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刺破太行山脊时,齐小美的高跟鞋正卡在观景台的木栈道缝隙里。她索性甩掉鞋子,赤脚踩在结霜的青石板上,智能腕表弹出的全息报表在寒气中微微发颤。"昨夜又有三家投资机构询价。"她将虚拟屏幕推向石宇辰,半透明的数字瀑布映在他长出青茬的下巴上,"但药材库存只够支撑三个月。"
石宇辰的指尖在"野菊安神枕"暴涨的订单曲线上停留片刻,突然转身抓住妻子冻得发红的手腕:"去换双布鞋。"这个动作让两人都怔了怔——二十年前在广州城中村跑业务时,他也总这样拽着她躲开积水坑。齐小美睫毛上的霜花随着轻笑簌簌落下,远处传来早班无人机喷洒叶面肥的嗡鸣。
温泉中心控制室的警报是在晌午炸响的。林医生白大褂的衣角卷进压力阀旋钮时,监控屏上的红色数字正疯狂跳动。"2.7MPa!要爆管了!"工程师老陈的吼声震落墙角的灰尘。刚给老人做完艾灸的春梅冲进来,手里的艾条首接按在老陈虎口的合谷穴上:"闭眼,深呼吸三次。"说也奇怪,当林医生终于拽出衣角,压力值竟诡异地回落到安全区。
"这叫情志疗法。"白素贞倚着门框啃改良版驴肉火烧,芝麻粒粘在唐装盘扣上,"《素问·举痛论》说过......"话音未落,王铁柱满身泥浆闯进来,怀里抱着的测温仪还在滴答漏水:"七号井的传感器被山洪冲走了!"石宇辰抓过平板就要往外冲,却被齐小美用真丝领带拴住手腕:"无人机群己出发,你坐下看实时回传。"
夜幕降临时,临时指挥部弥漫着罗布麻茶的苦涩。春梅突然指着监控画面惊叫:"那是不是张叔的药田?"放大三十倍的画面里,七旬老人正用芦苇席遮盖的管线,佝偻的背影在探照灯下拉出蜿蜒的长影。白素贞的银针在指间转出寒光:"这老倔头,针灸课逃学去护管道!"
危机催生的联合巡检队成了转折点。清晨的唐河滩涂上,赵大爷教年轻人用六角编法加固管线支架,春梅给每个队员的保温壶塞进降火的金银花。王铁柱蹲在泥地里研究智能传感器,油污斑斑的《设备手册》摊在膝头,忽然抬头冒出一句:"这玩意儿的防水层要是加层芦苇膜......"正在画设计图的工程师手一抖,铅笔尖啪地折断。
新品研发室的冲突充满药香。林医生举着试管的手背上还贴着针灸止血贴:"野菊和艾草比例必须精确到毫克!""你当炒广式凉茶呢?"白素贞把捣药杵往紫檀案几上一顿,震得称量勺里的冰雹野菊洒出几粒,"当年我给霍英东配祛湿方......"赶来劝架的石宇辰突然被齐小美拽到显微镜前:"看!张叔药田的黑甲虫在野菊花粉里产卵了!"
惊蛰那天的首播带货成了大型事故现场。当网红举着安神枕凑近点燃的艾条时,藏在夹层的决明子突然爆开,噼啪声吓得导播切错了镜头。画面瞬间跳转到后院——王铁柱正偷偷把自家核桃塞进给老人准备的养生粥里。谁料弹幕突然沸腾:"求同款暖心大叔!""核桃粥链接呢?"当晚订单量激增三倍,吓得春梅连夜带妇女们去后山摘野核桃。
凌晨三点的煎药室里,齐小美发现石宇辰在偷服安神茶。他僵着脖子讪笑:"今早教老人打形意拳扭到了。"温热的手掌突然贴上他后颈,妻子多年未使的推拿手法让他痛呼出声。"当年给明眸医药融资时落下的颈椎病。"她的指尖在第七颈椎停住,"该让林医生给你扎个醒神针。"
白露茶会上,一场暴雨冲毁了精心布置的3D投影。浑身湿透的白素贞却抄起铜药碾登上戏台,碾槽与碾子的摩擦声混着雨声竟成天然韵律。赵大爷的芦苇编钟不知何时挂上屋檐,野菊与艾草在雨幕中浮沉,老人们忽然跟着节拍哼起梆子戏。举着手机拍摄的网红们惊呆了:在线人数正以每秒百人的速度飙升。
深夜的药材仓库里,春梅撞见张叔在给黑甲虫喂野菊花瓣。老人慌乱藏起的笔记本上,歪扭的字迹记录着:"丙午日,虫喜阴面叶;丁未日,虫粪呈深绿色......"第二天农大教授激动地宣布:这位七旬药农独立完成了新物种的生态观察报告。
当保定老字号协会送来"燕赵匠心"牌匾时,石宇辰正趴在温泉管道检修口。他沾满机油的手套与烫金的匾额形成荒诞对比,齐小美突然把签约笔塞进他指缝:"顺便把京津冀供应链协议签了。"媒体镜头记录下了这个历史性画面——企业家后背还粘着几根赵大爷的芦苇丝。
冬至深夜,留守在康养中心的众人围炉守岁。林医生捧着改良版驴肉火烧嘀咕:"科学解释不通啊......"白素贞往他杯里添上滚烫的罗布麻茶:"当年我嫁到北方时,也花十年才懂什么叫'地气'。"炉火忽然爆出个火星,映亮窗外新立的石碑,上面刻着所有参与者的名字,最末一行留着空白——那是为三十年后的启封人准备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