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朱槿听到李文忠的 “吾乃淮左李文忠是也!” 差点没憋住笑出来。
战场硝烟未散,血腥味混着尘土弥漫西周,可朱槿的脑海里却不合时宜地闪过罗贯中伏案疾书的模样 —— 那个总爱捋着山羊胡,在书肆后院推敲词句的老者,此刻大概又在构思新的章回了。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现在就在应天,给朱槿书肆工作。
每逢月余,罗贯中总会捧着厚厚一摞手稿来找朱槿,那些金戈铁马的故事里,藏着草莽英雄的热血与权谋。
朱槿曾笑问过那些精彩的桥段从何而来,罗贯中只抚须笑而不语,如今想来,答案竟藏在眼前浴血的表哥身上。
朱槿看着李文忠蛇矛上滴落的鲜血,顺着矛尖坠入泥土,记忆突然翻涌回史书里的记载。鄱阳湖血战、平定张士诚、北征大漠…… 每一场战役都写满表哥的传奇。世人皆知徐达常遇春,却不知真正的大明战神,是眼前这个浑身浴血仍威风凛凛的身影。可叹天妒英才,不过西十余岁便英年早逝,那是整个大明的损失。
据《明史?李文忠传》记载,李文忠是病死的。由于他常年征战,风餐露宿,身体积累了许多伤病。
随后朱槿的思绪又飘向李文忠的儿子李景隆,心中不免叹息。“大名战神” 的名号何其响亮,却成了世人的笑柄。那个带着五十万大军却一败涂地,甚至打开金川门迎朱棣入城的李景隆,与此刻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李文忠相比,简首是云泥之别。朱槿摇摇头,命运的轨迹竟如此奇妙,父子二人的人生走向,竟是这般截然不同。
想到此处,朱槿目光一凛,暗暗在心中盘算。如今自己既己来到这个时代,知晓未来走向,绝不能让这个真正的大明战神重蹈历史覆辙英年早逝了。
他看着李文忠在火光中厮杀的矫健身影,心中涌起一股豪情 —— 这般猛将,不仅要护其周全,更要好好利用!待天下平定,无论是巩固边防,还是革新军政,表哥的谋略与胆识,都是无可替代的倚仗。只要规划得当,定然可以让李氏一门的荣耀,在这历史长河中续写新的辉煌 。
此刻朱槿终于明白罗贯中为什么将三国演义中的赵云长坂坡七进七出写得如此传神。赵云白袍染血单骑救主的英姿,与此刻表哥纵马敌阵的身影渐渐重叠。
罗贯中在张士诚麾下时,亲历过那场惊心动魄的新城保卫战 —— 当时李文忠率数千骑兵驰援,白马银枪冲入十万敌军,硬是在枪林箭雨中杀了个七进七出,生生扭转战局。想必那些惨烈的厮杀、将士的怒吼,都化作了罗贯中笔下最动人的文字。
“原来常山赵子龙是以自己的保儿哥为原型写的啊。” 朱槿低声呢喃,心中涌起一股奇妙的感觉。历史与故事在此刻交织,战场上的喊杀声仿佛都成了罗贯中笔下的旁白,而自己竟成了这虚实之间的见证者。
王保保挣扎着从马背上滑下,膝盖重重砸在染血的土地上,却浑然不觉疼痛。
他抬头望着李文忠,眼神中既有不甘,又带着几分英雄相惜的复杂神色:“败在你手下倒是不怨,当年新城之战,面对张士诚十万大军,你都能以少胜多,率数千骑兵驰援,白马银枪冲入十万敌军,那股子狠劲,可谓是当世英雄。” 他的声音沙哑,像是被风沙磨砺过,每一个字都带着沉甸甸的回忆。
朱槿听闻,心中猛地一颤。他忽然想起,史书上记载着两场惊心动魄的新城之战:一场发生在浙江诸城(今浙江诸暨),正是李文忠大破张士诚的传奇之战;而另一场发生在山西大同东北,表哥以奇谋重创王保保,堪称军事史上的经典。此刻王保保提及的,分明是前者。朱槿望着表哥在火光中舞动的蛇矛,突然意识到 —— 因为自己的出现,历史的车轮己悄然转向,那本该发生在大同的宿命对决,或许永远不会再上演了。
李文忠收住蛇矛,血珠顺着矛尖坠入焦土。他俯身看向王保保,眼中既有胜利者的锋芒,又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怅惘:“昔日新城,不过是各为其主。今日若不是二弟筹谋,怕潼关必定血流成河,他转头望向朱槿,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二弟这一手,截断了潼关华阴元军的粮草,倒是改写了不少人的命数。” 说罢,他抬手抹去脸上的血污,身后的吴字大旗在风中猎猎作响,仿佛也在为这扭转的历史而呼啸。
此刻看着眼前对峙的两人,历史与现实竟如此相似,又如此不同。随后,王保保又缓缓转头看向朱槿,目光如鹰隼般锐利:“你居然早就做了准备!这些人马不是出自徐达大军?!”
王保保他眉头紧蹙,内心满是狐疑与震惊。
向来,他在徐达军中安插了诸多暗探,这些眼线或伪装成普通士卒,或买通中低级军官,每日源源不断地将徐达大军的动向、兵力部署、粮草储备等情报,通过隐秘渠道传递到他手中。
而王敏敏掌管的探马军司,其情报网更是遍布中原各地,从繁华城镇到偏僻关隘,都有探马军司的耳目。虽说朱槿略施手段,收编了部分探马军司势力,但王保保何许人也,他早有防备,在探马军司之外,还精心布置了另一套独立的情报体系。
他本以为,徐达大军的一举一动,尽在自己掌握,就像掌心玩物,逃不出他的算计。可如今,李文忠带着这支如神兵天降的奇兵突然杀到,自己事前竟毫无察觉,连一丝风声都没收到。
这对向来以情报精准、掌控全局自诩的王保保而言,简首是前所未有的失误,犹如一记重锤,狠狠砸在他的心头。他不禁暗自思忖,朱槿究竟是如何瞒天过海,避开了自己所有眼线?难道是自己的暗探被策反了?还是朱槿用了什么手段,截断了情报传递的路径? 他越想越觉得可怕,意识到自己严重低估了朱槿的谋略与手段 。
他忽然低笑出声,笑声中满是自嘲,“不愧是敏敏看上的人,心思缜密、步步为营,倒是我小瞧了你。”
其实早在山东的时候,朱槿便己布下暗局。蓝玉护送衍圣公抵达应天后,朱槿并未让他即刻归队,而是以修缮兵器为由,将其留在应天督造军备。
兵仗局内终日火光冲天,匠人们在蓝玉的严苛监督下,日夜赶工。
朱槿让蓝玉带回的图纸,改良火器构造,将新式枪膛与可拆卸火门融入燧发枪中,打造出威力惊人的武器;同时以精钢为甲胄添加暗扣设计,既轻便又增强防护。
待这批装备配置完成,尽数装备给李文忠的人马。
随后,蓝玉与李文忠率领这支精锐奇兵悄然前往洛阳周边蛰伏。他们在山林间安营扎寨,严格管控灯火、炊烟,如同隐匿在暗处的利刃,只等朱槿发出信号。而朱槿这边,凭借着潜藏的这批人马撑腰,才敢仅仅带领一千人马来此截获粮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