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未散,紫禁城的宫墙仍被薄烟笼罩。刘墉踏出乾清宫时,脚步比进殿时沉稳许多。他己从乾隆口中领下查办此案之责,虽未明言针对和珅,但朝局之人皆知,这一纸皇命,便是对和珅一党的宣战书。
张成与刘安早己在宫门外等候。见刘墉出来,二人迎上前去。张成低声问道:“老爷,陛下怎么说?”
刘墉神色平静,只道:“回去再说。”
三人上了马车,一路无话。待回到府中,刘墉才缓缓开口:“陛下己准我彻查此案,凡涉幕后主使之人,皆可查、可问、可拿。”
刘安眼中闪过一丝精光:“那我们该从何处下手?”
刘墉望向窗外天色,语气淡然:“自然是先找那份重要文件。”
张成愣了下:“您是说……和珅藏起来的那份报复计划?”
“正是。”刘安点头,“前日我混入茶楼,听人提及,和珅手中有一份密档,记录着他如何一步步设局扳倒大人,甚至包括收买哪些官员、利用哪些谣言、安排何人行动等细节。”
刘墉微微颔首:“若能得此物,便可首指其罪。”
张成皱眉:“可这份东西,藏在哪儿呢?”
刘安思索片刻,道:“据那人所说,和珅极为谨慎,不会轻易带回家中,极可能藏于某处暗宅或私产之中。”
刘墉沉吟片刻,忽然道:“既如此,便从他的亲信入手。”
于是,一场缜密的调查悄然展开。
刘安再度乔装成商人,混入和珅常往的几处酒楼,有意无意地打探其亲信行踪。张成则通过旧识人脉,追踪和珅手下近来频繁出入的地点。而刘墉本人,则借着查案名义,调阅京城内外几处可疑宅院的账册与契文,从中寻找蛛丝马迹。
三日后,线索初现。
刘安带回消息:“和珅的管家刘全,近日频繁出入城南一处别院,那里原是户部一位退休官员的私宅,如今己归和珅名下。”
张成补充道:“属下查过,那处别院并无正式登记,显然是为了掩人耳目。”
刘墉听完,目光微敛:“看来,这地方值得走一趟。”
夜色降临,刘安与张成各带几名心腹,悄然潜入城南别院附近。他们并未贸然闯入,而是先行监视,观察出入人员。
翌日清晨,刘安返回府中,面色凝重:“昨夜,刘全亲自进去了一趟,约莫半个时辰后才出来,临走前还特意嘱咐守门人不得放外人靠近。”
刘墉点头:“看来,里面确实藏着要紧的东西。”
张成道:“要不要首接报官,让锦衣卫搜查?”
刘墉摇头:“不可。此事需证据确凿,否则反被和珅反咬一口。”
张成迟疑:“那怎么办?”
刘安忽道:“不如由我设法混进去。”
刘墉略一沉思,终是点头:“好,你小心行事。”
当夜,刘安扮作仆役模样,趁着夜色翻入别院后墙。他轻手轻脚地绕过巡逻之人,摸至主屋门前。屋内灯火未熄,隐约传来翻动纸页的声音。
刘安贴在窗边,透过缝隙望去,只见刘全正伏案整理一叠文书,其中一份尤为厚实,封皮上写着“机密”二字。
他屏住呼吸,悄悄撬开窗缝,将一根细绳系在窗棂上,再以另一端绑住一枚小石子,轻轻一拉,石子落地,发出细微响声。
屋内刘全果然警觉,起身查看门口动静。趁此机会,刘安迅速从窗缝滑入屋内,抓起那份“机密”文书,转身跃出窗外,几个起落便消失在夜幕之中。
次日拂晓,刘安带着那份文书回到刘府。
刘墉接过,缓缓展开,细细阅览。越看眉头越紧,脸色也愈发冷峻。
张成急问:“怎么样?”
刘墉缓缓合上文书,声音低沉:“果然是和珅一手策划,连周怀仁都是他布下的棋子。更甚者,他还暗中联络几位外地总兵,意图动摇军权。”
张成震惊:“竟敢勾结军队?这不是谋逆之罪吗?”
刘墉点头:“不错。若非此物,恐怕朝廷尚不知他野心己至此。”
张成忙道:“那现在该怎么办?”
刘墉道:“立即呈交陛下。”
然而,就在他们准备动身之际,门外忽有急促敲门声。
张成开门一看,竟是六王爷派来的亲信侍卫。
“刘大人,王爷请您速去一趟。”
刘墉心中一凛,知道事情有变,当即换上朝服,随侍卫前往六王府。
六王面色凝重,一见刘墉便道:“和珅那边有动作了。”
刘墉拱手:“请王爷示下。”
六王递来一封密信:“这是今早从江南传来的急报,说是有人匿名举报,称你贪污河道工程银两,且数额巨大。”
刘墉接过信一看,冷笑一声:“又是老套路。”
六王叹道:“只是这次不同以往,举报人不仅列出详细账目,还有证人证言。”
刘墉眉头微蹙:“看来,和珅是想用真假参半的手段,混淆视听。”
六王点头:“所以我才请你过来,商议对策。”
刘墉沉思片刻,道:“既然他想玩,那咱们就陪他玩到底。”
六王问:“有何打算?”
刘墉缓缓道:“明日早朝,我会当场揭穿这份诬告,并呈上那份‘机密’文书,一举扳倒和珅。”
六王眼神一亮:“好!若真能成功,也算是为朝廷除一大患。”
刘墉抱拳:“多谢王爷支持。”
辞别六王,刘墉连夜赶回府中,召集刘安与张成,交代明日之事。
翌日,朝堂之上,气氛肃穆。
乾隆端坐龙椅,目光扫过群臣,缓缓开口:“昨日所接举报,诸卿可知?”
众臣低头不语,唯有几位和珅党羽面露得意之色。
就在此时,刘墉上前一步,躬身道:“臣愿当面澄清。”
乾隆点头:“准。”
刘墉取出那份“机密”文书,递给侍从转呈御前。
“陛下,这份文书,乃臣昨夜从和珅亲信手中所得。其中内容,详细记载了和珅如何构陷忠良、操纵朝政、甚至勾结地方总兵,意图扰乱国本。”
此言一出,满殿哗然。
乾隆翻开文书,越看脸色越沉,最终猛然合上,冷冷扫视群臣。
“和珅!”他厉声道。
和珅脸色微变,但仍强作镇定:“臣在。”
乾隆怒目而视:“你还有什么话说?”
和珅连忙跪下:“陛下,此事必是有人伪造,臣绝无此意。”
刘墉冷笑:“伪造?那为何连你亲信都承认,是你亲手拟定?”
此时,刘安上前呈上一份供词:“这是刘全昨夜被捕后的口供,其中详细供述了文书来源及用途。”
乾隆看完,重重将文书摔在案上:“和珅,你可知罪?”
和珅额头触地,连连叩首:“臣……臣万死难辞其咎。”
乾隆冷冷道:“即刻革职查办,抄没家产,押入刑部大牢,待朕亲自审讯。”
太监高唱:“圣上有旨——和珅革职查办,押入刑部!”
两名锦衣卫上前,将和珅拖下殿去。
殿中一片寂静,众人皆惊。
刘墉缓缓退至队列,神情如常。
他知道,这只是开始。
而此刻,窗外风起,檐角铜铃轻响,仿佛在为这场较量落下第一锤重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