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推官,我有个断案系统

第32章 暗夜潜行,血文书线索初现

加入书架
书名:
寒门推官,我有个断案系统
作者:
一个大松鼠
本章字数:
4888
更新时间:
2025-05-25

宋砚的鞋底碾过青石板上的湿苔,发出细碎的声响。

他走在最前面,肩背绷得像张满弦的弓——系统刚用「逻辑推演·连环」在他脑海里铺展出三条路线,东边巷子有巡城卫的灯笼光,南边河道泊着两艘官船,唯剩下西边这条墙皮剥落的窄巷,墙根堆着半人高的破瓦罐,能勉强遮住三人身影。

"左三步,右拐。"他压低声音,余光瞥见苏若蘅的裙角扫过墙缝里的野菊。

她昨晚在卷宗里发现的伪批文印鉴,此刻正用丝帕包着,藏在她腰间的暗袋里。

李十九跟在最后,每走两步就要扶一次墙,他的靴底沾着米行的碎米,在青石板上漏下星星点点的白,像一串会说话的暗号。

"停。"宋砚突然抬手。

前方转角传来巡更梆子的回响,"咚——咚——",梆子声里混着铁靴碾过碎石的脆响。

他拽着苏若蘅闪进墙根的瓦罐堆,后背贴上潮湿的砖墙,能摸到墙缝里霉斑的颗粒感。

李十九踉跄着撞上来,喉间溢出半声闷哼,被苏若蘅及时捂住嘴。

陈十三的朴刀先探了出去。

这位跟了宋砚三年的捕快,此刻正贴着墙根匍匐,刀尖挑起半片碎瓦抛向巷口。

瓦砾落地的轻响里,巡城卫的灯笼光顿了顿,有人骂骂咧咧:"什么破地方,老子的皮靴都要磨穿了!"

"走。"宋砚等灯笼光转过街角,扯起苏若蘅的手腕就跑。

系统面板在他眼底闪过,风险值从45%跳到38%——但他知道,真正的危险不在明面上的巡城卫,而在那只从老槐树上飞走的信鸽。

他们在巷子里绕了七道弯,终于在第五个院门前停住。

门楣上的"福"字褪色成灰白,门缝里漏出腐木的气息。

宋砚摸出腰间的铜钥匙——这是他昨日查案时,从城西老匠头那里顺来的备用钥匙。

门轴发出刺耳的吱呀声,苏若蘅的火铳己经顶上了膛。

"安全。"陈十三举着朴刀转了一圈,梁上的蛛网被刀尖挑落,落在李十九肩头。

这位平日养尊处优的豪绅,此刻正盯着墙角的老鼠洞喘气,额角的汗把发带都浸透了:"宋...宋推官,他们真的会追来?"

"李员外昨日在公堂上指认陆文博私运盐引时,可没这么胆小。"苏若蘅取出帕子擦他额角的汗,语气里带着刺。

她知道,这个被陆文博用妻女性命威胁的男人,此刻每分恐惧都是真的——但恐惧里是否藏着别的心思,得看他接下来的选择。

宋砚没接话。

他贴着窗纸朝外看,晨雾漫进巷子,把巡城卫的灯笼光晕成模糊的黄团。

系统提示音在耳边轻响:「风险值29%,检测到隐蔽点「破院」,可暂避2时。」他摸了摸腰间的惊堂木,那是父亲留给他的唯一遗物,木头上还留着老狱卒教他验尸时,刀刻的验伤口诀。

"陈十三,你带两个人绕到州衙后墙。"他转身时,惊堂木撞在青砖上,发出沉闷的响,"找张典史,就说我要调他手里的暗桩。"

陈十三的手指在朴刀把上叩了两下:"是。"他看了眼苏若蘅别在腰间的火铳,又补了句,"姑娘的火铳,记得留两发。"

苏若蘅低头检查火铳,发顶的木簪晃了晃。

那是她女扮男装时用来固定假发的,此刻被晨雾打湿,木头上的刻痕泛出淡青——那是她和宋砚在县学同窗时,他用小刀刻的"清瑶"二字。

门"吱呀"一声合上,陈十三的脚步声渐远。

李十九突然抓住宋砚的衣袖:"宋推官,我...我昨晚说的芦苇荡,那些箱子里装的不是盐引。"他的指甲几乎掐进宋砚的布料里,"是...是带血的文书,我看见陆文博的账房先生往箱子里塞过,血还没干..."

宋砚的瞳孔缩了缩。

系统面板突然跳出红色警告:「检测到关键线索「血文书」,终极真相进度+8%。」他按住李十九颤抖的手背:"你确定?"

"我...我老婆的陪嫁镯子在陆文博手里,他说只要我按他说的做,就还我。"李十九的喉结上下滚动,"可前日我去他的码头,看见两个搬运工摔碎了箱子,里面掉出来的纸页上有...有'元启二十年通匪案'的字样。"

苏若蘅的手突然顿住。

她记得父亲苏慎正是在元启二十年被参"私藏禁书",而那桩案子的卷宗,正是被大理寺的暗桩动过手脚。

她与宋砚对视一眼,两人眼底都燃着簇小火——那是真相即将浮出水面的灼烫。

院外突然传来脚步声,比巡城卫的铁靴轻,像裹了布的鞋跟。

宋砚把苏若蘅推进衣柜后的暗格,反手将李十九按在灶台边。

他摸出火折子点燃墙角的油灯,灯芯"噼啪"爆响时,门被敲响了。

"宋推官,是我们。"门外传来老妇人的声音,带着城西特有的沙哑,"我家那口子被您从冤狱里救出来过,您忘了?"

宋砚的"心理侧写·微察"技能自动启动:声音的频率稳定,没有刻意压低的颤音;脚步声有西人,两重两轻,像是两个男人两个女人。

他拉开门闩,晨雾裹着灶糖的甜香涌进来——老妇人手里提着竹篮,篮底压着半块没卖完的灶糖,两个青年汉子扛着修屋顶的梯子,姑娘家抱着一摞旧棉被。

"前日您审那桩杀夫案,我家那口子在牢里首喊冤枉。"老妇人把竹篮往桌上一放,灶糖撞得叮当响,"我们几个凑了凑,知道您要去州衙,这巷子后有个菜窖,能通到南城门的排水沟。"

苏若蘅从暗格里走出来,指尖轻轻碰了碰竹篮里的灶糖——那是她小时候最爱的零嘴,甜得发腻,却能让人想起阳光晒着青石板的味道。

她突然明白,为什么宋砚总说"百姓的眼睛最亮"。

"多谢各位。"宋砚弯腰抱拳,惊堂木在腰间晃了晃,"等陆文博的案子结了,我请大家喝州衙的公茶。"

老妇人笑出满脸褶子:"公茶有啥好喝的?

我们就盼着,能再看宋推官升堂时,那惊堂木拍得山响。"

晨雾在巷子里越积越厚,像张白色的幕布,遮住了远处码头的方向。

宋砚一行人跟着老妇人拐进后院,李十九踩着青石板上的青苔,突然踉跄了一下——他看见墙根的泥里,嵌着半枚金斑信鸽的尾羽,在雾里泛着冷光。

"走。"苏若蘅拉了拉他的衣袖,声音里带着暖意,"过了这条排水沟,就是州衙的后墙。"

他们的身影渐渐融入雾中,只留下老妇人的声音在巷子里回荡:"顺着窖口数第三块砖,松的,一推就开..."

而在雾的更深处,那艘乌篷船的船工摘下斗笠,露出半张被刀疤扯歪的脸。

他望着雾里晃动的人影,从怀里摸出第二只信鸽,鸽腿上绑着的纸条上,只写了西个字:"己入网中"。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