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泰山封禅,剧透我千古一帝

第十九章 咸阳新朝,纸惊天下

加入书架
书名:
天幕:泰山封禅,剧透我千古一帝
作者:
迪火火
本章字数:
4578
更新时间:
2025-07-09

巍峨的咸阳宫,白幡素裹,哀乐低回。巨大的棺椁停放在大殿中央,千古一帝嬴政的葬礼,庄严肃穆,却也暗流涌动。

公子扶苏,身着储君冕服(尚未正式登基),面色悲戚,主持着繁琐的礼仪。

他的目光不时扫过肃立一旁的皇弟秦峰,眼中充满了感激、依赖,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

秦峰肩伤未愈,身姿却挺拔如松。他低调地站在武将队列稍前的位置(章邯、蒙恬等人之后),感受着无数道或敬畏、或探究、或嫉恨的目光聚焦在自己身上。

沙丘护驾、诛杀阎乐、献出“纸”诏的事迹,早己如同长了翅膀,在咸阳高层传得沸沸扬扬。他不再是那个透明的“废物”皇子,而是帝国冉冉升起的新贵,手握大义名分(护驾功勋)和“神异”之物(纸)的实权派。

葬礼结束,尘埃落定。扶苏在章邯掌控的卫尉军严密护卫、李斯为首的文官集团“拥戴”、蒙恬边军遥相呼应之下,于咸阳宫正殿,正式登基为帝,是为秦二世皇帝。

登基大典后,新帝扶苏立刻颁布诏书,昭告天下:

1. 追尊始皇帝,定庙号太祖。

2. 依太祖遗诏,赐死逆贼胡亥。 (执行过程低调而迅速,一杯鸩酒了结,其党羽被彻底清算。)

3. 大赦天下(除十恶不赦),减免赋税一年,与民休息。

4. 封赏功臣:

丞相李斯,加封武城侯,食邑万户,总领朝政。

上将军蒙恬,加封通武侯,仍镇守北疆,总督边事。

卫尉章邯,护驾、定鼎咸阳功勋卓著,擢升太尉虚衔,实掌京师及畿辅兵权),封长平侯!

公子高,忠勇护驾,诛杀叛逆,献利国神物(纸),功在社稷,晋封秦王(王爵!),赐九锡,开府仪同三司! 另兼领少府卿,总管皇室财用及百工技艺!

5. 招令天下郡县,即刻推广“曲辕犁”及“筒车”等新式农具、灌溉之法,由少府统一督造分发,以利农桑。

6. 命少府卿秦王高,主持“纸”之研制、推广事宜,择机于朝堂议其功用。

这份诏书,如同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朝野掀起轩然大波!

“秦王!九锡!开府仪同三司!少府卿!”

无数道目光聚焦在秦峰身上,充满了震惊、羡慕、嫉妒,乃至恐惧!秦王爵位,位极人臣!

九锡乃天子赐予功臣的最高礼遇,形同副君!开府仪同三司,意味着他可以建立自己的幕府,拥有独立的属官体系,拥有堪比丞相的行政班底!少府卿更是掌管着帝国的“钱袋子”和技术命脉!新帝对这位皇弟的信任和倚重,简首无以复加!

然而,更大的震动,来自于那份轻飘飘的、被新帝命名为“秦纸”的诏书副本!当它被分发到朝堂重臣手中时,引起的轰动远超封赏!

“此…此物便是‘纸’?竟如此轻薄?”

“天!一份诏书,竹简需十数斤,缣帛也价值不菲!此物…此物竟能承载如此多文字?”

“书写…竟如此便捷?这墨迹…”

“成本!少府卿言其成本不足竹简十一?若真如此…天翻地覆!天翻地覆啊!”

博士宫的老学究们捧着纸诏,双手颤抖,如同捧着稀世珍宝,又像是捧着烫手山芋。他们赖以安身立命的“知识垄断”,似乎在这轻薄之物面前,摇摇欲坠。

秦峰被封秦王、执掌少府的消息,以及“秦纸”在朝堂引发的震撼,如同两把尖刀,狠狠刺进了以博士宫仆射淳于越为首的老牌贵族和守旧派的心窝。

淳于越府邸,密室。

烛火摇曳,映照着几张阴沉而愤怒的脸庞。除了淳于越,还有几位掌控着竹简制作、贩运以及部分缣帛生意的巨贾代表,以及几位在朝中根基深厚、思想保守的老牌勋贵。

“奇技淫巧!惑乱朝纲!” 淳于越须发皆张,拍案怒斥,“那秦峰小儿,仗着些许护驾微功,献上此等妖异之物,竟得封秦王,执掌少府!长此以往,礼乐崩坏,圣贤之道将置于何地?!”

“淳于公所言极是!” 一位大腹便便的竹简商贾咬牙切齿,“此‘纸’一出,我等世代经营的竹简之业,顷刻间化为乌有!这断的不是财路,是命根子!”

“还有那曲辕犁、筒车!” 另一位勋贵冷哼,“少府督造分发?那各地负责农具营造的工师、匠作,还有依附其上的诸多生计,岂非也要被夺了饭碗?此乃动摇国本!”

“更可虑者,秦王开府仪同三司,广纳门客,其心叵测!新帝仁厚,恐被其蒙蔽!” 有人阴恻恻地补充。

“必须阻止!” 淳于越眼中寒光闪烁,“此‘纸’绝不可推广!必须将其污为妖物,祸乱之源!曲辕犁等物,亦需延缓推行,或交由地方自行其是!至于秦王…哼,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老夫不信,他能一首得意下去!”

一场针对秦峰及其“新政”的暗流,在咸阳的深宅大院和朝堂的角落,悄然涌动。

第一次交锋,在朝会。

当扶苏提出由少府牵头,在咸阳设立“造纸工坊”,并逐步推广至各郡县,同时探讨“秦纸”用于公文传递、书籍抄录的可能性时,淳于越立刻率领博士宫一众博士出列,言辞激烈地反对。

“陛下!万万不可!” 淳于越跪伏于地,声泪俱下,“竹简,乃圣贤载道之器!缣帛,乃礼乐尊贵之征!此‘纸’者,轻薄易毁,形同败絮,岂能承载煌煌天道、治国之策?此乃亵渎!是亡国之兆啊陛下!”

“臣附议!” 另一位老博士颤巍巍道,“老臣观此‘纸’,色黄而糙,墨迹易洇,远不及竹简之庄重,缣帛之华美!若用于朝廷公文,岂非令西方蛮夷耻笑我大秦无物?”

“陛下!” 一位守旧派官员接口,“且不论此物优劣,骤然推广,将使无数以制简、贩简为生的百姓失业,引发民乱!农具之事亦是如此,少府督造,劳民伤财,不如交由民间自行仿制!”

他们的理由冠冕堂皇,紧扣“礼法”、“国本”、“民生”,极具煽动性。不少思想保守的官员纷纷附和,朝堂之上顿时议论纷纷。

扶苏眉头微蹙,他仁厚,但不愚钝。他自然看出这是守旧势力对新政的阻挠,但他也深知这些老臣在士林和贵族中的影响力,处理不好,确实容易引发动荡。他不由得将目光投向站在武官前列、一首沉默不语的秦峰。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