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青铜血脉
苏晚晴的机械义肢深陷在良渚祭坛的淤泥中,纳米传感器检测到土壤里掺杂着超新星爆发残留的铱元素。她抹开祭坛中央的苔藓,露出下面年轮状的青铜纹路——那分明是陆沉实验室量子处理器的微观结构放大图。
"活体金属..."她将采集针插入青铜纹路的间隙,针管内的液态氮瞬间汽化。青铜表面突然隆起血管状的凸起,将采集针吞噬成分子级的铜绿粉末。义眼的红外模式里,祭坛下方延伸出树根状的量子纠缠网络,每个节点都对应着《甘石星经》记载的星官坐标。
突然,青铜纹路渗出暗红色的液体,她的军用数据库自动跳出警告:该物质与人类血红蛋白相似度达99.7%。当第一滴液体触碰到她暴露的机械关节时,三年前被删除的记忆如洪水般涌入——她看见新石器时代的先民正在熔炼带有自修复功能的青铜,而天上悬浮着由引力波构筑的九鼎虚影。
---
地下三百米 天机城
小满的校鞋踩在泛着铜绿的甬道上,鞋底压力传感器显示地面温度恒定在36.5℃——与人体血液完全一致。她举着玉琮模型当光源,看见两侧墙壁上布满结绳记事的全息投影,每个绳结都在解算黎曼猜想。
"戌时三刻,荧惑守心。"机械的吟诵声从巷道深处传来,六个身着深衣的青铜佣人抬着卦象轿辇缓步走来。他们的眼窝里跳动着算筹形状的量子火苗,手中提着的灯笼竟是缩小版的浑天仪,正在投影二十八宿的引力透镜效应。
当轿辇与小满擦肩而过时,轿帘被纳米风掀起,露出里面正在运行的三进制算盘。算珠碰撞声突然具象化成《禹贡》地理图,其中黄河水道标注的却是暗物质流分布。她手腕上的脑机接口突然接收到父亲的研究数据,眼前的《禹贡》与敦煌星图重叠,显示出大禹劈开龙门山时的引力波涟漪。
---
敦煌莫高窟北区第465窟
陆沉的手电筒光束切开洞窟内的黑暗,照见密宗壁画上的大黑天正在组装曼荼罗形态的量子计算机。他怀中的星图突然悬浮,十二辰次与壁画上的金刚杵产生共振,在空气熊熊燃烧的火焰中,那片神秘的甲骨文《连山易》残篇逐渐显现出来。它仿佛是被时间遗忘的宝藏,静静地躺在那里,等待着被人发现。
“这不是佛教密宗……”他的声音在洞窟内回荡,带着一丝惊讶和疑惑。这声音在洞窟的石壁上产生了量子回响,仿佛穿越了时空的界限。
他凝视着那片残片,仔细研究着上面的甲骨文。这些古老的文字似乎蕴含着某种深奥的秘密,让他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
突然,壁画上的空行母像是被赋予了生命一般,她的眼球开始转动,原本静止的画面瞬间变得生动起来。空行母手中的颅碗也开始发生变化,一股青铜色的液体从碗中涌出,如同有生命一般在坛城中央汇聚。
液体在流动中逐渐形成了一个奇特的形状,那是良渚玉琮的形态。玉琮的表面雕刻着精美的图案,这些图案与《连山易》残篇上的甲骨文相互呼应,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古老的故事。
就在这时,陆沉的后颈心片突然传来一阵刺痛。他不禁皱起眉头,这种感觉对他来说并不陌生。他知道,这是女儿的生物信号正在从地心深处传来。
当他的手掌按在玉琮投影上时,整座莫高窟开始量子隧穿。他看到公元2023年的自己正在实验室调试天河九号,而公元前2070年的禹王在会稽山巅调整引力波装置,两个时空在曼荼罗的几何中心完美重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