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门继母不好做,她转身另谋高嫁

第98章 康亲王又有新思

加入书架
书名:
高门继母不好做,她转身另谋高嫁
作者:
渺渺清音
本章字数:
4270
更新时间:
2025-01-09

信郡王府庄头贪污的事,暗地里传出去后,倒是真引起一些勋贵家的警惕。

庄头们沾点油水,是默认的潜规则,但不能捞过界,也是潜规则。

庄头伪造命令,暗中侵占主家财产,是他们忍不了的。

事情一传开,大家都觉得要查查自家。不查不要紧,一查就是一堆的毛病,于是,许多原本的庄头都被换了下来,发卖,追回赃款,治罪。

而连带出的风波,还不止如此。

一间暗室。

有奴仆模样的人,低着头,向着上头禀告。

“主子,我们之前安插的暗线,被拔掉不少。”

良久,隔着一层纱帘,上头才轻声发问,“怎么回事?这条线不是很隐秘吗?”

奴仆小心翼翼回答,“这事主要是信郡王府庄头牵扯出来的,一查就是一串....”

随即把事情怎么发生的,怎么大肆牵连,都说了出来。

也该他们倒霉,若不是庄头暴露,他们的人,还藏的好好的。

上头听完奴仆的禀告,不辨喜怒的笑了一声,说了一句,自已下去领罚,罚完自已想办法收尾。

奴仆大气都不敢喘,也不敢求饶,自行领罚了。

“运气是当真不错啊......”上头感叹着,“误打误撞,废了我一手棋,又要重新想办法布置了。”

暗室里无人,但有一盏小灯,斜斜照着,那人的五官和身形,赫然带着几分皇家人的特征。

*

秦令怡之后再管庄子上的事,也没人敢跟她大小声了。

她看过庄子上的花名册后,发现还有不少的闲置劳动力,比如年纪大的妇人和尚小的孩子,她们干不了田里的重力活,只能做些烧饭洗衣割草之类的事。如果能动起来,倒也是一股能量。

她还记得汪苗苗,就让汪苗苗去庄子上调查询问,如果包吃住,不赶工,有工钱,村里的闲散人愿不愿意去挖水渠和储水井。

有这两样,旱时可以浇地,涝时可以储水,能保证农作物的收成。

水渠虽好,但一家一户挖,挖好几年才能干完,要是能组织人一起干活,效率就高的多。

汪苗苗很热心,挨家挨户的跑,问,最后得到结果,至少有七成的人,愿意干这个活。

秦令怡就把事情交给她和她的大哥一起干,都是庄子上的人,乡里乡亲的,彼此也好说话。

汪苗苗头次接手重任,还是替庄子上干活,特别热情特别细心,希望干的尽善尽美。

秦令怡还劝了她好几次,没必要这么亢奋,慢慢干才是正道。

好不容易才把人劝下来。

两人正在路边说话,监督水渠工程,打不远处,来了两架马车,用黑布挡的严严实实,朝着另一边驶去了。

秦令怡极目远眺,看到马车隐没在一座小院里,问汪苗苗,“那边的庄子是谁的?”

“我去打听!”汪苗苗撒腿就跑,没一会儿又气喘吁吁的回来,“是康王府的。”

“喔,是他们啊,也对,皇庄么,多半挨的不远。”秦令怡自言自语。

就是不知道康亲王,又有什么新鲜把戏。

很快,秦令怡就打听到了。

康亲王吃了上回献礼的甜头,又费尽心思的,弄来一条浑身上下都是白的蛇。

蛇五百年成蟒,蟒五百年成蚺,蚺五百年成蛟龙,蛟五百年成螭,螭五百年成虬,虬五百年成应龙。

一条白色的蛇,确实很稀罕,妥妥的祥瑞啊。

不过这祥瑞不等献给老皇帝,就水土不服,跑肚拉稀,死了。

惹的康亲王大发雷霆,一口气罚了二十多个下人。

秦令怡心想,就算是白化病的蛇,也确实不好找,康亲王费了很大心思。

不过蛇会死掉,康亲王的十来个兄弟,估计出力都不小,大家都不想再看康亲王踩着他们上位。

康亲王这下要沉寂一段日子了。

*

跟秦令怡估计的不差,康亲王最近在府上,大发雷霆,惹的府上,人人自危,都怕触了霉头。

只有新人罗氏,敢在这个时候靠近康亲王,给他出谋划策。

“王爷别生气,我有一物,可以亩产千斤,喂养万民,若是献上这样的产物,岂不是比什么白蛇,妙的多吗?”罗氏说道。

康亲王沉吟道,“我信你的谋略,但是娴儿,你书读得多,实操却差了一步,像之前的自行车,就是例子。”

投了十几万两,最后全赔了,也就是王府的底子能够赔的起,换成别人,就要倾家荡产了。

罗氏面色涨红,又没法分辨。

她从前也没造过自行车,能摸索着造出来已经很不容易了,再说只是零件有问题,又不是整个有问题!

她没钱继续改良,只能就此放弃,心里终究还是不甘愿的。

此刻康亲王重提旧事,她只能撒娇着糊弄过去,“一码归一码么,我接下来说的东西,很简单,并不需要造什么出来。”

“那,说来听听。”

“我知道大周之外,有一块领土,名叫南美洲,当地盛产一种农作物土豆,不挑土地,不挑水肥,却能亩产千斤以上,能做主食。”罗氏洒洒洋洋介绍着土豆的种种优点,说的康亲王都心动了。

这样好的东西,若是献上去,岂不是美名百世传扬?

见他这么心动,罗氏又一鼓作气,把玉米也说了出来,说的康亲王再也不能忍耐,恨不得立刻出发,把这样的宝物抢回来。

罗氏见他的兴趣被勾起来,胃口吊的足足,才提起这两样东西都远在重洋,需要坐船出海,才能找到。

好东西难得,康亲王当然明白,但光是一句“远在重洋”,他没法判断此事需要耗费的精力财力。

若是耗费二十万两内能解决,事情就能办,若是超过这个数,王府也没办法提供银子。

他是亲王,但养家养幕僚,周转经济,跟官员联络等等,都是需要银子的。

为了打听清楚到底需要多少银子,他要找个内幕人士来了解。

这一找,就找到杨家身上。

杨信义骤然接到康亲王传唤,吓到不轻,还以为自已哪儿得罪了王爷,那可就完了蛋了。

没想到,只是询问他关于出海行商的事,问他需要多少本钱.

杨信义走的是陆商,对海商一知半解,但送上门的机会,他能往外推?那不是傻子么!

所以康亲王问他二十万两够不够用时,他咬着牙,也说够。

康亲王就满足的笑了。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