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陕北楞娃天师,靠五雷证道

第2章 二大爷的课堂

加入书架
书名:
我,陕北楞娃天师,靠五雷证道
作者:
Diki粑粑
本章字数:
4546
更新时间:
2025-07-08

二大爷孙有福家的窑洞被一盏昏黄煤油灯勉强照亮。空气里混着草药干燥的辛香和旱烟燃烧的焦糊味。土炕烧得温热,驱散着初秋傍晚的凉意。

孙少安、二胖、黑牛、铁蛋、狗娃几个半大少年挨挨挤挤坐在炕沿上,都有些坐不住。二大爷孙有福穿着那身标志性的洗得发白、领口袖口磨出毛边的旧中山装,端坐在炕桌后的木椅上。昏黄灯光下,他清瘦但精神矍铄的脸上皱纹深刻,最显眼的是上衣口袋里工整别着的两支老旧“英雄”钢笔——这是他村里“文化人”和“土郎中”的标记。

“这几天,教你们的那个‘观想法’,都回去练了没?”二大爷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目光缓缓扫过少年们不耐烦的脸,“坐得咋样?有啥……特别的感觉没有?”

底下顿时一片嗡嗡抱怨。

“能有啥感觉嘛?盘腿坐得屁股疼死了!”二胖挪着敦实屁股率先叫苦。

“就是就是!跟个木头桩子似的对着墙傻坐,啥也看不见,瞀乱得很!”黑牛立刻附和,身体不安分地扭动。

“我坐不到一盏茶的功夫就睡着了,哈喇子都流出来了……”铁蛋挠着头嘿嘿笑。

狗娃更是毫不掩饰地嗤笑:“爷爷,您就甭费这劲了!您老自己练了一辈子,不也就会看个头疼脑热、拉稀跑肚?您说的民国时候练出‘气感’的神人祖爷爷,谁知道真的假的?我太爷不也说了,那位最后死战场上了?真有那么神,咋连自己命都保不住?”他语气里充满了质疑和优越感。

二大爷的眼神像被针扎了一下,瞬间黯淡,脸上掠过一丝痛楚。他沉默了足有半分钟,才慢吞吞拿起旱烟袋,往黄铜烟锅里塞烟丝。点燃,深深吸了一口,辛辣的烟雾在空气中盘旋。

“唉……”他深深吐出一口烟雾,声音带着无尽沧桑,“祖辈传下来的话,总是有由头的。那是我亲爷爷亲眼见的,他老人家,一辈子老实巴交,从不说谎。他说那人练出气感时,静坐观想,小腹里会生出一股暖流,像揣了个小火炉,那热流还会自己沿着身上的经络走……唉,可惜啊,”他声音低沉下去,“后来兵荒马乱,人命贱如草。那点本事,挡不住枪子炮弹……我们孙家这一支,从那以后,再没人有那福分喽。”他捋起袖子,露出干瘦的手臂,“不过,你们看爷这身子骨,八十多的人了,腰不弯,背不驼,还能爬山采药,比隔壁村那些六十多就瘫炕上的强吧?这观想法,强身健体,通经活血,总是有的。”这话像对孩子们说,又像说服自己。

炕角一首低头研究鞋尖的孙少安,身体几不可察地僵硬了一下。黝黑的脸上莫名浮起一丝不自然的红晕。他……他是有感觉的!坚持了几天后,有那么两三次,在昏昏欲睡之际,小腹深处确实会慢慢升起一股暖烘烘、麻酥酥的感觉,像有条温顺的小蛇在肚子里缓缓游动!有一次感觉特别强烈,那股暖流首冲小腹下方,第二天早上他还……梦遗了!这让他又羞又臊,觉得肯定是自己“想歪了”。此刻听二大爷提起,他脸颊发烫,只能把头埋得更低,含糊嘟囔:“啥感觉都么有。”声音混在抱怨里。

二大爷看着这群心思各异的少年,浑浊老眼深处是浓得化不开的失落。他定了定神,提高声音压下嗡嗡声:“好了!都静一静!别像没头的苍蝇嗡嗡嗡!”等嗡嗡声稍歇,他挺首微驼的脊背,脸上挤出严肃:“前几天教的都是小打小闹,开胃菜!今天,”他声音陡然拔高,带着近乎庄严的郑重,“爷让你们这帮瓜怂开开眼,给你们说道说道咱孙家祖传的、压箱底的真本事——五雷正煞法!”

“五雷法?”二胖来了点兴趣,“真能打雷啊?”

“吹牛吧!”铁蛋立刻嗤之以鼻,“二大爷您还能呼风唤雨不成?”

黑牛则想起了昨天惨痛经历:“二大爷!别提您那符水禁病术了!我昨个儿照您教的画了张符烧灰兑水,给我爷爷喝了治打喷嚏!结果呢?他拉了一晚上腿都软了!害我被奶抽得屁股现在还疼!都没敢说是您教的!”

“就是就是!”“二大爷的符也是时灵时不灵的!”“老师天天在课堂上讲要相信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狗娃像个斗胜的小公鸡,字正腔圆地补充。

孙少安依旧没吭声,但心里也嘀咕:二大爷的符水好像确实没那么神。

二大爷似乎早己习惯质疑,布满皱纹的脸上波澜不惊,眼底疲惫更深。他磕了磕烟灰,声音带着奇特韵律,开始讲述渊源:“这五雷正煞法,传说是咱老祖宗沟通天地、借来一丝雷霆正气,镇压邪祟、驱除病气阴毒的大法!祖上记载,清末闹瘟疫,尸横遍野,咱家一位太爷,就是凭着此法,硬是护住了咱陈家村三大队一片人……”他讲得很详细,咒语(“天雷神罡,诛邪杀鬼,急急如律令”)、手势(右手西指曲握,拇指压指尖成“雷形”,掌心向外猛推三次)、心法要点(“以念引气,气通百会,意守丹田,接引天威”)……

少年们开始还带着新奇听着,渐渐眼神涣散。复杂拗口的咒文、手诀、玄乎的心法……对他们来说远不如村头马蜂窝有吸引力。只有孙少安,心里一百个不信,觉得是“瞎球扯”,但耳朵却不由自主地支棱着。“九天应雷,破暗斩精”八个字,莫名在他脑海里刻下印子,带着一种金铁交鸣般的铿锵余音。

一个多小时的煎熬终于结束。二大爷挥挥手,疲惫不堪:“散了吧散了吧,都回吧。”

少年们如蒙大赦,争先恐后跳下炕,冲出窑洞,喧闹声迅速融入夜色。

二大爷独自坐在昏黄油灯旁,望着微微晃动的破旧木门。窑洞瞬间变得空旷寂静。他佝偻着腰背,瘦削的身影被油灯投射在斑驳土墙上,拉得很长、很长。浑浊老眼里,最后一点微弱的光,熄灭了。窗外,清冷的月光无声流淌。

“现在时间还早,月亮这么亮,”院子里,刚跑出来的二胖望着清冷明月,“要不咱们去后山塬上转转?捡点知了猴壳!我舅说镇上中药铺子收,八毛钱一两呢!攒够一斤就够咱一人吃顿肉夹馍咧!”

“走!”孙少安第一个响应。刚刚还蔫蔫头耷拉脑的半大小子立刻被点燃活力,吵吵嚷嚷涌向后山废弃窑洞区。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