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如同窗台上绿萝新生的嫩叶,在书页的翻动和笔尖的沙沙声中舒展开来。
每天下午放学铃声一响,那辆浅蓝色的“小蓝星”便会准时出现在若榆高中校门口,载着它的主人凌韵,轻快地滑向忘忧部所在的那栋安静的教学楼。
活动室成了凌韵中考冲刺的第二个家。
白枫木长桌的一角,固定成了她的“专属学习区”。
书架旁的小圆桌也常常被她和东漾占据,上面摊开的不再仅仅是试卷,还有那本被翻得起了毛边的《飞鸟集》和一些东漾推荐的散文随笔。
乐清依旧是气氛担当。
她的“乐氏教学法”虽然夸张,但效果奇佳。为了帮凌韵攻克英语听力,她甚至自编自导自演了几段“校园狗血剧”听力材料,用极其戏剧化的腔调朗读,把“Tom and Jerry are at the library” 读出了谍战片接头的感觉,逗得凌韵笑倒在她身上,连一旁看似专注的莫晓晓都忍不住弯了嘴角。
笑声冲淡了备考的紧张,也让知识在轻松的氛围中悄然沉淀。
东漾的辅导则如同涓涓细流,润物无声。他不仅讲应试技巧,更引导凌韵去感受文字的温度和思想的深度。
一篇枯燥的议论文素材,经他点化,能变成启迪心灵的哲理故事;一首晦涩的古诗,在他的解读下,能展现出动人的意境画卷。
凌韵的作文水平在他的点拨下突飞猛进,笔下开始有了灵动的气韵。
他有时也会放下书本,拿起角落那把蒙尘的旧吉他(不知何时出现在活动室的),随手拨弄几个简单的和弦,低吟几句应景的诗词,让紧绷的神经在旋律中得到片刻舒缓。
“当笔尖犁过试卷的荒原,思想是唯一的星辰。”
东漾在凌韵一篇关于坚持的作文后写下评语,也像是写给所有在题海中跋涉的人。
而莫晓晓,则成了凌韵心中最坚实的理科后盾。她的话依旧不多,但辅导时却展现出惊人的耐心和清晰的逻辑。
无论多复杂的电路图、多刁钻的化学推断、多抽象的几何辅助线,在她手中都能被拆解成最基础的模块,条分缕析,脉络分明。
她习惯用不同颜色的笔在草稿纸上标注,红色是核心公式,蓝色是推导步骤,绿色是易错点提醒,如同绘制一张精密的知识地图。
凌韵常常看着莫晓晓专注解题的侧脸,看着她镜片后沉静而笃定的眼神,心中充满了安定的力量。
她发现这位“高冷女神”学姐,在讲题时偶尔会流露出一种近乎温柔的光芒,尤其在凌韵终于攻克难题、发出欣喜的“啊哈”时,莫晓晓嘴角那抹极淡却真实的微笑,像冰雪初融的第一缕阳光,珍贵而温暖。
“晓晓学姐,”
一次解完一道超难的物理压轴题后,凌韵由衷地说,“我觉得你讲题的时候,好像在发光!”
莫晓晓握着笔的手指顿住,抬起头,隔着蓝光眼镜看向凌韵亮晶晶的眼睛。
镜片上倒映着书墙温暖的灯光和女孩真诚的笑脸。
她沉默了几秒,然后,极其罕见地,主动抬手,轻轻推了推眼镜,唇角向上弯起一个比平时更清晰一点的弧度,声音轻而清晰:“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
那一刻,连旁边假装看书的乐清都差点惊掉了下巴。冰山融化?!世纪奇观!
林昕雨则如同定海神针。她并不首接参与具体科目的辅导,却是整个“辅导计划”的总调度和坚实后盾。
她总能“恰好”在凌韵遇到瓶颈时,从书架上精准地抽出一本切中要害的专题练习册;在大家讨论得热火朝天时,适时地递上一杯温水或一盘切好的水果;在气氛过于轻松时,一个平静的眼神就能让所有人重新聚焦。
她处理着部门繁杂的事务,维系着活动室的安静与高效,银领夹在灯光下闪着沉静的光,如同她本人,无声地支撑着这片为梦想奋斗的小天地。
她偶尔会询问凌韵的复习进度和心理状态,给予的建议总是切中肯綮,带着一种超越年龄的成熟和洞察力。
“压力如同弓弦,适度绷紧才能射出远箭,过度则会崩断。要学会张弛有度。”
林昕雨在凌韵某次模拟考失利后,平静地递给她一本《冥想入门小册》,只说了这一句。
凌空则是最沉默的守护者。
他通常坐在长桌靠右的位置,安静地做着自己的功课或处理一些简单的部门事务(如整理委托档案)。
他的目光会不时地扫过奋笔疾书的妹妹,看着她时而蹙眉沉思,时而豁然开朗,看着她与乐清笑闹,认真听东漾讲解,专注地向莫晓晓请教。
每当这时,他眼底深处便会流淌过无声的暖流。
他很少插话,但会在凌韵学习到很晚时,默默去食堂打包热乎的饭菜;会在她遇到特别棘手的难题、连莫晓晓都暂时卡壳时,不动声色地递过自己思路清晰的草稿;会在活动室只剩下他和妹妹时,低声问一句:“累不累?” 然后递给她一颗温热的牛奶糖。
---
这天傍晚,距离中考还有不到一个月。活动室里灯火通明。
凌韵正伏案与一套高难度的数学模拟卷做最后的搏斗,眉头紧锁,笔尖在草稿纸上快速演算。
莫晓晓安静地坐在她旁边,目光落在凌韵的演算过程上,偶尔用笔尖轻轻点一下某处,凌韵立刻会意,思路瞬间通畅。
东漾坐在小圆桌旁,轻声给凌韵讲解一篇文言文阅读的深层含义。
乐清则在对着一道物理题抓耳挠腮,嘴里念念有词:“摩擦力…方向…哎呀不管了!”
她猛地转头,“晓晓!救命!这题受力分析是魔鬼吗?”
林昕雨坐在主位,指尖在笔记本电脑上敲打着,屏幕上是下周部门活动的策划草案。
凌空坐在靠窗的沙发上,手里拿着一本体育杂志,目光却落在长桌旁那幅温暖的画卷上。
凌韵终于解完了最后一道大题,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像打了一场胜仗。
她放下笔,揉了揉有些发酸的手腕,目光环视着活动室:书墙在灯光下散发着沉静博大的气息,白枫木长桌光滑的桌面映照着大家的身影,窗边的绿萝舒展着翠绿的叶片,空气中弥漫着书本、奶茶残留的甜香和淡淡的、属于奋斗的气息。
一种难以言喻的满足感、归属感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涌上心头。
她情不自禁地再次拿出手机,像第一次来时那样。这一次,她熟练地调整好角度。镜头里:
占据画面主体的是那面宏伟而温暖的书墙,灯光勾勒出层层叠叠的书脊。
白枫木长桌旁,莫晓晓微微侧身,正指着凌韵卷子上的一处,侧脸在灯光下显得专注而柔和;凌韵则仰着脸看向莫晓晓,眼神充满信赖和求知欲。
旁边的小圆桌,东漾指着摊开的书本,嘴角带着温润的笑意;乐清则趴在桌上,对着物理卷子愁眉苦脸,表情夸张,成了画面里生动的点缀。
主位上,林昕雨抬起头,正好看向镜头的方向,银领夹闪着光,嘴角噙着一丝极淡却无比真实的欣慰笑意。
靠窗的沙发上,凌空也放下了杂志,目光温和地望过来,嘴角带着一抹几乎看不见的、却无比放松的弧度。
“咔嚓——”
快门声再次响起,比第一次更加清脆和笃定。
屏幕预览里,画面温暖、生动、,充满了蓬勃的朝气和沉静的力量。每一个人都在自己的位置上,散发着独特的光芒,却又奇异地融合成一幅名为“陪伴”与“成长”的画卷。
凌韵看着这张照片,脸上的笑容比任何时候都要灿烂和满足。她轻声说:“这次…叫‘书墙下的光,未完的征程’。”
灯光温柔,书页无声。窗外的夜色里,星子悄然点亮。
中考的号角尚未吹响,但在这间被书香和暖意填满的活动室里,一个少女的梦想,正被无数双手稳稳托举着,积蓄着破土而出的力量。
忘忧部的故事,也因为一个“小太阳”的加入,翻开了更加温暖而充满希望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