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花铜火锅咕嘟冒着热气,羊肉卷在乳白的汤底里上下翻滚,宋府膳厅弥漫着浓郁的香气。玉莲亲手往铜炉里添了块银丝炭,火苗窜起时映得她眼角眉梢都是笑意,转头便看见春燕正踮脚往母亲碗里夹嫩豆腐。
"娘您尝尝这个,特意让厨房炖了两个时辰的。"春燕的银镯子在烛火下晃出微光,老人布满皱纹的手接过碗,喉间滚动着说不出话,只一个劲往孙女碗里塞炸得金黄的藕夹。
宋云龙搁下酒盏,笑着给老夫人斟茶:"往后想吃什么尽管吩咐,厨房张婶子最擅做苏帮菜。"话音未落,六岁的宋铭举着竹蜻蜓从屏风后冲出来,梳着双髻的小脑袋上还沾着草屑,"爹爹快看!春燕姐姐教我做的!"
竹蜻蜓"嗡"地飞向房梁,引得众人仰头张望。春燕母亲捂着嘴轻笑,这是她进府三日来第一次这般开怀。玉莲望着老人眼角舒展的纹路,忽然想起初见春燕时,那个蜷缩在破庙里瑟瑟发抖的小女孩。
"让我来!"宋云鹤撸起月白长衫的袖口,他刚从江南归来,鬓角还沾着旅途的风尘。只见他足尖轻点八仙桌,指尖堪堪勾住竹蜻蜓的翅尖,落地时顺手捞起案上的橘子,"啪"地剥成整齐的月牙瓣分给众人。
"还是二弟身手利落。"宋云龙笑着摇头,伸手接过玉莲递来的热毛巾。兄弟俩眉眼相似,此刻却一个温润如玉,一个洒脱如风。宋铭扑进叔叔怀里,小肉手揪着他腰间的玉佩不放:"叔叔给我带了什么?"
"自然是好东西。"宋云鹤变戏法似的掏出个描金匣子,打开竟是套琉璃九连环。春燕好奇地凑过去,指尖刚碰到冰凉的琉璃,就听宋铭欢呼着把连环往她手里塞:"姐姐教我!姐姐最会解这些玩意儿!"
玉莲望着其乐融融的场景,眼眶突然有些发烫。三年前父亲临终托孤时,她还在为偌大的家业发愁,如今却有了可以依靠的丈夫,聪慧的弟妹,还有这天真可爱的孩子。炉中炭火噼啪炸开火星,恍惚间竟让她想起儿时阖家团圆的年节。
"尝尝这个甜羹。"春燕母亲端着青瓷碗坐到玉莲身边,碗里漂浮着红枣和银耳,"我瞧着你近日总操心府里的事,这是按老家的法子熬的,最养人。"老人布满老茧的手轻轻覆在她手背上,像母亲抚慰女儿般温暖。
玉莲正要道谢,忽听宋铭"哇"地一声哭起来。众人循声望去,只见小家伙举着被九连环卡住的手指,眼泪大颗大颗往下掉。春燕连忙放下碗,从袖中取出根银针,三两下就解开了死扣,末了还变戏法似的掏出块桂花糖塞进他嘴里。
"春燕姐姐最厉害了!"宋铭破涕为笑,黏糊糊的手往她衣襟上蹭。玉莲笑着嗔怪:"瞧你这小花猫样!"起身要唤丫鬟打水,却被春燕母亲拦住:"我来吧,小孩子闹腾惯了。"说着牵起宋铭往屏风后去,祖孙俩的脚步声渐渐消失在回廊里。
铜火锅的热气模糊了窗棂,宋云龙替玉莲拢了拢滑落的披肩,轻声道:"明日陪你去白马寺上香?"玉莲靠在丈夫肩头,望着摇曳的烛火点头。火光映得宋云鹤正在教春燕解九连环的身影忽明忽暗,满室笑语仿佛能驱散所有阴霾。
当更鼓声透过雕花窗棂传来时,众人仍舍不得散席。宋铭己经在祖母怀里睡着了,小嘴还咂摸着甜羹的味道。春燕母亲轻轻哼着摇篮曲,苍老的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玉莲望着眼前的一切,突然想起白日里门房说的话——城南流民暴动,己有人往城西逃窜。
这个念头刚冒出来,就被宋云鹤的笑声打断。他举起酒杯:"敬咱们这来之不易的团圆!"众人纷纷举杯,清脆的碰杯声中,玉莲望着窗外的月光,隐隐觉得那片银白色里藏着不安的阴影。而此刻醉心于团圆的众人,谁也没注意到,府外的夜色正渐渐浓稠得化不开。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