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关内,气氛凝重如铅。
边关战事紧急,匈奴围城多日,朝廷援军却迟迟未到,他不得不将全部精力先放在应对匈奴上。
“三爷,箭矢所剩无几,粮草最多再撑两日,可朝廷那边依旧毫无消息,这该如何是好?”铁鹰满脸焦虑,打破了营帐内令人窒息的沉默。
贾环双眉紧锁,目光却透着坚毅,“继续派人催促,务必让朝廷清楚雁门关危在旦夕。但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必须主动谋划。”
铁虎挠了挠头,急切地说道:“三爷,可咱们如今兵力有限,匈奴又防备森严,该从何处下手?”
贾环沉思片刻,缓缓说道:“我们还是要瞅准时机突袭匈奴粮草营。但在此之前,得先摸清他们的巡逻规律和粮草营的防御部署。”
正说着,一名士兵匆匆进帐,单膝跪地:“三爷,刚接到消息,朝廷派来的信使己到关下,正等候您的传见。”
贾环精神一振,“快请进来!”
不多时,信使进入营帐,向贾环行礼后,递上一封书信,“三爷,这是朝廷的加急信件。”
贾环急忙拆开书信,匆匆浏览一遍,脸色瞬间阴沉下来。
铁鹰见状,忙问道:“三爷,朝廷怎么说?”
贾环将书信递给铁鹰,冷哼一声,“朝廷说各地战事吃紧,兵力分散,一时无法抽调足够的援军前来。只让我们坚守,等待时机。哼,说得轻巧,如今雁门关物资匮乏,如何能长久坚守!”
铁虎气得跺脚,“这算什么!咱们在边关拼死拼活,朝廷却如此不作为!那些贵族士族整天酒池肉林,根本不把我们这些士卒当人啊”
贾环深吸一口气,强压怒火,“抱怨无用。既然朝廷指望不上,我们更要靠自己。”
贾环思索片刻后,对铁鹰和铁虎说道:“铁鹰,你即刻挑选数十名精锐,组成斥候小队,密切监视匈奴动向,尤其是粮草营的防备变化,一有情况,立刻回报。铁虎,你组织士兵,利用现有材料,尽可能多制造一些简易的防御器械,以备不时之需。”
“是,三爷!”两人齐声应道,领命而去。
贾环又唤来军中一位足智多谋的幕僚,名叫孙策。“孙先生,依你之见,面对如今局势,我们该如何破局?”
孙策捻着胡须,沉思片刻道:“三爷,匈奴围城,意在困死我们。但他们也知我们有火器,不敢贸然强攻。如今之计,可一边佯装示弱,让匈奴放松警惕;一边暗中筹备,待时机成熟,主动出击。”
贾环微微点头,“先生所言极是。只是这佯装示弱,需做得逼真,方能骗过匈奴。”
孙策继续说道:“三爷可故意让士兵在城墙上表现出疲惫之态,减少巡逻频次,同时将一些损坏的火器放置在显眼处,让匈奴以为我们物资匮乏,火器也大多不能用了。”
贾环眼睛一亮,“好计策!就依先生所言。但主动出击的时机,还需谨慎选择。”
两人正商议间,晴雯端着一碗热汤走进营帐,“环哥,先喝口汤,暖暖身子,再商议大事。”
贾环看着晴雯,心中满是感激,接过汤碗,说道:“晴雯,谢谢你。只是如今战事紧张,你在这军中,千万要注意安全。”
晴雯微笑着说:“环哥放心,我会照顾好自己。我看你日夜操劳,实在心疼。”
贾环喝完汤,对晴雯说道:“你来得正好,我正想让你帮我做一件事。”
晴雯连忙说道:“环哥尽管吩咐,只要我能做到,一定不会推辞。”
贾环说道:“你心思细腻,我想让你在营中多留意士兵们的情绪。如今局势艰难,我怕士兵们心生懈怠或恐慌,你若发现有人情绪不对,及时来告诉我。”
晴雯点头应道:“环哥放心,我定会留意。”
且说匈奴营地,单于正与将领们商议战事。
“单于,汉军似乎己陷入困境,城墙上巡逻的士兵明显减少,火器也不见怎么使用,想必是物资短缺了。”一名将领汇报道。
匈奴单于面露得意之色,“哼,我看他们还能撑多久!不过,不可掉以轻心,继续加强围困,防止他们突围。”
另一名将领说道:“单于,我们是否可以派小股部队试探性进攻,看看汉军的虚实?”
匈奴单于思索片刻,点头道:“可以。但不要投入太多兵力,若汉军有诈,立刻撤回。”
于是,匈奴派出一支五百人的小队,趁着夜色,悄悄靠近雁门关。
“注意隐蔽,不要打草惊蛇。若是汉军有防备,立刻撤退。”匈奴小队长低声吩咐道。
当匈奴小队靠近城门时,却发现城门紧闭,城墙上一片寂静,似乎毫无防备。
“难道汉军真的不行了?”匈奴小队长心中暗自思忖。
“队长,怎么办?要不要攻城?”一名匈奴士兵问道。
匈奴小队长犹豫了一下,说道:“先别急,再观察观察。”
就在这时,城墙上突然亮起无数火把,汉军士兵齐声呐喊:“匈奴贼子,你们中计了!”
原来,贾环早料到匈奴会派小股部队试探,故意设下此计。
“放箭!”随着贾环一声令下,汉军万箭齐发,匈奴小队顿时陷入混乱。
“不好,中计了!快撤!”匈奴小队长惊恐地喊道。
匈奴士兵们转身便逃,汉军趁势追击,斩杀了不少匈奴士兵。
“哼,这些匈奴贼子,果然狡猾,不过想骗过我,还嫩了点!”贾环看着匈奴逃窜的背影,冷冷地说道。
经此一役,匈奴虽吃了亏,但并未放弃围困。而雁门关内,物资愈发短缺,士兵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三爷,士兵们虽士气未减,但长期下去,恐怕难以为继。”铁鹰忧虑地说道。
贾环拍了拍铁鹰的肩膀,“我知道。我们必须尽快找到突破口。对了,斥候小队那边有消息传来吗?”
铁鹰摇头道:“还没有。想必他们还在仔细探查。”
贾环微微皱眉,“时间紧迫,让他们加快速度。一旦摸清匈奴粮草营的情况,我们立刻动手。”
与此同时,朝廷那边,皇帝也在与众大臣商议雁门关的战事。
“雁门关乃边关重镇,若被匈奴攻破,后果不堪设想。可如今各地战事吃紧,实在抽不出足够的兵力支援。众爱卿,可有良策?”皇帝满脸忧虑地问道。
一位大臣出列,奏道:“陛下,臣以为可从临近州县紧急征调一些民壮,稍加训练后送往雁门关,以解燃眉之急。”
另一位大臣却反驳道:“此举不妥。民壮未经正规训练,送往边关,恐非但不能助力,反而会扰乱军心。”
皇帝听了,陷入沉思。此时,一位太监匆匆走进殿内,“陛下,北静王求见。”
皇帝说道:“宣他进来。”
北静王进入殿内,行礼后说道:“陛下,臣听闻雁门关战事紧急,愿亲自带兵前往支援。”
皇帝大喜,“王弟愿亲自出征,实乃我朝之幸。只是王弟身份尊贵,万一有个闪失……”
北静王说道:“陛下放心,臣自幼熟读兵书,也曾随先帝征战,有一定的带兵经验。雁门关关乎国家安危,臣愿为陛下分忧。”
皇帝思索片刻,点头道:“好!朕准了。王弟此去,一切小心。朕会再调拨一些粮草和武器,供你使用。”
北静王领命而去,立刻着手准备出征事宜。
而在雁门关,贾环并不知道朝廷这边的动向。他依旧在紧张地筹备着突袭匈奴粮草营的计划。
“三爷,斥候小队传回消息,匈奴粮草营戒备森严,西周设有多处岗哨,且巡逻频繁。但每日清晨卯时,会有一次换防,换防间隙,防御相对薄弱。”铁鹰向贾环汇报道。
贾环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好!这就是我们的机会。通知下去,挑选两百名精锐死士,今晚好好休息,明日卯时,突袭匈奴粮草营!”
“是,三爷!”铁鹰领命而去。
....
在雁门关内,贾环紧锣密鼓地筹备突袭计划。
他亲自挑选出的两百名精锐士卒,个个神情坚毅,对即将到来的战斗充满了决心。
“兄弟们,此次突袭匈奴粮草营,危险重重,但这是我们打破困局的唯一机会。大家有没有信心?”贾环站在死士们面前,大声问道。
“有!”死士们齐声呐喊,声音响彻营地,士气高昂。
贾环看着眼前这些视死如归的兄弟们,心中感慨万千。“好!大家听令,今晚养精蓄锐,明日卯时,我们给匈奴来个致命一击!”
晴雯在营中也忙得不可开交。
“姑娘,你歇会儿吧,这些事我们来做就行。”一名士兵对晴雯说道。
晴雯摇摇头,“不碍事,大家都在为战事努力,我也想尽一份力。这些武器关系到兄弟们的安危,我要亲自检查。”
另一边,铁虎也在紧张地组织士兵加固防御工事。
虽然大家都将希望寄托在突袭粮草营上,但也不能忽视匈奴可能的反击。
“把这些拒马再加固些,多准备些滚木礌石,万一匈奴狗急跳墙,咱们也有应对之策。”铁虎大声指挥着。
而在匈奴营地,单于得知了小股部队试探失败的消息,大发雷霆。
“一群废物!连个小小的试探都做不好,还能干什么!”匈奴单于愤怒地咆哮着。
将领们纷纷低头,不敢言语。
“汉军如此狡猾,我们不能再轻敌。传令下去,加强各处防御,尤其是粮草营,绝不能让汉军有机可乘!”匈奴单于下令道。
“是,单于!”将领们领命而去。
然而,匈奴单于并未料到,贾环己经摸清了他们粮草营的防御漏洞,并准备发动突袭。
夜晚,雁门关内一片寂静。
贾环却毫无睡意,他在营帐内反复思考着突袭计划的每一个细节,心中默默祈祷着此次行动能够成功。
“环哥,你别太操劳了,休息一会儿吧。明日还要带队突袭,你得养精蓄锐。”晴雯走进营帐,轻声说道。
贾环看着晴雯,微笑着说:“晴雯,我没事。只是此去凶险,我怕……”
晴雯打断贾环的话,坚定地说:“环哥,我相信你一定能成功。你是最勇敢、最有智谋的,我等你平安归来。”
贾环握住晴雯的手,“嗯,我一定会平安回来。等击退匈奴,我便带你离开这战火纷飞之地。”
第二日清晨,卯时将至。
两百名士卒己在营外集合,他们身着黑衣,手持利刃,眼神中透着决然。
贾环走出营帐,看着眼前的兄弟们,大声说道:“兄弟们,成败在此一举!跟着我,烧掉匈奴粮草,杀他个片甲不留!”
“杀!杀!杀!”死士们的呐喊声划破长空,他们跟随贾环,趁着夜色,悄悄地朝着匈奴粮草营摸去。
此时,匈奴粮草营的士兵们正准备换防,丝毫没有察觉到危险的临近。
贾环带领着死士们,如鬼魅般接近了匈奴粮草营。
当看到匈奴岗哨时,贾环一挥手,几名死士迅速扑了上去,将岗哨的匈奴士兵无声无息地解决掉。
“继续前进!”贾环低声下令。
死士们小心翼翼地潜入粮草营,按照事先的计划,分成几个小队,分别朝着粮草堆放处和守卫营帐摸去。
“点火!”当一切准备就绪,贾环一声令下。死士们纷纷点燃手中的火把,投向粮草堆。瞬间,大火冲天而起,粮草营内一片混乱。
“不好,粮草着火了!”匈奴士兵们惊恐地喊道。
“杀!”贾环带领死士们,与匈奴守卫展开激烈拼杀。
匈奴单于得知粮草营遇袭,大惊失色,“快!立刻派兵支援粮草营,务必将汉军全部歼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