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打工妹到女总裁

第36集 归途

加入书架
书名:
从打工妹到女总裁
作者:
离翁随笔
本章字数:
4476
更新时间:
2025-05-15

深秋的北京香山红叶似火,圆圆站在碧云寺的石拱桥上,望着漫山遍野的绯红。

她穿着件藏青色风衣,谢氏徽章换成了枫叶形状的胸针,七颗碎钻嵌入叶脉,是谢峰托人从加拿大寄来的"秋日限定"。

手机震动,屏幕跳出他的消息:"枫叶胸针配香山,果然是天生的引路人。"

"林总,基金会的专车在山下等您。"助理的声音打断思绪,"下午还要和故宫文创谈合作。"

她点点头,指尖抚过石桥栏杆上的苔藓。

昨夜收到阿米娜的邮件,附了张照片:刚果的孩子们举着印有故宫角楼的T恤,在新建成的太阳能图书馆前跳舞。

邮件里写着:"原来中国的星星住在红色的房子里。"

故宫的红墙在午后阳光中泛着暖意,文创总监领着她参观珍宝馆:"我们想把'二十西节气'做成光伏灯笼,白天储能,夜晚投影节气图案。"

他指着展柜里的宫灯复刻品,"但技术上需要解决微型化和防风防雨的问题。"

"巧了,"圆圆从手袋取出个巴掌大的太阳能板,表面印着《千里江山图》的微缩图案,"这是马拉维工厂新研发的柔性光伏材料,厚度只有0.3毫米,能承受八级大风。"

她将太阳能板贴在宫灯模型上,"而且可以定制文化图案,白天是装饰,晚上是光源。"

总监的眼睛亮了:"这样的设计,既能申遗又能惠民!"

他忽然压低声音,"听说贵基金在非洲建了127座太阳能图书馆?我们可以捐赠一批故宫绘本..."

"不如做套'会讲故事的灯笼'。"

她接过宫女造型的灯笼模型,"在灯笼骨架植入NFC芯片,扫码就能听见文物背后的故事——这样的文化输出,比单纯的捐赠更有生命力。"

傍晚的什刹海泛着金波,圆圆坐在老字号茶馆里,听着评书先生的《三国演义》。

谢峰的视频请求突然弹出,他身后是纽约的摩天大楼,手里端着杯普洱茶:"听说你把故宫的灯笼卖到非洲了?"

"是文化输出。"她笑着展示手机里的设计图,宫灯上的龙纹在屏幕里游弋,"阿米娜说,刚果的孩子们以为龙是会飞的风车精灵。"

他的笑声混着电流声传来:"当年我在非洲吃不上饭,靠给当地人画中国龙换面包——他们说龙的鳞片像阳光一样闪亮。"

他忽然放柔声音,"圆圆,董事会提名你做下任CEO了。"

盖碗茶在手中微微倾斜,滚烫的茶水溅在虎口。

她想起今早收到的董事会邮件,附了份长达87页的尽职调查报告,其中"社会责任投资占比"一栏用红笔圈了又圈。

远处的评书说到"诸葛亮借东风",她忽然想起谢峰的"时机论":"真正的东风,永远吹向有准备的人。"

"我拒绝了。"

她望着后海的游船,船上的灯笼亮起,像散落人间的星星。

谢峰挑眉,普洱茶在杯中泛起涟漪:"为什么?这是你应得的。"

"因为我发现了比CEO更重要的事。"她摸出枫叶胸针,对着镜头转动,碎钻折射出七彩光芒,"基金在刚果启动了'星星交换计划',孩子们用咖啡豆换中国的非遗手作课程,用太阳能灯换苏州刺绣的教学视频——这才是我想做的传承。"

他沉默许久,背景音里传来纽约的警笛声:"当年我父亲临终前说,谢氏不该只是赚钱的机器。现在我终于明白,你正在把它变成会发光的机器。"

深夜的西合院,圆圆坐在葡萄架下,拆开谢峰寄来的包裹。

里面是本《谢氏七十年史》,扉页上他用钢笔写着:"真正的历史,永远由播种者书写。"

书里夹着张泛黄的报纸,头版标题是"谢氏少帅非洲捐建三十所学校",照片里的谢峰穿着褪色的衬衫,站在铁皮教室前,怀里抱着几个黑皮肤的孩子。

手机震动,阿米娜发来视频。刚果的孩子们围着新到的中国灯笼,用不标准的中文喊着"过年好"。

灯笼投在墙上的龙影随着风摆动,像要腾空而起。

圆圆笑着截图,设为电脑桌面,忽然想起谢峰在联合国说的话:"当你把不同文明的星星串成项链,整个世界都会跟着发光。"

凌晨的谢氏北京分部,圆圆站在落地窗前,看着长安街的车流。

桌上摆着两份文件:一份是CEO提名书,另一份是"全球文明共生计划"的可行性报告。

她摸出机械日历,在秋分那页写下:"权力的巅峰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从这里出发,能看到更辽阔的星空。"

破晓时分,她给董事会发去邮件:"感谢信任,但我更愿意担任基金会的终身理事长。"

点击发送的瞬间,后海的晨雾正被阳光驱散,远处的钟鼓楼传来深沉的钟声。

谢峰的消息几乎同时抵达:"我就知道你会选这条路。"

附带一张照片,是他刚入职时的工牌,职位栏写着"基层管培生",背景是谢氏老厂房的烟囱。

她回复:"因为我终于明白,您当年为什么总在口袋里装玻璃珠——那是给每个孩子的星星种子。"

秋风穿过窗棂,吹得枫叶胸针轻轻摇晃。

圆圆望着东方渐白的天空,想起刚果老人说的话:"星星不会真正坠落,它们只是去照亮别的角落。"

她知道,自己的选择不是放弃权力,而是选择了更广阔的战场——在那里,没有办公室政治的硝烟,只有不同文明的星火相传,只有让每个灵魂都能闪耀的永恒事业。

收拾好文件,她戴上枫叶胸针,走向等待的专车。

车窗外,香山的红叶正被晨光染得透亮,像无数跳动的小火苗。她忽然想起谢峰的比喻:"职场如长夜,但总有人要做提灯者。"

此刻她终于懂得,提灯者的使命不是照亮自己,而是让每个接过灯的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光。

手机响起,助理说故宫的文创团队想邀请她参加点灯仪式。

她笑着答应,目光落在手腕的贝壳手链上,星星形状的贝壳在晨光中微微发亮。

那是刚果的星星,是日内瓦的星星,是故宫的星星,更是无数人眼中闪烁的希望。

而她,永远是那个播种星星的人。

(待续)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