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为及时赶到战场,陆团长带领部队日夜兼程、长途奔袭,率先抢占了当时国军游击旅唯一能利用的突围进山通道,试图为游击旅留条活路。可惜,当时的梅县日军最高指挥官野心勃勃,妄图以被围困的国军游击旅为诱饵,一举歼灭独立团,为自己的梅县控制区域一劳永逸地解决治安问题。于是,他精心布局,打算来个“搂草打兔子”,一战定乾坤。他命令伪军大部队对国军游击旅实施松散包围,同时针对八路军独立团部署了两路鬼子主力:一路在山谷外两里东南方埋伏,另一路从宋家村外围迂回。计划待八路军出山接应国军游击旅后,迂回部队插到谷后封锁退路,再由埋伏部队将其驱向国军游击旅方向,最终实施合围歼灭。
陆团长发现鬼子企图后,一反常态,既不退回山里,也不与鬼子硬拼,而是首接出山杀向南边梅县县城。这一反常规的举动完全打乱了鬼子的部署。原来,为一劳永逸解决八路军独立团和国军游击旅,少佐几乎动用了梅县所有兵力,此时的梅县几乎没有防御力量。陆团长组织精干人员,强行突进伪军不严密的松散包围圈,把当时战场态势告知国军游击旅,要求他们和自己一起向县城方向突击前进。
只可惜,国军游击旅根本不相信,认为朝鬼子县城攻击前进是自寻死路。他们根本不相信八路军是真心搭救,狭隘地认为八路让自己朝县城方向突围是八路想让自己去攻坚、啃硬骨头,好给自己解套。所以,他们对陆团长的分析和建议完全不予采纳,朝县城相反方向突围,最终一头扎进鬼子的包围圈,被全歼。
但在整个行动中,陆团长一系列的战术安排,把鬼子耍得团团转,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胡义对此印象深刻。
丁政委与陆团长性格迥异。他生性安静,喜爱看书,颇具修养与文化。虽说在军事指挥上,他没有陆团长那般雷厉风行,却更擅长审时度势,还能广泛听取大家的意见,善于将队伍凝聚成一股绳。他身上带着几分邻家长辈的亲和,能用简单平实的语言把革命道理讲得清清楚楚。
当初,丁政委对胡义说过这样一段话:“咱们的战士都来自老百姓,咱们是实实在在被老百姓供养着的队伍。要是没了老百姓的支持,咱们一天都生存不下去。所以,咱们是人民的子弟兵,老百姓就是咱们的衣食父母。咱们现在的条件,你也看到了,艰苦,实在是艰苦!但咱们守着这片土地,哪怕有时会短暂失去,可就像跑圈一样,一圈回来,咱们又能站在这片土地上,继续保卫它。”这番简单朴素的话语,说得胡义心里热乎乎的。
正是丁政委的细腻与智慧,让胡义心中的困惑一次次烟消云散。在他的引领下,胡义对革命道路越发坚定,对这支队伍的未来也充满信心。
这两位是胡义在八路军中能够接触到的最高长官。这次要与八路军更高层级的长官相见,胡义心里忐忑不安,因为他有和上级打交道的惨痛经历。彼时,他还是79军的一名机枪连连长,他不善言辞,更不屑于阿谀奉承,对靠亲戚关系上位的团长没什么好感。
当时,淞沪战场战事正酣,胡义发现日军火力极其强大,己方却没有足够的压制火力。他认为,若贸然把机枪连集中部署在一个点位,不仅难以发挥作用,还容易遭受敌人火力的有效杀伤。于是,他建议将机枪连分散配置到一线连队,这样能更有效地发挥机枪的火力优势。
然而,团长根本不听胡义的建议,执意将机枪连部署在一个显眼的高地驻守。结果仗还没打响,敌人一轮飞机轰炸加炮火袭击,就把唯一的重火力——机枪连打得全军覆没,最后还将罪责推卸给他。
这次见到的这位孔部长,层级可比自己曾经在79军遇见的团长高出不少。师属情报部的部长,要是和国军对等的话,那可是参谋长一级别的人物。胡义从未和这样的人打过交道,心里七上八下,十分忐忑。
似乎是看穿了胡义的心思,孔部长微笑着挥挥手说道:“胡连长,不必紧张,咱们八路军部队官兵平等。”说完,便叫警卫员拿来两把椅子,热情地邀请胡义和宋晓慈一同坐下,又说道:“都站着干什么?坐下慢慢谈。胡义,你的大名我可是如雷贯耳!两次荣登师部通令嘉奖,立下的战功不计其数,我早就盼着结识你这位大英雄,今天可算见到真人了,真是闻名不如见面!但鬼子挺进队再次出现在师部区域事关师部安全,我就开门见山地向你了解一下具体情况。首先,你们是在哪个区域发现他们的?又是通过什么判断出对方是假扮为我八路的鬼子挺进队的?最后,你们是怎样消灭这伙鬼子挺进队的?你把所有事一五一十地给我讲清楚,注意不要遗漏哪怕一处细节。”
胡义一听,立马坐首了身子,神色严肃起来,脑袋里一下就想起那场激烈的战斗,开口说道:“长官,事情是这样的。我们来师里的路上,走到离斜谷口七八里路的一个不知名的路边山岭,打算歇一会儿。这时候,发现了一队穿着咱们八路军军装的人正朝我们休息的山岭过来,我判断对方必定经过我们休息的山岭前往别处。经过仔细观察,发现对方有西十五人一个加强排编制。看对方也穿着八路军军装,为避免误交火我们在山岭上喊了话,我们的突然出现显然出乎他们的预料,他们迅速散开找掩护,那动作非常规范,看着就不像一般部队能有的。当时咱这边占着地利,在高处盯着他们。对峙了一会儿,两边暂时都说是八路军,这才稍微松了点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