女子点头,自已就是喜欢发脾气,因为丁点大的事情,就会和家人闹一场。
马超远暗自点头,患者平素性情急躁,易伤于肝,致使肝郁不舒,气机阻滞,
加之病程日久,血脉瘀阻,进而气、痰、瘀三者合而为患。
治法宜疏肝理气,化痰散结,方选疏肝解郁之代表方,逍遥散加减,
醋柴胡6g,当归12g,炒白术15g,茯苓15g,白芍15g,炙甘草6g,佛手12g,
连翘10g,厚朴10g,玄参20g,半枝莲15g,薄荷6g,
6付,每日1付,早晚饭后30分钟温服。
并嘱患者调畅情志,忌食海产品、生冷、辛辣、油腻食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
注意休息,避免劳累。
等这女子走了,肖美婷问道:
“马师哥,难道所有的患者,都可以用这样的方子吗?”
“当然不行,这类病里面也有好几个类型,根据类型的不同,要进行加减,”
气郁痰阻型
主证:颈前瘿肿,可触及结节,质软不痛,颈部胀感,胸闷不舒,精神抑郁,颈前乳胀,
或伴乳房亦有结节肿块,舌质淡,苔薄白,脉弦。
中医治疗甲状腺结节治法:理气解郁,化痰消瘿。
脾虚痰盛型
主证:瘿肿不痛,形体肥胖,神疲乏力,胸闷腹胀,纳食减少,或便溏,带下清稀,
舌体胖大、质淡,苔白或白腻,脉弦细或涩。
治法:益气健脾,化痰散结。
3、痰瘀互结型
主证:瘿肿质硬经久不消,伴胸闷、纳差,女子可有月经不调,或经色紫暗 ,
或伴有血块,舌淡或淡紫,或有瘀块,苔白薄或白腻,脉弦细或涩。
治法:理气活血,化痰消瘿。
4、无症状型
主证:瘿囊肿大,而且往往是无意中发现或他人发觉无任何自觉症状,舌脉无异常。
治法:理气化痰,软坚散结。
有医生认为,半夏厚朴汤证所论病因、 病机、病位,与甲状腺结节一病大致相仿,
故可在半夏厚朴汤(半夏、厚朴、茯苓、紫 苏、生姜)基础上,酌加化痰散结之浙贝母、
猫爪草,软坚消肿之生牡蛎、夏枯草、 天葵子,活血化瘀之莪术。
至于具体运用,常有以下加减:在监测肝功能的前提下,隔期加甲状腺定位治疗药物,
如黄药子(注:黄药子有毒,须在中医 师指导下使用)等;
瘀血明显者,佐以破血逐瘀之炮穿山甲、三棱等;
痰浊内阻明显者,加化痰之胆南星、黄芩等;
阴虚火旺者 加养阴润燥之麦冬、鲜石斛、天花粉、北 沙参等;
结节明显者酌加软坚散结之皂 角刺、山慈姑等;
若来自缺碘地区,则可 用含碘丰富之海藻、昆布等;
但目前因含碘盐的普遍使用,一般人群不会缺碘,则 不强调用这些含碘丰富的药物。
有甲状腺疾病遗传背景或潜在甲状腺疾病的个体,不宜使用含碘丰富的药物和加碘盐。
情绪激动、烦躁不安等情志症状者,加除烦之甘麦大枣汤、百合地黄汤或 栀子豉汤等;
颈部咽喉不适者,加清利咽 喉之胖大海、桔梗等;
颈部疼痛者,酌加行 气止痛之元胡、香附等;
气虚明显者,酌加 补气健脾之黄芪、山药、白术等;
肝气郁 结者,加疏肝解郁之柴胡、绿萼梅等。
看着肖美婷瞪着大眼睛听自已讲解,马超远讲的更起劲了,接着说道:
其实,关于甲状腺结节的方子也不少,有一些国医大家,都有自已的摸索出来的经验。
谢老先生就有一个方子,组成:
海藻10g,昆布10g,黄药子6~10g,重楼10g,乌梢蛇10g,土贝母15g,
穿山甲(先煎)10g,忍冬藤30g。
主治:
以甲状腺肿块为主要症状的甲状腺癌、甲状腺瘤、甲状腺囊肿、甲状腺炎、
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病症。
应用特征:
临床检查发现甲状腺肿块。(注:颈部充分伸展时仍不可见到,扪及肿块约1cm为Ⅰ级;
颈部充分伸展时可见到,扪及肿块约2cm为Ⅱ级;颈在正常位置时甲状腺可看到,
扪及肿块约3cm为Ⅲ级;一定距离处可见到,扪及肿块约4cm为Ⅳ级;较远距离可见到,
扪及肿块约5cm为Ⅴ级)舌质暗,苔白或黄腻,脉弦滑。
要根据情况进行加减化裁:
1.痰甚者,加胆南星10g,半夏15g,以燥湿化痰;瓜蒌30g,浙贝母15g,以润燥化痰。
2.气郁甚者,加香附子15g,郁金15g,佛手10~15g,九香虫10g,以疏肝解郁,行气止痛。
3.血瘀轻者,加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0g,川芎10g,以活血化瘀。
4.血瘀脉络阻滞者,加全蝎10g,蜈蚣2条,土鳖虫10g。
5.热毒甚者,加山豆根10g,射干10g,或忍冬藤30g,龙葵30g,以清热解毒,利咽消肿,解毒散结。
谢老认为甲状腺肿块的病理机制多为“痰”“瘀”,故可用化痰祛瘀、消肿散结的方法治疗。
方中昆布、海藻消痰散结,为治瘿瘤之君药。
臣以生牡蛎软坚散结,可加强昆布、海藻散结之力;
炒穿山甲性善走窜,散瘀血之集聚,疏通经络而达病所;
土贝母、重楼、黄药子解毒散结,善消肿瘤;
乌梢蛇搜剔,通络祛邪,可增强诸药消肿散结之功。
忍冬藤为佐、使,清经络而解热毒,消壅肿而散疮毒,使邪不再生。
如果是痰气交凝,血瘀结颈型甲状腺瘤,症见单侧甲状腺肿块日久,近期生长较快,
肿块为椭圆形,约5cm×5cm,质地较硬,表面光滑,无压痛,可随吞咽动作上下活动,
舌质紫暗,边有瘀点,苔白,脉沉细。
昆布10g,黄药子15g(先煎),海藻15g,土贝母12g,重楼10g,生牡蛎30g,
丹参30g,赤芍15g,桃仁10g,红花10g。以化瘀散结,活血消肿。
如果是气血阻滞,痰瘀互结型甲状腺囊肿,症见甲状腺呈弥漫性肿大,腺体表面不平坦,
质软无痛,可随吞咽动作而上下移动。
用原方合四逆散加减:
海藻10g,昆布10g,黄药子10g,土贝母10g,重楼10g,生牡蛎30g,柴胡15g,
白芍30g,枳实15g,郁金15g,菖蒲12g。以理气疏肝,散结消肿。
如果是急性甲状腺炎,颈部,呈突然发作,局部焮红、灼热,按之疼痛,
其痛牵引至耳后枕部,活动或吞咽时疼痛加重,伴发热畏寒,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发病多有外感、咽痛史。急则治标,先用《伤科心得集》牛蒡解肌汤:
牛蒡子15g,荆芥10g,薄荷6g(后下),连翘30g,栀子15g,牡丹皮15g,北石斛30g,玄参30g,夏枯草30g。以解肌清热,化痰消肿。
再用本方加玄参30g,夏枯草30g,龙胆草30g,丹参30g,赤芍15g,当归10g,桃仁10g,以化痰祛瘀,消肿散结。
如果是痰瘀凝结型甲状腺癌,症见颈、咽部两侧肿块,质地坚硬,如若磐石,推之不移,
凹凸不平,并可出现吞咽时活动受限,舌质暗,苔白腻,脉弦滑。
昆布15g,海藻15g,黄药子15g,土贝母15g,重楼10g,穿山甲10g,乌梢蛇10g,
蜈蚣2条,生牡蛎(先煎)30g,忍冬藤30g。
痰盛加胆南星10g,瓜蒌30g,以加强化痰之效;
气郁加柴胡15g,香附15g,郁金15g,以增强疏肝之力;
热毒甚者加山豆根10g,射干10g,以清热解毒,或龙胆草30g,金银花60g,
易忍冬藤以清肝泻火,解毒散结;
声音嘶哑加玄参30g,麦冬30g,知母15g,草石斛30g,以滋养肺阴;
气短加西洋参(另煎兑服)15~30g,益气养阴,清热生津;
咯血加三七10g(冲服),白及10g,小蓟30g,以凉血止血,解毒消痈;
或地榆炭30g,藕节炭30g,以收敛止血;
颜面浮肿加黄芪60g,猪苓60g,茯苓30g,桂枝15g,泽泻10g,地肤子15g,以补气化气利水;
兼气滞血瘀失眠者,用原方合血府逐瘀汤加丹参30g,酸枣仁30g,柏子仁30g,琥珀6g(冲服),以行气化瘀,清虚热,安心神。
需要注意的是,黄药子具有毒性,而且毒性较大。要在医师的指导下临床应用,
注意药物剂量,最好先从小剂量3g开始逐渐加,剂量不过15g,一般情况下6~10g为宜。
治疗甲亢时,最好减去昆布、海藻。
现代药理证实,海藻类碘含量非常高,很容易造成碘过量,而碘过量会引起“碘致甲亢”,而且容易使普通甲亢的病情加重。
限制碘摄入是甲亢治疗的重要原则,因为碘剂虽能抑制甲状腺素的释放,但不能抑制甲状腺的合成,故长期使用碘剂,于甲亢不利。
服药期间,忌食甘草、鱼、虾、猪肉、五辛等物。
马超远说道:
甲状腺结节只是结节病中的一种,中医在临床中总结出了“结节体质”的特点:
患者大多脾气急,爱生气、不开心,也就是“肝气郁结”。
从无形的情绪导致“肝气郁结”,逐渐在体内发展为有形物“结节”,
一共有6个步骤:
肝气郁结 → 横逆犯脾 → 脾失健运 → 痰浊内生 → 痰气互结 → 循经上行。
“肝气郁结”形成一定的规模时,就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即“肝气犯脾”。
脾主运化,运化水液。若脾失健运,则水湿内停,聚而生痰,最后发展成“痰浊内生”,
当脏腑功能失调,升降出入失常,“痰”便会与“气”相互勾结,循着经络在我们体内流窜:
“结于喉结之处”,就是甲状腺结节;到了乳腺,就是乳腺结节;停在肺部,就是肺结节;
还会在胃、肝、子宫等部位驻扎,形成肌瘤或肿瘤等。
马超远停下喝了一口水,肖美婷忙殷勤地给他又舔了一些热水,接着问道:
“对于治疗结节,除了吃药,做手术,还有什么别的方法吗?”
“当然有啊,”
马超远说道:
“还可以艾灸。曾经有人说过,结节良性找艾灸,恶性才手术。”
既然结节的根源是肝郁气滞,因此治疗应以疏肝理气为主,辅以健脾除湿,
以达到解郁消肿、化痰软坚之目的。
艾灸治疗结节,除了能疏肝,还能活血化瘀,祛痰散结,最重要的是改善体质扶正气。
不过如果在艾灸中,发现结节增长很快,请马上到医院去检查。
甲状腺结节 艾灸调理的方法:
甲状腺肿大处:艾灸病灶部位促使其软化、缩小。
天突穴、肝俞穴、关元穴、太冲穴
艾灸时间很关键:
患处15-30分钟左右,自已适应为宜,躯干每穴30-40分钟,肢体每穴15-20分钟,
一个礼拜休息1-2天!
甲状腺艾灸后常会有一个软化、变大的过程,其实所有的瘤体在调理的时候,
几乎都会有这样的一个变化,但你会发现肿块会慢慢变软。
艾灸调理肿块的原理,就是软坚散结,得先软化后,才能慢慢消散。而软化的时候,
体积有些微增大是正常的。
肺结节的灸法
中府、云门、膻中、丰隆、血海、太冲
乳腺结节发灸法
肝俞、膻中、乳根、结节处:太冲、肩胛骨
所有结节,艾灸之余记得推肝经、肝经畅通,气得以顺,血得以行,郁结散去,
疏通肝经,可以引火下行,理顺肝气,开解肝郁。
肝经循行于大腿内侧,坚持推揉大腿上的肝经,让自已的气变顺,经络变通畅。
马超远说道:
除了艾灸,还有人说泡脚也有用,提供的方子是柴胡,炒栀子,丹皮,香附,当归,
川芎,白芍,茯苓,郁金,远志如果肝火较大也可以加上牛蒡子,夏枯草。
将以上药物熬水,药汁兑入温水泡脚,每天最好能泡两次,每次泡20分钟左右,
水淹过脚踝即可。
还有人用花椒五十克,放入一个小袋子里扎紧口,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煮约20分钟,
倒入盆中,调节水温至40℃左右(以不烫手为宜)。注意水温不宜过高,以免烫伤皮肤。
泡脚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20-30分钟为宜。期间可以加热水。
根据个人体质不同,有人还加入一些其他的药材,比如红花,生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