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尘世初逢,情丝萌起
一、降世之兆
唐德宗贞元十二年,蒲州永乐县的吕家宅院被一片祥瑞之气笼罩。吕让望着妻子周氏那隆起的腹部,心中既充满了即将为人父的喜悦,又夹杂着一丝担忧。这一晚,周氏忽感疲惫,早早便歇下了。朦胧之中,她忽见一只洁白如雪的仙鹤,口衔丹书,双翅舒展,缓缓落在自己怀中。那丹书金光闪耀,刚欲细看,却突然从梦中惊醒,腹中更是一阵剧烈胎动,似有一股灵动之气在腹中翻涌。
次日正午,原本晴朗无云的天空突然霞光万道,五彩斑斓的光芒如绸缎般在天际飘动。一只仙鹤盘旋于吕家宅院上空,引颈长鸣,声音清脆悠扬,久久回荡。就在这时,婴儿的啼哭声响彻宅中——吕洞宾诞生了。产婆抱着婴儿喜笑颜开:“老爷,夫人,小公子生得眉清目秀,这双目更是灵动有神,似藏星辰,将来必定不凡!”吕让急忙上前,看着襁褓中那粉雕玉琢的孩子,心中满是欣慰。邻里听闻此事,皆传此子非凡,日后定有大造化。
二、少年才俊
时光悠悠流转,吕洞宾渐渐长大。他生得面如冠玉,目若朗星,举手投足间透着一股超凡脱俗的气质。自小他便聪慧过人,读书识字过目不忘,无论是儒家的《论语》《孟子》,还是道家的《道德经》《庄子》,他皆能熟读成诵,且常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吕家的书房中,摆满了各类典籍。年幼的吕洞宾常坐在窗前,一读便是整日。某一日,他读到《道德经》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句,忽觉心有所悟,起身在庭院中来回踱步,口中喃喃:“这‘道’看似无形,却又蕴含于万物之中,实乃奇妙。”此时,一旁的书童忍不住问道:“公子,这‘道’真有如此玄妙?”吕洞宾微笑着点头:“待你日后多读些书,自会明白。”
随着年龄增长,吕洞宾不仅学识日进,容貌更是出众。每当他骑马穿行于永乐县的街头,总会引得众人纷纷侧目。可他对此并不在意,一颗心皆放在对学问的追求与对世间万物的思索上。
三、初遇结缘
这一年春日,永乐县中热闹非凡,正值庙会。吕洞宾本不喜喧嚣,但耐不住书童央求,便一同前往。庙会之上,人来人往,叫卖声、嬉笑声交织在一起。吕洞宾正随意走着,忽听得前方一阵吵闹。他皱了皱眉头,拨开人群上前查看。
只见一个年轻女子被几个泼皮无赖围在中间,女子手中紧紧护着一个包袱,满脸惊恐。其中一个泼皮嬉笑着伸手去抢:“小娘子,快把包袱交出来,里面指不定有啥宝贝呢!”女子拼命挣扎,声音带着哭腔:“这是我家传之物,你们这些恶人,休要胡来!”
吕洞宾心中怒意顿起,大步上前,一把抓住那泼皮的手腕:“光天化日之下,竟敢强抢民女财物,还有王法吗?”泼皮吃痛,转身见吕洞宾衣着华贵,却仍恶狠狠地说:“哪来的小子,少管闲事!这丫头不知从哪偷来的包袱,我们不过是替天行道。”
女子见有人相助,忙喊道:“公子救命,这是我爹爹留给我的遗物,他们分明是想强占!”吕洞宾看了看女子,见她生得肌肤胜雪,眉目如画,虽身着粗布衣裳,却难掩骨子里的清秀。他转头对泼皮们冷声道:“我看你们分明是想讹诈,还不速速离去,否则我定送你们去见官!”说罢,他从怀中掏出一锭银子扔在地上,“这银子够买你们口中的‘公道’,再不走,可就不客气了。”
泼皮们见银子,又惧于吕洞宾的气势,骂骂咧咧地松开手,捡起银子跑开了。女子忙福了福身,眼中满是感激:“多谢公子救命之恩,小女子姓苏,名瑶姬,不知公子高姓大名?”吕洞宾回礼道:“苏姑娘不必客气,在下吕洞宾。看姑娘模样,这包袱定是极为重要之物,还请好好收着。”
瑶姬轻轻点头,将包袱抱在胸前:“这是爹爹临终前留给我的,里面是一些字画和书信,对我来说比性命还重要。今日若不是吕公子相助,真不知该如何是好。”吕洞宾见她神情哀伤又带着一丝坚毅,心中不禁一动:“苏姑娘如今可还有家人?”瑶姬垂下眼眸,轻声道:“爹爹去世后,家中便只剩我一人,如今靠给人做些针线活为生。”
吕洞宾心中怜悯,又想到自己平日里对书画也有几分喜爱,便说道:“苏姑娘若不嫌弃,日后有难处可至吕家寻我。我平日也爱书画,姑娘若有相关物件,也可拿来与我一同鉴赏。”瑶姬脸泛红晕,低声道:“多谢吕公子,小女子记下了。”
西、渐生情愫
自那日后,吕洞宾心中常想起瑶姬的模样。每当闲暇时,他便会不自觉地走到相遇之处,仿佛还能看到瑶姬那惊恐又带着感激的眼神。而瑶姬亦对吕洞宾心存感激,偶尔得闲,便会将家中一些旧字画整理好,送往吕家。
翌日,阳光明媚。吕洞宾正在庭院中看书,书童来报:“公子,苏姑娘来了。”吕洞宾急忙起身,整了整衣衫,快步来到前厅。只见瑶姬身着一袭淡绿色衣裙,手中捧着一个布包,见了吕洞宾,忙行礼道:“吕公子,今日带来几幅字画,望公子不吝赐教。”
吕洞宾忙道:“苏姑娘客气了,快请坐。”两人相对而坐,瑶姬打开布包,取出字画。吕洞宾细细观看,一边看一边与瑶姬讨论画中的笔法、意境。瑶姬虽未受过太多诗书教育,但因家中旧物熏陶,也能说上几句见解。吕洞宾见她聪慧,心中更是欢喜。
此后,瑶姬来得愈发频繁,两人相处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吕洞宾教瑶姬读书识字,瑶姬则为吕洞宾缝补衣物。一来二去间,两人心中都生出了别样的情愫。一次,吕洞宾看着瑶姬认真写字的模样,轻声道:“苏姑娘,与你相处之日,竟觉时光飞逝,心中甚是欢喜。”瑶姬脸一红,低头道:“小女子亦如此,公子教会我许多,是我之幸。”
五、意外波折
然而,好景不长。一日,瑶姬匆匆来到吕家,眼中满是焦急与泪水。吕洞宾忙问:“苏姑娘,发生何事了?”瑶姬抽泣着说:“吕公子,昨日有个自称是远房表叔的人找到我,说要带我去投奔亲戚,可我看他神色不善,定是另有图谋。”
吕洞宾眉头一皱,心中暗道不好:“苏姑娘,你先莫慌。那表叔如今在何处?”瑶姬道:“他说今日再来,我害怕之下便先来找公子。”吕洞宾思索片刻,道:“苏姑娘且先在我家避避,待那表叔来了,我倒要看看他有何企图。”
不多时,一个中年男子大摇大摆地来到吕家门前,大声叫嚷:“苏瑶姬,你这丫头,怎躲在这儿?快跟我走!”吕洞宾走上前,打量着那男子:“你是何人?为何要带苏姑娘走?”男子哼了一声:“我是她表叔,她爹爹去世前,曾托我照顾她,如今我来带她走,有何不妥?”
瑶姬躲在吕洞宾身后,哭道:“我从未听过有这样一个表叔,爹爹去世时也未曾提过!”吕洞宾冷声道:“既如此,空口无凭,你说你是她表叔,可有凭证?”男子支支吾吾:“这……时间太久,凭证自然没了。但她必须跟我走。”吕洞宾见他言语闪烁,心中更断定他不怀好意:“若无凭证,苏姑娘自然不会跟你走。你再纠缠,我便报官处理。”男子见状,不敢再闹,只好骂骂咧咧地离去。
六、情定彼此
待男子走后,瑶姬己是泣不成声。吕洞宾轻声安慰:“苏姑娘,别怕,有我在,定不会让那恶人再欺负你。”瑶姬抬起头,眼中满是依赖:“多谢吕公子,若不是公子,我今日可就惨了。”吕洞宾看着瑶姬那楚楚可怜的模样,心中爱意翻涌,情不自禁地握住她的手:“瑶姬,其实我早己对你心生爱慕,你若不嫌弃,今后我定会护你周全。”
瑶姬脸羞得通红,想要抽回手,却又未用力,轻声道:“吕公子,小女子出身低微,如何配得上你……”吕洞宾忙道:“在我心中,你便是那最珍贵之人,何来配不上之说?”瑶姬咬了咬嘴唇,轻轻点头:“既如此,小女子愿一生相伴。”
自此,两人情定彼此。吕洞宾常带着瑶姬游山玩水,永乐县的山水间,处处留下了他们的身影。然而,他们不知,一场与吕洞宾身世相关的风波,正悄然逼近,而那神秘的吕洞宾庙,也在冥冥之中,牵引着吕洞宾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