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
颜俏拖着行李箱站在机场入口,霍承屹亲自送她。
冬日的风裹着寒意掠过衣角,他伸手将她围巾又紧了紧,指尖触到她耳尖的温度时,她下意识往他怀里缩了缩。
检票口的电子屏闪烁着航班信息,颜俏攥着登机牌一步三回头,睫毛上像蒙了层水汽。
“外面风大,你快回车里暖和着。”她嗓音发闷,目光却黏在他身上挪不开。
“看你过了安检我再走。”
霍承屹低头替她理了理被风吹乱的碎发,指腹蹭过她毛茸茸的针织帽。
“落地就给我打电话,要是在老家遇到什么麻烦,立刻发消息——记住了?”
他语气带着惯常的温沉,眼底却凝着不易察觉的叮嘱。
“知道啦。”她仰头看他,鼻尖被冻得微红。
前面只剩两位旅客排队时,霍承屹弯腰将行李箱推上安检带,金属传送带滚动的声响里,她刚要迈步,手腕突然被他拉住。
男人俯身的动作带着熟悉的雪松气息,指腹轻轻托起她的下颌,微凉的唇落在她额头,像羽毛拂过肌肤。
“在家要听话。”他的声音压得很低,尾音里藏着没说出口的牵挂,“别让我惦记。”
颜俏怔怔望着他近在咫尺的眉眼,睫毛颤了颤,忽然咧嘴笑开,露出两颗小虎牙:“嗯!一定乖乖的!”
晨光透过机场玻璃幕墙洒在她发梢,连眼角的笑意都镀上了层暖融融的光。
下了飞机后,还要坐两个小时车才到能到他们镇上,然后从镇上走回家,大概要十分钟。
颜俏拖着行李箱走回家,这条路她走了二十几年,闭着眼睛都知道怎么走。
前几年还是泥巴路,也没这么宽,后来政府召集大家修路,各家出一部分钱,这才修起了水泥路,也比原来的拓宽了一米多。
一步步往前走着,进村子看到的第一家就是她家,这个房子是新建的,那时候,颜父有先见之明,拿自家地和其他人换了这块地为地基。
房子刚建完没多久,政府就来规划道路,修进村的公路就正好从她家门口路过。
后来,她家房子周围的地也瞬间变成香饽饽,大家纷纷在附近建房。
“啊呀,颜俏,你回来啦!”路上,碰到个人,先喊了她。
“幺娘。”颜俏主动喊人。
这是她幺叔后来又娶的老婆。
“几年不见,幺娘都快认不出你来了,晚上来幺娘家吃饭哈!”
“幺娘,吃饭就算了,去玩倒是可以哩。”小时候不懂事,谁喊,她都屁颠屁颠的去,不知道被徐女士骂过多少次。
幺娘应该是刚从镇上赶集回来,手里拎着好些东西,她从其中一个口袋里分出几个冬笋,递给颜俏,“那你把这个笋带点回去。”冬笋炖火腿,暖和又好喝,颜俏在江城的时候,就想念这一口了。
颜俏大大方方的接着,“啊谢谢幺娘了嘛。”
这边的人都是这样的性子,同一个村里的人,基本上都有些沾亲带故,平时都不会怎么客气。
和幺娘告别之后,颜俏一路上又遇到了好些人,都叫她进屋里头坐哈儿。
颜俏都委婉礼貌的拒绝了,说改天再去玩。
回到家的时候,屋里头都没有人,颜俏没有钥匙进不去,还是隔壁的邓二爷说外面冷得很,叫去他家坐会儿。
邓二爷家原先不是住在这里,是后来新房建这里,才搬过来的,颜俏记得小时候在村里上小学的时候,和他家孩子们玩的比较好,尤其是他家大女儿邓雨,虽然他们隔着辈分,她要喊邓雨姑姑,但他们却是玩的最好的闺蜜。
还有颜千,颜千也大她一辈,她得喊叔叔,可那时候她就是不喊,都是首呼大名,每次被长辈们听见,都会训斥她两句,说她不懂事没礼貌。
原本曾经最要好的朋友,在后来各奔东西之后,他们就不常联系了。
“二爷,邓雨他们今年回来过年不?”
南城这边家家户户都还在使用老式回风炉,不仅可以用来冬季取暖,还能炒菜做饭,反倒是燃灶电磁炉之类的,这边用的人不多。
颜俏把手放在炉子旁,几分钟就暖和了。
邓二爷正在炉子边忙碌,炉子上放着里一口锅,锅里烧着的水等会儿准备用来洗腊肉,他说:“要回来的,说是明天才回。早点回来也好,省得过两天下雪,路上结冰,就不好走了。”
每年的这个时候都会下雪,路上结冰,高速上会被封路。
一旦封路,就走不通了。
“是哩。”颜俏说着,目光看到堂屋里堆着的玉米秸秆,她又问:“你都怕养了不少牛。”
“没有前几年多了,现在行情不好,只有一二十头。”
邓二爷虽然辈分大,但年纪跟颜父差不多大,年轻的时候,也是很帅的一个人,家里也小有资产。
只是有一年,过年的时候放烟花出了意外,他的右眼被炸伤瞎了,听说花了不少钱,再加上邓雨他们要读书,家里头一下子就拮据了起来。
后来,邓二奶奶出门打工,就再也没回来过,颜俏也只是听说,邓二奶奶是在外面重新找了个人,才回来和邓二爷离婚的。
这些年,邓二爷一个人把几个孩子抚养长大,只有小儿子还在上大学,其余几个,都结婚还有了孩子。
邓雨是远嫁,夫家是铜仁,结婚那年,颜俏还在上大学,没赶上她的婚礼,颜萍跟着去送嫁的。
邓雪嫁去了荒都。
倒是他家老三,就嫁给了颜千的弟弟叫什么来着,她不记得了。
“你们这几个,如今最数你有出息,考上了大学,还在大城市里分工。”邓二爷笑着说道。
颜俏被夸的有些不好意思,“二爷夸张了,你家邓成林也不错啊。”
大山里的孩子,唯一的出路,就是读书。
所以,在他们镇上,只要哪家孩子考上大学,几乎都是人尽皆知,不仅要摆酒宴请全村人吃饭,政府还会在他家门口拉横幅,发奖金。
颜俏还记得自己考上大学那会儿,她家不仅摆酒请所有人吃饭,还得了政府奖励的一万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