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渐寒,又到过年。今年,秦令怡有了进宫赴宴的资格,郡王妃问过她的想法后,就带着她一起进宫赴宴。
顺便把四姑娘也带上,她还没怎么见过宫里的人物。
文氏也能去,此外,只有被殿下或者王妃格外看重的人,才有进宫的机会。
梁氏如今怀胎七月,肚子正大,自然不能进宫,她只好碎碎念叨,抱怨不断。
“也该进宫谢谢贤妃娘娘的恩情,不然还觉得我是什么不懂事的人呢。”
梁氏念叨着。
她身边的嬷嬷只好劝了又劝,身子要紧,等生下孩子,任何时候想要进宫谢恩都可以啊,何必慌在一时?
这才把梁氏劝住了。
为了进宫,秦令怡又复习了一遍进宫的礼仪,姜嬷嬷夸她一学就会,当真厉害。
秦令怡轻笑,她前世就学过,现在是复习,当然快了。
不过她的确没有第一次进宫的紧张,皇宫说起来,也就是一个大的宅院罢了,住的也是人,不是喝露水吃仙草的神仙,有何可惧?
郡王妃见她落落大方,不亢不卑的,倒是更高看她一些。
宫宴是傍晚开始,但许多皇子皇子妃提前进宫,还能顺便看看母妃,郡王妃也不例外,她要去见贤妃。
她们这些侧妃妾室,就在花厅内等候。
文氏带着大姑娘,百无聊赖的等着,开始数水仙花一共开了几朵,又有多少瓣。
大姑娘拿着一块点心不吃,捏着。
秦令怡眼观心心观鼻,数着心跳计时。
郡王妃跟贤妃又不是真的婆媳,耗点时间做足礼节,也就够了。
半个时辰,差不多。
两刻钟,郡王妃出来了,面色有些古怪,“文氏,秦氏,贤妃娘娘想看看大姑娘和四姑娘,你们进去吧。”
咦?看文氏能理解,看我干嘛?
秦令怡心里想着,手上不乱,让乳母抱着四姑娘进了内室。
正殿上,端坐着一位珠光宝气,满头珠翠,仪容肃穆的贵妇人,见到二人进屋后,轻轻偏头,珍珠流苏跟着一动。
“妾身,信郡王府侧妃文氏,见过贤妃娘娘,娘娘万福!”
“妾身,信郡王府侧妃秦氏,见过贤妃娘娘,娘娘万福!”
两人不敢怠慢,行了大礼。
秦令怡一边行礼一边想,呀,看来文氏这个表侄女,水分还挺多。
姑姑见侄女,怎么可能这么生疏呢?还行大礼。
两人起身后,大姑娘和四姑娘再次行礼,贤妃这才柔和了笑容,去看两位姑娘,逗弄几句,给了见面礼。
期间文氏一句话没说。
贤妃问候了文氏几句,话锋突然一转,“秦氏,你上前来。”
秦令怡依言前行。
还没走到贤妃面前,束手而立的嬷嬷突然搬了一块蒲团,铺在正前方,不咸不淡的说,“初次见面,秦氏该行三跪三肃大礼的。”
秦令怡一愣,见贤妃没发话,就知道嬷嬷说的就是代表她的心意,摆明要给下马威啊。
她不再迟疑,对着蒲团跪下,认认真真行大礼。
三跪三肃的礼仪,是最庄重的一种,非祭祀不用,贤妃非要自已行礼,那就当是拜死人了呗!
郡王妃站在后头,指甲都扎进掌心里,来之前,她们只学了常见的礼仪,没学三跪三肃大礼,要是出错,又该怎么圆场子?
贤妃怎么会突发发难?
郡王妃看着秦令怡认认真真行礼,一丝不错,心里先松了半口气。
别管小怡是从哪儿学的,场面上过的去,就好。
秦令怡行完第一遍,嬷嬷立刻说,“侧妃行的不标准,重来一次。”
她没吭声,又行了一次礼。
嬷嬷这才满意了,让她上前听训。
秦令怡保持着礼节性微笑,对着贤妃很恭敬。
贤妃抬了抬眼皮,“既然嫁到王府来,以后就是王府的人,别把一些不三不四的作风,带进来,明白吗?”
“娘娘教训的是。”秦令怡面色都不变,直接应下了。
本来准备一堆话准备训人的贤妃,反而像是一拳头打在棉花上,别人都说是了,她还能怎的?
只好怏怏把人叫下去。
之后又说了一刻钟的话,话题只在郡王妃和文氏身上绕,全当没秦令怡这个人。
秦令怡敬陪末座,保持微笑。
出贤妃宫里时,郡王妃故意落后一步,安慰她,“平时贤母妃是个很平和的人,今天也不知怎的,要来你的麻烦。她是长辈,我们小辈顺着就是。”
“姐姐我明白,贤妃娘娘从前没见过我,不了解我的脾性,说不定就是听了什么话,想岔了,我以后多多孝敬她老人家,她早晚能明白我的心意。”
“你能这么想就好,可千万别憋在心里。”
秦令怡扑哧一笑,“姐姐什么时候见过我生闷气的?”
她只会让别人生闷气。
郡王妃一想也对,遂不在意此事了。
今天跟着进宫的是鸣玉,她性子更稳重,但也受不了贤妃的挑刺。
“干嘛啊这是,姑娘又没见过她,她平白无故的,找姑娘麻烦。”
秦令怡小声说,“你也知道她没见过我了,突然找我麻烦,还是这种不痛不痒的,只说明一件事,我碍了她的眼,但是她又干不掉我,可不就是只能这样了么?”
礼仪谁都能行,难道会有什么实际利益的损失吗?
鸣玉一想也是,再说了贤妃还是长辈呢,行礼难道算是吃什么大亏吗?
倒是长辈没事针对晚辈,显的更气度狭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