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小群里快速敲下:“都别露头!避险守则第一条就是非必要不外出。”发送键亮起时,慕云舟的消息刚好顶上来:“可是楼下动静好大……”陈悦紧跟着发了段语音,声音里带着安抚的沉稳:“云舟听你爸的,咱们窗户都别开。”
哥哥将最后一枚螺丝拧紧,扳手扔在工具箱里发出闷响。“便利店监控都是联网的,抢东西的人跑不掉。”他扯下手套,指尖泛着因用力过度的青白,“犯不着为看热闹把自己置于险地。”窗外突然传来玻璃碎裂声,我下意识缩了缩脖子,看见陈禾在群里连发三个发抖的表情包。
慕清瑶分享了张官方避难图,红色的安置点标识在地图上格外醒目:“真要撤离也是集体行动,现在出去就是添乱。”慕景和的回复简短有力:“三楼有户人家在往车上搬保险柜,闹得整条街都是引擎声。”陈简则发了张自家阳台的照片,晾衣绳上挂着应急灯和口哨,在暮色里晃成模糊的白点。
楼道里突然响起急促的脚步声,不知是谁在往楼下狂奔。哥哥皱眉走到玄关,将备用钥匙插进门锁转了两圈。“把窗帘拉上。”他回头时,侧脸被手机屏幕的冷光照得棱角分明,“无论听见什么都别开门。”
我拉严窗帘的瞬间,看见楼下便利店的霓虹招牌忽明忽暗,人群推搡的剪影在玻璃上晃动。小群里,陈悦开始分享地震时躲在卫生间的注意事项,慕云舟却突然发来句:“你们说,地震真的会来吗?”
倒计时牌的红光在黑暗中跳动,像一颗悬在城市上空的心脏。哥哥摸出应急收音机,沙沙的电流声里,终于传出播音员沉稳的声音:“政府己启动二级应急响应……”我攥紧手中的口哨,听着隔壁传来慕家压低的争论声,忽然觉得,比起窗外的混乱,这扇门内的坚守,才是此刻最珍贵的平静。
墙上的挂钟指向凌晨两点,哥哥靠在沙发上打盹,清理后我们都洗漱过了,他现在穿着一身休闲装。客厅的灯在餐桌上投下暖黄的光圈,我盯着手机屏幕,业主群里的质疑声正像潮水般漫过官方通告。
“肯定是谣言!”302的租户发了段短视频,镜头里他拍着空荡荡的街道,“连个地震云都没有,骗鬼呢?”这条消息立刻获得几十条点赞,有人跟风晒出未开封的压缩饼干,配文“智商税退款”;更有人@社区网格员,要求“给个说法”。
陈悦在小群里转发了地震局的最新监测数据:“余震概率仍达73%,别被带节奏。”慕清瑶紧跟着发了张卫星云图:“云层异常明显,体感滞后很正常。”但这些理性的声音很快被“卖粮阴谋论”的争吵声淹没。慕云舟发来条消息,语气里带着少年的烦躁:“我爸非让我把水再灌十桶,至于吗?”
我笑了笑发了条信息说:“怎么不至于啊,你还得再囤十桶水。”
哥哥突然惊醒,揉着眉心抓过手机。“让他们闹。”他的声音带着沙哑,“去年台风也有人说假预警,最后爬屋顶求救的不还是那些人?”他划到社区通知界面,红色的“二级响应”字样刺得人眼睛发疼。窗外的夜色浓得化不开,只有倒计时牌的红光仍在固执跳动,像在对抗整座城市的怀疑。
凌晨西点,大群突然炸锅。501的住户发了段模糊的视频:“快看!隔壁楼墙裂了!”画面里,老式居民楼的外墙上确实有道细长的缝隙。“这是地震前兆!”“快跑啊!”恐慌性的消息瞬间刷屏,有人开始在楼道里大喊,脚步声此起彼伏。
“都别慌!”陈简在小群发了条语音,背景里传来陈禾的抽噎声,“那是老楼沉降缝,我做结构设计的,比你们清楚!”慕景和则首接发了张建筑规范图:“超过3mm的裂缝才需警惕,那缝连1mm都不到。”但此刻的业主群早己陷入癫狂,有人拖着行李箱往楼下冲,有人在窗台点燃烟花“祈福”,火光映得倒计时牌的数字忽明忽暗。
哥哥靠在门框上冷笑:“这楼钢筋混凝土浇筑的,咱们门窗加固得滴水不漏,物资囤得够吃大半年。”他踢了踢脚边码放整齐的罐头箱,铁皮碰撞声清脆有力,“让他们折腾,真要震起来,最安全的还得是这儿。”我望向窗外慌乱的人影,又看了眼安静闪烁的倒计时牌,忽然觉得,在这场人心惶惶的闹剧中,我们用双手搭建的安全堡垒,或许比任何官方通告都更让人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