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七零:靠大富翁系统报效祖国

第48章 有商标才好推销

加入书架
书名:
重生七零:靠大富翁系统报效祖国
作者:
夜半读书
本章字数:
4120
更新时间:
2025-01-21

唐北周特意把空了的两个坛子放到宋潇跟前,下巴也翘得高高的,特别像机械厂养得大狼犬。

宋潇看了眼坛子,也有些惊讶。“这么快!”

唐北周:“这根本发挥不出我的才华。”

王向东也是心服口服,再不说要胜过唐北周的话了。

宋潇点点头,让唐北周他们跟毛锋对账,再把钱交给何燕燕保管。

毛锋已经设计出一系列流程,很是简单有效。

宋潇这几天再学入门财务知识,再看厂子实际的财务运作,学得很快。

剩下几天,宋潇跟唐北周跑遍了县城所有单位。包括粮店、邮局、供销社、百货商店等。

收货并不大,只有几个小厂订了些散酱,还都是记账,暂时只能收一半货款。

县化纤厂想订一批玻璃瓶的,宋潇找到玻璃厂,但对方根本看不上她们这样的小单,推说没有配额,将宋潇拒绝。

王向东和毛锋骑着车去周边支队、公社推销辣椒酱,剩下人负责生产。

这样零散推销,每天能卖出七八十斤,收入稳定在四五十块。

等八月份,就能攒下一笔钱买砖块修厂房了。

只是县城的进度太慢,宋潇琢磨着怎么打开知名度。跟唐北周讨论半天。

正说着,邮递员送来了家里的信。

三十块钱,一张肉票,两张工业票。还有整月的《岩城日报》。是魏莲枝看她说乡下无聊,就寄来了自已报社的报纸。

宋潇目光闪了闪。

广告倒是打开知名度的好办法。

但这样就得去求魏莲枝。

有关工作的事情,宋潇不确定母亲肯帮忙。

唐北周翻了翻,“整月的日报,有什么新闻我看看。”

拿起报纸就瘫坐在椅子上。

王向东不喜欢看报,围着宋潇问:“怎么有这么多报纸,城里人人都有吗?”

“那也不是,我妈是报社的。”

这年头报纸也不便宜呢。

唐北周抬起头,“哪家报社?”

“岩城日报。”

“你就不能让你妈给你打广告?”

宋潇没有回答。

唐北周放下报纸,似乎有些明白。宋潇跟家里的关系也不太好。

他私下对宋潇说:“宋知青,是你找你妈妈没用,还是你不想找她?”

“有什么区别?”

“区别大着呢。我是找我爸妈没用,她们才不会管我。你要是不想找那可就是你的问题了,矛盾是矛盾,利益是利益,为了赌气放弃利益可不划算。不用白不用啊。”

宋潇横他一眼,她家的事别人才不明白呢。

不过不用白不用倒是没有说错。

“成吧,我试试。”

说干就干,宋潇展开信纸,写下了自已在乡下修拖拉机、开拖拉机、办厂的详细经过。希望能有被选中的地方。写文章她是不成的,她没遗传到魏莲枝的笔杆子,不过只要有被报道的地方,文章可以让记者写嘛。

至于魏莲枝信里的心疼,她没有多看,看了只会更难过。再怎么心疼,也还是让她下乡了。她宁可父母大方承认自已的偏心。

不就是虚与委蛇吗,她也会。

宋潇写了信后特意去县城挂号信加急,回来时去了公社,找到杜书记。

杜书记听说是宋潇,忙叫她进去。

“厂子怎么样?”

不会做不下去了来找自已的?

宋潇赧然一笑,几袋酱放在桌上,“生意还行,这是我们新作的包装,您给提点意见呗。”

杜书记听了,拿起来看一看。

“没有玻璃瓶的上档次,不过比供销社散装的酱要好。”杜书记没带家眷过来,自已不做饭更不会腌酱豆,偶尔会去供销社买一点。

他记得供销社是个大酱缸,谁去打都要自带容器。倒不如这个方便。

“光秃秃的,连个招牌都没有。”宋潇说。

她在系统商城买了那么多的辣椒,每个都有自已独立的商标名字。各有各的记忆点,有个野山椒酱的瓶子上印着好大娃娃,她记不清辣酱的名字,就说大头娃娃,系统就知道是那种辣酱了。

她觉得云江辣椒酱也得要自已的记忆点。

杜书记是个大老粗,听宋潇这么说,也不觉得什么,“辣椒酱嘛,要什么招牌。”

“怎么不要呢?这么好吃的辣椒酱,提起来就该是我们云江牌。总不能这个辣椒酱那个辣椒酱的叫吧?要是人家还想买怎么办?”

杜书记哈哈大笑,觉得这个小知青可真敢想。

现在他们说起来,就是知青们做的辣椒酱,就知道是哪个。

“说起这个,你上次拿来的辣椒酱其他人也尝了尝都说好,你带了多少袋?正好中秋发节礼,就留些辣酱。还有,平时食堂也送点散装酱,散装酱是不是得优惠点?”

宋潇听了就笑,原本她就是来推销辣椒酱的,还没等她开口,杜书记就提出来,她哪能不高兴。“量大的话一袋辣酱一块三,这一袋有一斤重。如果散装,一斤九毛。散装需要油封少,成本低。”

杜书记在心里算了算,觉得这个价格挺合适。“你自已去跟小罗说。”

宋潇事儿还没办完呢,“我来是想问问书记,您认识人多,有没有会画画的,我想给我辣椒酱设计个商标。”

这是她问系统得来名词。

杜书记没听过这时髦玩意儿,宋潇还解释一番:“……您看那些大厂,凤凰、梅花、飞鸽哪个没有商标,做好商标印上去,别人不就知道我们云江牌了么?”

这小姑娘还真敢想。

杜书记没泼冷水,但也没有人选,“你去咱公社小学问问,都是笔杆子,画笔也算。”

宋潇只能失望的出来,把杜书记的意思转达给了罗秘书。

罗秘书是个圆脸的年轻人,笑起来像弥勒佛,眼睛眯成一条缝。

“那可太好了,上次我就尝了一筷子,以后食堂也得进点。”

他大概统计了下要发的节礼,给宋潇报了个数,又带着她去找负责采购的主任。

路上宋潇问起了其他单位的节日。

“也就农机站、粮站、供销社发的好。”

农机站就算了,因她修好了队里的拖拉机,有社员对农机站的维修师傅冷嘲热讽,听说差点打起来。

她连农机站大门都进不去。

粮站倒是可以一试。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