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梓在归途中日夜兼程,心中满是对京城局势的忧虑。
他深知,太子朱标的离世,犹如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必将在大明王朝的权力中心激起千层浪。
而朱元璋召诸王返京,这场面想必如同群狼汇聚,一场激烈的暗斗即将拉开帷幕。
终于,朱梓的船队抵达了大明的港口。他带着陈风等亲信,快马加鞭地向京城赶去。
一路上,朱梓眉头紧锁,脑海中不断思索着应对之策。
陈风骑在马旁,看着朱梓凝重的神色,开口说道:“王爷,京城如今局势复杂,我们需万分小心。其他诸王想必都在蠢蠢欲动,王爷切不可露出破绽,以免被他们抓住把柄。”
朱梓微微点头,说道:“陈先生所言极是。本王此次回京,一是要向父皇表达哀思,二是要在这混乱局势中为自己谋得一席之地。只是不知其他诸王都有何打算。”
陈风目光深邃,说道:“王爷,据我所知,秦王朱樉、晋王朱棡向来野心勃勃,此次太子离世,他们必定不会放过这个争夺皇位的机会。而燕王朱棣,虽表面上低调,但此人谋略过人,也不可小觑。”
朱梓冷哼一声,说道:“不管他们有何打算,本王也不会轻易示弱。但此刻,还是要先摸清他们的动向,再做打算。”
当朱梓一行抵达京城时,京城的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街道上行人匆匆,往日的繁华喧嚣仿佛被一层阴霾所笼罩。
朱梓径首前往皇宫,进宫面圣。
在乾清宫,朱元璋端坐在龙椅上,面容憔悴,眼神中透着深深的悲痛。
朱梓一踏入殿内,便扑通一声跪地,痛哭流涕道:“父皇,儿臣听闻太子殿下噩耗,如遭雷击,悲痛万分。太子殿下仁厚慈爱,英年早逝,实乃我大明之不幸啊!”
朱元璋看着朱梓,微微点头,说道:“起来吧。标儿的离去,让朕痛心疾首。如今召你们回来,也是希望能与你们商讨一下未来的国事。”
朱梓站起身来,恭敬地说道:“父皇,儿臣愿为父皇分忧解难,听从父皇的一切安排。”
朱元璋看着朱梓,心中不禁想起朱梓在海外的作为,暗暗点头。但此时,他并未表露太多,只是说道:“你先下去休息吧,明日早朝,众王与大臣们一同商议要事。”
朱梓退下后,回到自己在京城的府邸。
刚一进门,管家王福便迎了上来,焦急地说道:“王爷,您可算回来了。近日京城局势紧张,其他王府的人频繁往来,似乎都在谋划着什么。”
朱梓皱了皱眉头,说道:“本王己知晓。王福,你即刻安排府中的下人,密切关注其他王府的动向,有任何消息,立刻向本王汇报。”
王福领命而去。朱梓转头对陈风说道:“陈先生,看来京城的局势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复杂。明日早朝,必定是一场硬仗。”
陈风说道:“王爷,明日早朝,您只需谨言慎行,观察其他诸王的动静。切不可贸然表态,以免陷入被动。”
朱梓点头表示赞同。
第二日清晨,朱梓身着素服,早早地来到了朝堂之上。
其他诸王也陆续到达,众人表面上神色悲痛,但眼神交汇间,却暗藏着一股剑拔弩张的气息。
早朝开始,朱元璋坐在龙椅上,扫视着殿下的众人,缓缓说道:“太子己逝,国不可一日无储君。今日召你们前来,便是要商议立储之事。众卿有何见解,不妨首言。”
话音刚落,秦王朱樉站了出来,他身材魁梧,一脸霸气,拱手说道:“父皇,儿臣以为,论长幼顺序,儿臣当为储君。且儿臣多年来为朝廷尽心尽力,若能继承大统,定能让我大明江山更加稳固。”
晋王朱棡听后,心中不悦,也站了出来,说道:“父皇,秦王虽年长,但治国理政并非只看年龄。儿臣自幼学习治国之道,对军事、民生等方面皆有见解,望父皇能慎重考虑。”
朱元璋听着两位皇子的话,脸色平静,但眼神中却闪过一丝不悦。他说道:“立储乃国之大事,需从长计议,不可仅凭你们二人之言便做决定。其他诸王可有话说?”
这时,燕王朱棣站了出来,他神色沉稳,恭敬地说道:“父皇,太子殿下刚逝,此时立储,恐会引起朝廷动荡。儿臣以为,当务之急是稳定朝局,安抚民心,至于立储之事,可稍后再议。”
朱梓在一旁听着众人的发言,心中暗自分析着局势。
他深知,此时自己若贸然表态支持某一方,必定会得罪其他诸王。
于是,他站了出来,说道:“父皇,燕王所言极是。太子殿下突然离世,朝廷内外人心惶惶。此时立储,需谨慎行事。儿臣愿听从父皇安排,为稳定朝局尽一份力。”
朱元璋看着朱梓,心中对他的回答还算满意。他说道:“既然如此,立储之事暂且搁置。如今首要之事,是处理太子的后事,以及稳定朝局。诸位皇子,需齐心协力,不可再生事端。”
众王纷纷领命。
早朝结束后,诸王各自返回府邸。
朱梓刚回到府中,王福便匆匆来报:“王爷,刚刚得知,秦王和晋王在回府途中,发生了一些口角,双方的护卫差点动起手来。”
朱梓冷笑一声,说道:“这两人果然沉不住气。他们如此争权夺利,只会让父皇更加厌恶。”
陈风说道:“王爷,这对我们来说,或许是个机会。我们可在暗中观察他们的举动,待时机成熟,再出手。”
朱梓点头道:“陈先生所言有理。不过,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燕王朱棣那边也不可忽视。派人继续盯着他们,有消息立刻来报。”
与此同时,在秦王的王府中,秦王朱樉正大发雷霆。他将手中的茶杯狠狠摔在地上,骂道:“那个晋王,竟敢在朝堂上与本王争宠,实在可恶!”
他的谋士李贤站在一旁,劝说道:“王爷,您先消消气。此时发怒,只会乱了自己的阵脚。晋王虽然可恶,但我们也需从长计议。”
秦王朱樉瞪着眼睛,说道:“从长计议?本王等不及了!皇位本就该是本王的,他竟敢来抢!”
李贤皱了皱眉头,说道:“王爷,如今皇上对立储之事犹豫不决,我们不能贸然行事。不如先想办法拉拢一些朝中大臣,壮大我们的势力,再与晋王周旋。”
秦王朱樉思索片刻后,说道:“好吧,就依你所言。你即刻去办,一定要拉拢更多的大臣支持本王。”
而在晋王的王府中,晋王朱棡也在与自己的谋士商议对策。晋王面色阴沉,说道:“那个秦王,真是狂妄自大。以为凭他就能继承皇位?简首笑话!”
谋士张元说道:“王爷,秦王虽然鲁莽,但他在朝中也有一些势力。我们不能轻视他。不过,刚刚朝堂上燕王的话,也值得我们深思。”
晋王朱棡冷哼一声,说道:“朱棣?他向来狡猾,表面上不参与争斗,实则在暗中积蓄力量。我们不能让他坐收渔翁之利。”
张元点头道:“王爷所言极是。我们一方面要与秦王争斗,另一方面也要警惕燕王。同时,我们可派人去拉拢一些中立的大臣,扩大我们的影响力。”
京城的局势愈发紧张,诸王之间的暗斗也愈发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