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的阳光斜斜切过写字楼玻璃幕墙,在会议桌中央的投影仪上投下菱形光斑。
林圆圆转动着手中的钢笔,笔尖在最新的市场调研报告上划出一道深痕——竞争对手新推出的"邻里拼团"模式,正以日均30%的增速蚕食他们的核心用户群。
"传统社区团购的利润空间己经压缩到5%。"
李薇推了推眼镜,投影仪上跳出对比数据,"对方通过前置仓+首播带货的组合拳,配送时效缩短至1小时,用户复购率提升47%。"
她的声音里带着掩饰不住的焦虑,上周去谈的三家供应商,都隐晦表达了想接触竞品的意愿。
张涛的手指在桌面上敲出急促的节奏,这是他焦虑时的习惯动作:"我们的技术架构支撑不了高频次首播,现有的仓储系统......"
"所以我们要跳出原有的框架。"
圆圆突然开口,钢笔尖重重敲在"用户需求"西个字上,"他们做即时配送,我们就做情感连接;他们拼价格,我们就拼温度。"
她站起身,从文件夹里抽出一叠手绘草图,"昨天去社区调研时,我发现很多独居老人连智能音箱都不会用,更别说首播下单了。"
王磊凑近看那些歪歪扭扭的简笔画,其中一张画着戴老花镜的老人和抱着菜篮的年轻人:"圆姐的意思是......"
"社区助老驿站。"
圆圆用红笔圈出草图上的对话框,"我们组建'银发帮帮团',让年轻人帮老人下单采购,换取积分兑换商品。同时开发适老化小程序,大字版界面+语音导购,再和社区服务中心合作,定期举办线下团购会。"
会议室里响起轻微的抽气声。
李薇突然想起上周在便利店遇见的张奶奶,老人盯着手机屏幕上的满减活动发愁,最后只买了包最便宜的挂面。
她下意识摸了摸口袋里的谈判话术手册,那里面夹着张奶奶塞给她的润喉糖。
"技术上需要做哪些调整?"
圆圆转向张涛,发现他正盯着草图上的适老化界面,指尖在桌沿划出程序员特有的二进制节奏。
"小程序可以调用现有的AI语音模块,"他推了推眼镜,眼神发亮,"但需要重新设计交互逻辑,比如增加'一键呼叫团长'功能......对了,积分系统可以和公益时长挂钩,年轻人积累的积分既能换商品,也能折算成社区服务时长。"
王磊突然举手:"线下活动可以做'代际共购'主题!"他翻开平板电脑,快速调出一组设计稿,"用复古市集的风格布置展位,让年轻人教老人用小程序,同时设置'时光交换'环节,老人可以用旧物或故事换购物券。"
窗外的梧桐叶突然沙沙作响,一片金黄飘落在投影仪的光束里。
圆圆看着白板上迅速成型的方案,忽然想起导师曾说过的话:"真正的创新不是发明新技术,而是看见未被满足的需求。"
她掏出手机给运营部打电话:"帮我查一下,咱们平台200万用户里,55岁以上的占比是多少?"
三小时后,临时搭建的测试场景里,张奶奶戴着老花镜,颤巍巍地用手指点着屏幕上的"茄子"图标。
站在旁边的志愿者小林赶紧扶住她的手:"您长按这个按钮,就能跟卖家说话啦。"老人忽然笑起来,眼角的皱纹里盛着阳光:"这比去菜市场省心多咯,就是麻烦你们这些孩子......"
"不麻烦!"小林举起手机,屏幕上显示着她刚刚获得的10积分,"我帮您下单,明天就能换包洗衣液呢。"
旁边的王磊迅速按下快门,镜头里张奶奶的笑脸和小林手机屏幕上的积分数字,构成了最生动的用户画像。
深夜的办公室里,李薇对着电脑屏幕眨了眨眼,数据后台的实时曲线正在攀升。
测试版小程序上线两小时,注册用户突破3000人,其中45%是通过"子女代注册"功能完成的。
她点开用户留言区,看见有条新评论:"我妈终于能自己买降压药了,谢谢你们。"
张涛的键盘声突然停了下来,他转头看向隔壁工位,圆圆正趴在桌上改方案,后颈的碎发被空调风吹得。
屏幕右下角弹出技术群消息,负责适老化改造的同事发了张截图:有位老人给程序里的语音助手起名叫"小薇",因为"声音像我孙女"。
凌晨三点,圆圆被手机震动惊醒。
工作群里弹出张涛的消息:"圆姐,我们做了个大胆的尝试——在小程序里增加了'时光信箱'功能,用户可以给未来的自己或家人写信,随订单一起配送。"
附带的演示视频里,一位老人对着摄像头说:"囡囡,等你过年回家,奶奶给你腌的糖醋蒜该入味了......"
她猛地坐起来,心跳加速。这个超出方案之外的功能,像突然裂开的墙缝,让阳光涌进了原本的商业逻辑。
立刻拨通张涛的电话:"这个功能太棒了!
但需要加个'情感标签',比如'思念'、'牵挂'、'叮嘱',用户下单时可以选择对应的配送语气......"
晨光熹微时,王磊抱着一堆物料冲进办公室:"社区那边同意提供场地了!
张奶奶说要带她的老年合唱团来表演,还有个爷爷会修小家电,可以做现场便民服务......"他的衬衫纽扣错扣了一颗,眼里却燃着兴奋的光。
正式上线那天,暴雨倾盆。圆圆站在社区活动中心的落地窗前,看着浑身湿透的王磊扶着几位老人走进来。
张涛举着防水布护住服务器,李薇蹲在地上帮老人擦鞋底的泥水,志愿者们的红马甲在人群中穿梭,像一朵朵跳动的火焰。
"圆圆姐!"小林举着手机跑过来,屏幕上显示小程序访问量突破10万,"有个用户说,他在'时光信箱'里给去世的父亲写了信,系统提示会在父亲节那天把信和他爸爸爱吃的糕点一起配送......"
女孩的声音哽咽了,雨水混着泪水从脸颊滑落。
傍晚时分,雨停了。
活动现场的长桌上摆满了老人带来的腌菜、手织围巾,和年轻人的数码产品、书籍。
一位穿校服的女生正在教一位爷爷用AR功能看孙子的照片,爷爷笑得合不拢嘴,手里的搪瓷缸子轻轻碰着女生的保温杯。
圆圆站在人群边缘,摸出手机给男友发消息:"今天看见张奶奶用小程序给在美国的儿子下单了月饼,地址填的是'纽约唐人街'。"对方很快回复:"这哪是社区团购,分明是情感快递。"
她笑着抬头,看见李薇正在帮老人调整小程序的语音音量,张涛蹲在地上给志愿者讲解系统故障处理,王磊举着摄像机记录下每个温暖的瞬间。
深夜复盘会上,数据投影在墙上:首日交易额突破80万,新增用户中50岁以上占比达35%,用户平均停留时长是竞品的2.3倍。
但最让圆圆眼眶发热的,是后台导出的"时光信箱"数据——上线12小时,己收到2.1万封信件,最长的一封写了3700字,是位母亲给即将高考的女儿的叮嘱。
"我们成功了。"张涛的声音里带着哽咽,他摸出那个熊猫钥匙扣,在台灯下泛着温润的光,"原来技术不是冰冷的代码,是可以传递温度的......"
圆圆站起身,给每个人递上一罐啤酒:"还记得竹林计划的目标吗?
不是打败竞品,是成为用户生活里的一部分。"她仰头灌了一口,冰凉的液体顺着喉咙下肚,却暖到了心里,"明天开始,我们要做'情感数据'分析,每个订单背后的故事,都值得被看见。"
散会后,她独自留在办公室,看着窗外的城市夜景。
手机忽然收到条短信,是张奶奶发来的:"圆圆啊,今天小林教我给儿子写信,他说下个月就回来看我。谢谢你,让我这个老太婆也能跟上时代咯。"
泪水突然模糊了视线。她转头看向白板,不知谁用马克笔在"创新突破"西个字旁边画了片竹林,每根竹子的竹节上都挂着小小的信箱,风一吹,仿佛能听见信件翻动的沙沙声。
凌晨两点,她摸出包里的熊猫摆件,轻轻放在办公桌上。
底座的"竹林成海"西个字在月光下闪着微光,旁边的电脑屏幕上,"时光信箱"的新信件提示还在不断跳动。窗外,暴雨后的城市正在沉睡,而某个角落的老人,或许正对着屏幕,慢慢写下一句迟来的"我爱你"。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