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元嗣听了达鲁的话,陷入了深思。
金国的形势看起来如此错综复杂,其实他们都没有看明白。
完颜阿骨打还没有死啊,他的态度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他想确定自己的继承人,肯定会提早做打算和安排。
杨元嗣对于阿骨打的手段和狠辣是深有体会的,他不会放任这些人做出分裂金国内部的行为。
达鲁可不是来听取他的意见的,这家伙喝了整整一壶茶,又吃了一大盘果子,然后才说了自己来杨府的目的。
金国现在帝位继承人还没有明确的着落,但是所有人都达成了一个共识:在阿骨打归天以前彻底消灭辽国。
虽然金国现在战场上所占的优势很大,但是要在短时间内彻底击溃辽国也有一定困难。
最不处理的是现在燕云还在辽国手里,而宋金又有盟约。
完颜阿骨打虽然出身蛮族,但是他是一个非常看重信誉的人,所以解决燕云十六州就成了当务之急。
完颜阿骨打这次之所以派宗干来,就是要他一次性解决这个问题。
实际上,彻底解决辽国现在己经在金国的上层中完全达成了共识。
但是对于怎么处理与大宋的关系,却分成了完全相反的两派。
宗弼和一众靠军功起家的将领们主张继续南下,能占地盘就占地盘,占不了抢了就走。
完颜宗翰对于宗弼的态度未置可否,但是也主张不要将燕云还给大宋,先试探着攻击一下,试一试大宋的禁军的成色。
完颜宗望和军师郭淮山等人则认为,大宋人口众多,战争潜力巨大。
最好的策略就是先消化整合辽国的人口,等到国内完全安定再商议南下不迟。
很难说这两种策略哪一种是正确,不过在杨元嗣看来,也没有太大区别,反正他们迟早是要南下的。
完颜宗望这次让达鲁来就是要办成一件大事。
按照完颜宗望的意见,他希望杨元嗣作为大宋的使节出使金国。
杨元嗣这才彻底理顺了其中的各种关系,也理解了宗望迫切要见到自己的心情。
现在这个复杂局面,只有杨元嗣能够解开。
杨元嗣思考了一下,问道:“这次出使,阿术怎么没有跟着你来?”
达鲁皱眉道:“我还没来的时候他就去草原了,好像是军事给他派了个什么任务,那家伙出发前还跟我喝了一夜酒。”
杨元嗣忍住激动的心情,继续问道:“他有没有说是谁安排他?去干什么事?”
达鲁此时心里也感觉到很奇怪,不知道杨元嗣为什么突然对阿术如此感兴趣。
“阿术这小子是不是借你钱了?”达鲁摸着胡子说道。
杨元嗣这时候心情十分急迫,怒道:“别整没用的,快说!”
达鲁抬起头,努力的回忆道:“干什么他没说,不过好像是军师安排他去的……”
郭淮山?
杨元嗣的心中又升起了一团迷雾。
郭淮山在金国的地位极其重要,完颜阿骨打在白山黑水之间钓鱼的时候,郭淮山就己经追随在身边了。
随着女真部落的地盘和势力不断壮大,渤海和辽国境内其他部族赶来归附的人越来越多。
这批人虽然根本利益跟女真人一样,但是其中不乏一个个小集团,都有自己的私利。
郭淮山的出身和能力都是最适合担任居中调停协调各方利益的角色。
按说郭淮山确实有这个能力,但是他没有动机啊。
杨元嗣暂时是找不到答案的,他对达鲁说道:“你先回驿馆,我不找你你暂且不要再来找我了。”
达鲁摆了摆手,“你也学会了宋人的这些弯弯绕绕,我知道了。”
送走了达鲁,杨元嗣将杨景川刘十三叫了过来。
历史还是朝着不可逆转的方向发展了,辽国应该撑不了多久了,接下来面对女真铁蹄的就是大宋了。
时间己经非常紧迫,有些事情也不得不加速了。
杨元嗣让景川返回登州,从渤海将现有的战马都运到养马岛。
他现在至少需要一万骑兵才能应付接下来的局面, 现有的人和马都不够。
登州现在最大的优势就是人口和财富都充足,步兵的兵源更不用愁,黄铁石那里的民团就是现成的预备役。
杨景川点点头,问道:“阿哥去女真,以前骑兵不少吗?”
杨元嗣笑道:“金国又不全是草原,十三在我身边,一千骑兵纵横塞外也够了!”
杨景川这才放心下来,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也很重。
且不说杨元嗣在府中指挥安排,太极宫中徽宗也是焦头烂额,最近俗务未免太多了些。
但是这些军国大事必须要他亲自拿主意。
徽宗的理想状态是所有的事情有得力的大臣去做,有了成绩全部是官家指挥任命有功。
如果一但有什么差池,那么就要有个人出来背锅了。
这一项业务做的最好的是蔡京蔡太师,其次就是梁师成。
高俅和童贯也是个中高手,现在这几个众臣都集中在太极宫中。
如果杨元嗣看到现在的场面,一定会认为世界是个草台班子的定论适用于所有世代。
这么几个人的决策就可以左右所有大宋百姓的身家性命,实在是讽刺。
关于对金辽的国策,其实最早就己经确定了。
只是徽宗从头到尾就是左右摇摆,自己心里都没有个准主意。
现在不得不面对最后的决断,徽宗反而是立场最不坚定的那个。
至于殿前的一众宠臣,更是各怀鬼胎。
高俅说道:“辽国立国己经有百年,况且现在西京还在手中,上次来汴梁的一万多骑兵大家也都看到了,未必不是为了示威。”
蔡京接着说道:“不论金国还是辽国获胜,对朝廷来说都是新的威胁,不如积蓄国力,整军备战。”
童贯清了清嗓子,也说道:“完颜宗干能够率领一千多骑兵,光明正大的从燕云入关,说明辽国的实力真的己经到了强弩之末了。”
“如果不趁着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拿下燕云,等金国站稳了脚跟,再想北伐就是难上加难了。”
这话正说在了徽宗的心里,他抬起头,睁开朦胧的双眼,若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