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城沉浸在一片喜庆热闹的氛围之中,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彩旗飘扬。
街边的店铺纷纷挂出了鲜艳的红灯笼,门口摆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将整个城市装点得格外美丽。
百姓们个个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笑容,纷纷涌上街头,一时间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今日,乃是新科状元游街的大喜日子,这在杭州城可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人们都盼望着能一睹状元郎的风采。
“来了,来了!”不知是谁高喊了一声,人群瞬间沸腾起来。
只见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从远处缓缓走来,走在最前面的是几个衙役,他们身着鲜亮的制服,手持彩旗,威风凛凛地开道。
紧接着,便是骑着高头大马的状元郎宋云龙。
宋云龙身着一袭大红袍,头戴金花乌纱帽,腰佩玉带,显得意气风发,神采飞扬。
他面带微笑,向街道两旁的百姓拱手致意,所到之处人群欢呼,喝彩声此起彼伏。
在拥挤的人群中,玉莲和春燕正瑟瑟发抖地乞讨。
她们穿着单薄破旧的衣裳,在寒风中冻得脸色苍白,嘴唇发紫。
玉莲将那只破旧的碗伸向前方,声音颤抖地说道:“行行好,可怜可怜我们吧……”然而,周围的人们都被状元游街的热闹景象所吸引,几乎没有人注意到她们这两个落魄的女子。
偶尔有人投来一瞥,也是冷漠地匆匆而过。
就在玉莲和春燕满心绝望之时,宋云龙的队伍渐渐靠近。
宋云龙骑在马上,正享受着这荣耀的时刻,不经意间,他的目光扫到了街边角落里的玉莲和春燕。
这两个衣衫褴褛、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女子,与周围热闹喜庆的氛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瞬间闯入了他的视线。
宋云龙心中不禁泛起一丝怜悯,他自幼饱读诗书,心怀天下,见不得人间疾苦。
“停下。”宋云龙轻声吩咐道。
队伍随即停了下来,周围的百姓们都感到十分诧异,纷纷交头接耳,不知道状元郎为何突然停下。
宋云龙看着玉莲和春燕,眼中满是关切,他转头对随从说道:“去,拿出些碎银来,给这两位姑娘。”
随从连忙从行囊中取出一些碎银,走到玉莲和春燕面前,将银子递了过去。
玉莲和春燕抬起头,眼中满是惊讶和感激。
她们没想到,在这绝望的时刻,竟然会得到状元郎的施舍。
“多谢恩公,多谢恩公……”玉莲和春燕激动得声音都有些哽咽,连忙跪地谢恩。
宋云龙微微颔首,温和地说道:“两位姑娘不必多礼,快快起身。看你们的样子,定是遭遇了什么难处。若有需要,可到府衙找我。”
说完,他便吩咐队伍继续前行。
玉莲和春燕望着宋云龙离去的背影,心中充满了感激。
玉莲紧紧握着那碎银,仿佛握住了生命中的一丝希望。
这碎银,不仅能让她们暂时解决温饱问题,还能为父亲抓几副药。
“小姐,这位状元郎真是个大好人啊。”春燕感慨地说道。
玉莲点了点头,眼中闪烁着泪花:“是啊,今日若不是状元郎出手相助,我们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这份恩情,我们一定要铭记在心。”
玉莲和春燕收起碎银,挤出人群,匆匆赶回客栈。
一路上,玉莲的心中思绪万千。
她想起了自己曾经的生活,那时的她,是黄家的千金小姐,衣食无忧,身边围绕着的都是赞美和羡慕的目光。
而如今,却沦落到靠乞讨为生的地步,命运的巨大落差让她感慨万分。
但她心中始终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一定要让父亲好起来,一定要让这个家重新好起来。
回到客栈,玉莲和春燕顾不上休息,便急忙拿着碎银去药铺为黄老爷抓药。
药铺里的伙计看到她们,眼中露出一丝惊讶。
“姑娘,你们哪来的钱抓药?”伙计好奇地问道。
玉莲将遇到状元郎的事情简单地说了一遍,伙计听后,不禁感叹道:“这位状元郎真是心善啊。
姑娘,你父亲的病有救了。”
玉莲感激地笑了笑:“是啊,多亏了状元郎。”
拿着药回到客栈,玉莲和春燕立刻煎药。
在等待药煎好的过程中,玉莲坐在床边,看着昏迷不醒的父亲,轻声说道:“爹,您快点好起来吧。
今天我们遇到了好人,有了钱给您买药,您一定会好起来的。”
春燕也在一旁说道:“老爷,您一定要快点好起来,我们都盼着您呢。”
药煎好后,玉莲小心翼翼地将药喂给黄老爷。
也许是这药真的起了作用,也许是上天听到了她们的祈祷,黄老爷的脸色似乎比之前好了一些。
玉莲和春燕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期待,她们盼望着父亲能早日醒来。
夜晚,玉莲躺在床上,却久久无法入睡。
她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状元郎宋云龙的身影,那个风度翩翩、心怀怜悯的男子,就像一道光照进了她们黑暗的生活。
她不知道自己与宋云龙是否还会有交集,但她心中对他充满了感激和敬意。
而此时的宋云龙,在游街结束后,回到了自己的府邸。
他坐在书房里,回想起白天遇到玉莲和春燕的情景,心中也是感慨颇多。
他决定,找个时间去了解一下这两位姑娘的情况,看看自己是否还能为她们做些什么……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