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回秦朝成为扶苏

第23章 军队改革

加入书架
书名:
魂回秦朝成为扶苏
作者:
爱青蛙的癞蛤蟆
本章字数:
5908
更新时间:
2025-06-24

咸阳宫议事厅里,我看着跪着的李斯和冯劫,深吸一口气。

冯劫,他是冯去疾的儿子,要说蒙恬蒙毅哥两是大秦的武将,那冯去疾和冯劫爷俩则是大秦的文将。

秦始皇早期统一六国,后勤财政都是冯去疾在打理,秦朝统一了,搞郡县制、统一度量衡,冯去疾也都是主力支持者,也就相当于大秦的大管家。

爷俩咋死的呢?秦末时,天下开始乱了,陈胜吴广起义,六国旧贵族也趁机闹腾。

冯去疾觉得不能再这么折腾老百姓了,就跟冯劫、李斯一起劝秦二世:“咱得少征点徭役,别大修阿房宫了,先把军队调去平叛。”结果被胡亥关了起来。

冯去疾和冯劫觉得在这种朝廷任高位丢人,结果在狱中自杀了,脾气就是这么倔,要不怎么为了反对改革还要以死明志呢。

这就是为什么他作为右丞相带头反对改革我也没迁怒的原因。

“这改革的第一步,不管有多难,必须要迈出去。”我首先打破了沉寂。

“你父亲是个忠臣,但是年老思想固化,你是年轻人,我希望你能知道,百姓是大秦的根,我们做的任何决定,都不是让百姓再难一点,而是要百姓在好一点,回家劝劝你父亲”

说完我看向李斯“目前,户部尚书一职空缺,由你代为掌管,目前各种新政的颁布,朕知道,国库没这么多银子,所以即日起,阿房宫暂停修建,宫内所有的开支缩减五成,再加上上缴的贪墨银两都补充国库,修建商道应该够了”

此话一出,冯劫身躯一颤,本犹豫的眼神此刻变得更加坚毅。说罢,我连忙拿出羊皮地图说道:“来,你们过来”

“你们看,这是咸阳,冶金业发达,交通方方便,汇聚了全国的货物,与商人。

这是长安,长安的农业发达,位于陇、蜀交界处,可以作为南方的货物集散中心。

你们在看这是洛阳和大梁,洛阳位于天下之中,这里完全可以作为北方的货物集散中心。

还有这里是淄博,这里盛产纺织,海盐和渔业。这里邯郸,盛产铁矿和畜牧业。

还有这里,荆州和南阳,盛产铜矿和手工业。

如果我们能把这些城市建立一个商道连接起来,让商人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安全的实现货物交易,那成本则大大降低,也能更多的提供工作岗位,到时百姓日子好了,国库何愁没有银子。”

李斯冯劫盯着那又是线条,又是圆圈的地图仔细端详着,时不时惊叹出声。

“你们两回去好好研究下,商道问题尽快落实,你们要记住,要想富,先修路。你们退下吧,把蒙恬叫进来”

穿越己快三个月,从最初的惶惑到如今稳坐皇位,我深知,若想大秦长治久安,大秦这支虎狼之师必须脱胎换骨。

李斯和冯劫抱着羊皮地图出了大殿,蒙恬俯身进来,刚要下跪也被我制止。

“将军请坐。”我抬手示意,命宫人赐座,“朕近日看军报,北境虽稳,但士兵扰民之事屡有发生,你可知晓?”

蒙恬神色微变,拱手道:“末将治军不严,请陛下责罚。”

“责罚不是目的。”我起身走到他身边,“蒙将军,你我都清楚,秦军以军功立国,昔日横扫六国,靠的是虎狼之姿。可如今天下一统,百姓需要的不再是一支只会杀戮的军队,而是一支能保家卫国、护佑苍生的正义之师。”

“我有点军队改革的想法,你帮朕参考下。”

蒙恬开口:“陛下,不知这改革从何处着手?如今秦军威震西海,郡县治理也井井有条,贸然改动,恐怕……”

我抬手打断他:“蒙将军,如今看似太平,实则隐患重重。

就说郡县,目前五个郡县才有一个军营,县令虽掌民政,但遇到紧急情况,来不及也调不动军队,还得层层上报,等接到通知,黄花菜都凉了。

军队呢,又只听将令,就算地方翻天了没将令也不闻不问。这怎么行?”

“商鞅变法以来,郡县制行之有效,陛下是想军政分开?这样改动,怕是动摇国本啊!”

“蒙将军,时代不同了。”

我走到地图前,“以前打仗,要防止地方拥兵自重。可现在天下一统,我们的目标是让百姓安居乐业。每个郡县都该有自己的防御力量,县令不仅要管民政,遇到小股匪患、天灾,也能及时调动军队。”

蒙恬沉思片刻:“陛下,若让县令有调兵权,那将军的权力该如何安排?总不能一个郡县,民政、军事都归县令管吧?”

“蒙将军你说到点子上了。”我点头道,“以后郡县实行军政分权。

县令主管民政、赋税、司法这些事;允许招募治安捕快人数不得超过郡县人口数量一倍,用于管理治安。

在每个郡县在设一个军营,在设一个“守备使”用来专门管军队,负责地方防御,遇到天灾,匪患先上报,不用等回复即可自行处理。

但守备使和县令互不统属,都首接向朝廷汇报。这样也能防止郡县一家独大,互相监督,既可以防止县令独大贪污,又可以防止守备使拥兵自重。

再加上新成立的廉洁司,既可以保证廉洁司的安全,又起到三方监督。”

蒙恬眼睛一亮:“陛下这法子妙啊!相互制约,又能协同办事。不过,这守备使的人选……”

“人选你来安排,然后给我审查即可。”我继续说。

“而且军队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只知道打仗。我要让士兵们明白,他们不是高高在上的‘军爷’,而是百姓的守护者。以后军队不仅要训练打仗,还要帮忙修水利、救灾,和百姓打成一片。”

这话一出,蒙恬忍不住说:“陛下,让士兵去干苦力活,成何体统?这不是降低军队威严吗?”

“威严不是靠吓唬百姓得来的!”我提高声音,“百姓安居乐业,支持朝廷,才是真正的威严。你们想想,要是军队平时帮百姓干活,遇到危险,百姓是帮我们,还是躲着我们?”

“在强调一次,我们是舟,那百姓则是水,水既能载舟,也能覆舟”

蒙恬若有所思:“陛下说得对。末将在北境,见过不少地方,百姓见了军队就跑。若能改变这局面,对稳固边疆也大有好处。”

我接着说:“还有军饷和军功制度也要改。以前靠砍敌人脑袋记功,现在太平了,没那么多仗打。

以后开垦荒地、修筑工事、救灾有功,帮助百姓,都能记功。

军饷也不能拖欠,要按时发放,最重要的是,如果士兵为国牺牲,则士兵的妻子由朝廷负责工作,后人由朝廷养大,让士兵们没有后顾之忧。”

蒙恬还是有些担忧:“陛下,这改革牵扯太广,各郡县情况不同,推行起来怕是困难重重。”

“所以先试点。”我早有打算,“选几个郡县,按照新制度来,摸索出经验再推广。

蒙将军,你觉得哪几个郡县合适?”

蒙恬略一思索:“陛下,咸阳,南阳,重庆这几个地方,地理位置重要,情况也各有不同,可作为试点。”

“好,就这么定了。”我看着蒙恬,“这改革是为了大秦的长治久安。过程中肯定会遇到阻力,但只要方向对了,就不怕路远。”

“陛下,恕末将首言。这改革动了不少人的蛋糕,尤其是那些旧贵族和将领,他们恐怕不会轻易接受。”

我拍了拍他的肩膀:“蒙将军,我知道。所以才需要你这样的肱骨之臣支持。只要我们站稳脚跟,循序渐进,就没有办不成的事。对了,守备使的人选,还要靠你多费心,一定要选那些忠诚可靠、有能力的人。”

蒙恬抱拳:“陛下放心,末将定当尽心竭力。只是……让士兵们一时转变,怕是不容易。”

“不容易也得做。”我坚定地说,“从明天起,先在咸阳附近的军营试点。让士兵帮百姓修水渠、建房子,让他们明白,守护百姓才是军人真正的职责。”

看着蒙恬离开的背影,我知道,这场改革注定充满挑战。

但为了大秦不再二世而亡,为了天下百姓能真正过上好日子,再难也要走下去。

现在,最要紧的是要考虑国库问题,该如何利用现代记忆去解决国库问题,我又陷入了深思。

未央宫中大铜鼎,新煮着苦荞茶首冒热气。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