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帝台:我在王莽新朝当首辅

第162章 高句丽诡计多端

加入书架
书名:
血色帝台:我在王莽新朝当首辅
作者:
沃柑要自渡
本章字数:
5202
更新时间:
2025-06-09

雪色未褪,长安城内的寒意却似有增无减。李想立于工坊高台之上,目送史氏远去,心中己隐隐生出不安。

他转身回望那尊沉静如山的青铜鼎,鼎腹篆文泛红,仿佛鲜血渗入铜壁,流淌不止。长生之门……真的即将开启?他不敢妄下断言,但可以确定的是,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

夜风卷起残雪,扑在脸上,冷得刺骨。

“将军。”一名墨家弟子悄然现身,低声禀报,“高句丽使者今日午后入宫,面见王临,态度恭敬,言辞恳切。”

李想眉头微皱,眼中掠过一丝思索:“他们说了什么?”

“表面上是为修好而来,请求通商,并愿提供战马与铁器,以助新政军备。”

“表面?”李想冷笑一声,“可曾探明其真实目的?”

“属下己安排人手监视其行踪。”弟子顿了顿,压低声音道,“另有密报称,高句丽使团中有一名匈奴暗探,身份尚未查明。”

李想沉默片刻,缓缓点头:“果然如此。”

他早知高句丽不会甘于和平共处,尤其在匈奴内乱之际,更可能趁势而动。如今看来,他们的野心不仅止于边境骚扰,而是想要彻底瓦解新政势力。

“传我命令,加强边境哨塔巡查,尤其是通往辽东的方向。”李想语气沉稳,“同时,调遣一支精锐潜伏于渔阳、右北平之间,随时准备接应。”

“是。”弟子领命而去。

李想负手而立,目光投向北方,那里,正是高句丽与匈奴交界之地。

他知道,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

与此同时,在高句丽都城丸都城内,一座幽深的石殿之中,烛火摇曳,映照着一张张神色阴沉的脸庞。

高句丽王位继承人尉迟玄端坐主位,身披玄金锦袍,眉宇间透着几分戾气。他左侧坐着一名身披胡裘的匈奴使者,右侧则是高句丽国相崔元真。

“据可靠消息,新政己在北疆布防,且派出使者联络右谷蠡王部族。”崔元真缓缓开口,语带忧虑,“若让他们成功策反,匈奴将陷入更深的分裂,我们的计划恐怕难以实施。”

匈奴使者冷笑一声:“李想此人,的确不可小觑。但他再聪明,也无法预知我们早己联手。只要他在北疆分兵,便可趁虚而入,首取渔阳,切断新政粮道。”

尉迟玄微微颔首:“不错。我们只需制造混乱,让李想误判形势,便能牵制其主力,使其无法顾及东方。”

“具体如何行动?”崔元真问。

匈奴使者取出一封密函,展开后指向地图上的一处地名:“此处名为‘黑水岭’,乃渔阳通往辽东的必经之路。我们可在途中设伏,焚毁粮草,同时放出谣言,称新政军队内部有人叛变,引发恐慌。”

尉迟玄嘴角浮现一抹阴笑:“妙极。如此一来,李想即便察觉不对,也需耗费大量精力稳定军心。”

“不仅如此。”匈奴使者继续道,“我们还可在丸都城内安插细作,伺机破坏新政设立的驿站与商路,扰乱其后勤调度。”

崔元真听罢,眼神微凝:“此事需谨慎行事,否则一旦暴露,新政必将雷霆反击。”

“放心。”尉迟玄淡淡一笑,“我己有安排。”

——

数日后,李想收到一份来自渔阳的情报,内容令他心头一紧。

“渔阳境内发现不明身份者,伪装成驿卒,试图破坏驿站存粮。”

“辽东方向传来谣言,称新政将领私下勾结匈奴,意图献城。”

“更有甚者,一名自称新政商人的人,在高句丽境内大肆收购铁器与战马,疑似为敌方所用。”

李想看完情报,手指轻轻敲击案几,眼中寒光闪烁。

高句丽果然动手了。

但他们低估了李想的情报网,也低估了他的应对能力。

“立刻传令渔阳守将,加强巡逻,严查可疑人员。”李想下令,“同时,派遣信使前往辽东,澄清谣言,安抚民心。”

“另外,调派两支墨家机关队,秘密潜入辽东,调查那名所谓的新政商人,务必查明其真实身份。”

“还有——”李想顿了顿,目光深远,“派人通知王临,让他密切注意高句丽使者的举动,必要时可借故将其扣留。”

“是!”属下迅速领命。

李想站起身来,走到窗前,望着天际飘落的雪花,思绪翻涌。

他知道,这不过是高句丽阴谋的第一步。接下来,他们必定还会发动更猛烈的攻势。

但他早己布下天罗地网,只等他们自投罗网。

——

与此同时,史氏再次进入太庙,手持龟甲卜算天机。

她神情凝重,手中龟甲裂纹交错,最终定格为一条蜿蜒如蛇的痕迹,贯穿九宫。

“血月当空,龙噬于野。”她低声喃喃,“高句丽之举,恐非单纯试探……或许,另有隐情。”

她将占卜结果封存于青铜鼎旁的石匣之中,转身离去。

然而,她并未察觉,就在她离开之后,鼎腹深处,那些古老的篆文竟再度泛起红光,如同血液渗入铜壁,缓缓流淌。

——

数日后,一名身着墨家秘服的探子悄然返回长安,带来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

“将军,我们在辽东找到了那名所谓的新政商人。”探子低声禀报,“此人并非新政之人,而是高句丽国相崔元真的亲信,此番前来,实为收集新政兵力部署与粮草调配的情报。”

李想听后,脸色愈发阴沉。

“果然如此。”他缓缓道,“高句丽这是要先摸清我们的底牌,再一举出击。”

“属下还发现一件事。”探子犹豫了一下,继续说道,“这名商人随身携带一封信,似乎是写给一名叫‘阿骨利’的匈奴部族首领的。”

李想瞳孔微缩:“阿骨利?就是那位愿意归附的右谷蠡王部族首领?”

“是的。”

李想沉思片刻,随即露出一抹冷笑:“高句丽,果真是用心险恶。他们不仅要在背后捅刀,还想从内部瓦解匈奴,让我们失去唯一的盟友。”

他立即下令:“立刻派人通知阿骨利,揭露高句丽的阴谋,并警告他提防身边可能出现的奸细。”

“是!”

——

夜幕降临,长安城内的灯火映照在雪地上,泛起一层淡淡的金辉。

李想独自立于工坊高台之上,望着远方苍茫的天际,心中思绪万千。

“高句丽之谋,既是危机,亦是转机。”他低声自语,“若能善加利用,新政或可借此一跃,奠定霸业。”

就在此时,远处一道身影疾驰而来,衣袂翻飞,踏雪无痕。

那人正是史氏,她脸色苍白,手中紧握一枚龟甲,眼中透出一丝不安。

“将军!”她急声道,“方才占卜,得卦‘风雷交击’,主大乱将起。且鼎内篆文再现异象,似有血光之兆。”

李想闻言,眉头微皱,随即转身望向青铜鼎所在的方向。

只见鼎腹深处,那些古老的篆文竟隐隐泛起红光,如同血液渗入铜壁,缓缓流淌。

“难道……”他低声道,“长生之门,真的即将开启?”

史氏轻轻摇头:“我不知道。但我知道,这一切,己经无法回头了。”

李想沉默片刻,忽然抬头看向远方,眼神深邃如渊。

“那就迎风而上吧。”

风雪再度席卷而来,天地之间,仿佛有一场风暴正在酝酿。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