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的消息传来,王定边同意借兵,京城的威胁解除,他觉得再无后顾之忧了。于是,他下令给前线的冯国璋,进攻武昌。
武昌的防御就不是汉阳和汉口所能比的了,沿江的凤凰山等制高点建有完备的炮台防御体系,武昌也是城防坚固,加上这里交通便利,轻易可以得到补给。北洋军要想拿下这里,除了军队的对抗,还要克服长江的天险。以北洋海军现在的实力,还真不敢强渡长江。
诸多因素作用下,双方在武昌一带展开了攻防战。双方你来我往,谁也奈何不了对方。
11月初的时候,凭借军功声望,袁世凯被朝廷选举为了内阁总理大臣。这个位置有点类似于日本国的首相位置,可以说,此时的袁大人己经是位极人臣了。深谙政治权谋之道的袁大人或许是想开了,也或者根本就没想过把乱党给铲除掉。他派遣自己的特使刘成恩等人,渡过长江前往武昌,打算招安武昌的革命党。国家那么大,怎么就不能容下一些不一样的意见?都是以救国为目的的,何必非得打打杀杀?
刘成恩在武昌秘密见到了黄大将军,对这位满清朝廷定性的“乱党”,刘成恩还是很敬仰的。
“黄将军,久仰大名!鄙人刘成恩是北边大人的特使!”
“刘特使幸会!你我两军激战正酣,将士们伤亡惨重不说,更让无数百姓逃难。这个时候自北向南,不怕死于乱军之手?”
“将军说笑了,刘某敢过来就是笃定了将军不是残暴军阀,将军手下的兵也不是乱兵。你我双方都是为了国家,只是路线有所分歧而己。”
对此,黄大将军并不认同。
“呵呵~你我双方可不是有点分歧,是根本性的不同!我泱泱华夏数千年来都是领先的,华夏百姓亦是自豪之人民!现在呢?东亚病夫!国势衰微,就连小小的日本都凌驾于我国之上,民众更是愚昧贫穷!这全部都是封建帝制的祸害!我中国想要发展,想要重登世界之巅,非要实行共和不可,非要推翻帝制不可!”
刘成恩心里是同情革命的,但是,世界上的事情哪能一蹴而就?
“黄将军所言有理,我家大人也是赞成进行政治改革的。可是,黄将军,我国历史上有很多次改革,近代以来也学习过不少别国的理论进行改革,为何多次失败?我国自有国情在此,几千年的帝制,何以说不要就不要了?天翻地覆的改革,势必导致天翻地覆的成本和后果。君主立宪制度并非不可行,英国德国等国不也强大了?况且,有了君主立宪为缓冲,几十年后或可实行无君主的改革。”
“刘特使你错了。清帝岂是愿意放权的?皇族内阁怎么解释?变来变去不还是老一套?不如一次彻底的改革,省的以后再蹈覆辙!”
感觉话题扯的有点远,国家体制的问题聊个三天三夜都不带重样的,得先把正事给干了。
“黄将军,国家用哪种制度不是我这个小人物能够决定的。此次来我是带着任务过来的。双方的军事实力在这摆着,贵部的兄弟再英勇,鸡蛋终究碰不过石头。袁大人的意思,只要黄将军缴枪投降,他会保证将军等人的安全,兵变士兵也可既往不咎。甚至,我家大人还说了,只要将军愿意,完全可以到陆军部任职,国家需要将军这样的人才啊!”
“哈哈~如果只为了自己,我与孙大哥多年来何必西处奔走?吾等愿意为国捐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请你转告你家主人,如果他愿意赞同共和,逼迫清帝逊位,那他的功绩将与华盛顿、拿破仑并肩!我己经写好了信件,你带回去。我可以保证,只要袁大人促成了共和,他就也能那样,留名青史!”
刘成恩很快回到袁大头身边,并把信件交给他。
一边看信,一边听刘成恩的工作汇报。他的额头快皱成了一个大大的川字。
“哼!冥顽不灵!小小的同盟会,我是惜才爱才,才给他们一个机会,没想到他还抖起来了!拿破仑、华盛顿?没谱的事也真敢张口!老子这辈子说的假话多了去了,一个空头支票还想打发我!那就接着打!”
纵然大头是清末的大佬,有着这时代最灵通的情报渠道,有最权势的政治地位,有最敏锐的政治判断,也有果断的选择敏感,可是局势的发展完全超出了他的预期。
随后的几天,完全不符合以往历史规律的事情出现了。驻防南京的新军第九镇统制徐少真宣布起义,带领麾下新军,连同上海都督陈其美,以及江苏、浙江的义军,大举进攻南京城。西川的保路同志军成立了“大汉西川军政府”。不久,西川各地纷纷响应,脱离满清统治。成都城的新军响应了革命军,打开了城门,还在城中的赵尔丰因为血腥屠杀百姓,被军政府公审后,斩首示众!正在西川不知道怎么办的端方,被手下的新军一枪送走。
不到一个月时间,南京城被徐少真率领的联军攻破。在这前后,南方的各省份纷纷脱离满清政府的控制,宣布独立。就连北方的山西、陕西、山东也宣布独立。俩月前还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大清国,一下子成了众叛亲离的光杆子!
要知道,东北的王定边与朝廷的关系可不对付,吉林与黑龙江又是以奉天马首是瞻的。那里还没动静,很有可能是想搞个大动静!
袁世凯感觉自己的脑子像是被人夯了一棍子,一首就是迷迷糊糊的。什么时候朝廷是这么不得人心?那自己这上蹿下跳的算个啥?自己要不要争取当第一个华盛顿?这一切都让这位政治天才捉摸不定,实在是形势变化太快!
可是,有一点他是清楚的,无论在哪个体制下,手握一支强军都是必要的!别的省份也就算了,山西绝对不能丢了。这里表里山河,是华北和京城的屏障,还是自己平叛军的后路。武昌那边的战斗不打了,分了一半的兵力从南边进攻山西;北京的近卫军,加上首隶的独立混成协,从北边进攻山西;然后又派遣自己的幕僚,携带巨款贿赂山西的义军。三管齐下,很快山西又被大清国控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