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打工妹到女总裁

第55章 转型决策

加入书架
书名:
从打工妹到女总裁
作者:
离翁随笔
本章字数:
4224
更新时间:
2025-05-21

深冬的阳光透过董事会会议室的水晶吊灯,在林圆圆面前的提案书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她轻轻按了按西装袖口的褶皱,抬头时正对上董事长镜片后审视的目光——那目光像极了三个月前她第一次提出流程优化时的场景,却多了份历经变革后的审慎。

"先说说,为什么非要走区块链这条路?"

董事长的手指敲了敲桌面上的行业分析报告,"上周有券商出研报,说传统企业搞区块链成功率不足15%。"

"因为我们己经站在悬崖边。"

圆圆翻开投影仪,屏幕上闪过一组对比数据:采用区块链技术的竞品近半年市值增长217%,而未转型的同行平均流失28%核心客户。"这不是选择题,是生存题。"

她调出公司内部调研数据,"现在35岁以下员工中,62%认为公司需要技术突破,否则五年内会被淘汰。"

财务总监扶了扶眼镜:"转型需要至少两千万首期投入,这相当于我们全年净利润的30%。如果失败......"

"但如果不转型,失败是必然的。"圆圆打断道,同时点开一段暗访视频。

画面里,某客户正对供应商咆哮:"你们连订单溯源都做不到,凭什么让我付预付款?"

场景切换到公司仓库,刘师傅的声音从画外传来:"这批轴承要不是区块链查得快,损失何止百万?"

会议室里响起低低的议论声。圆圆知道,最关键的时刻到了。

她从文件夹里抽出三张纸,分别递给三位执行董事:"这是技术部的专利布局图,市场部的客户需求地图,还有人力资源部的'新芽计划'——我们己经储备了17项相关技术专利,锁定了32家意向试点客户,并且为老员工设计了'传统经验+区块链应用'的双轨培训体系。"

当说到"老员工转型案例"时,她特意调出老张头的培训视频。

画面里,老人对着镜头展示新学会的区块链节点部署:"我这辈子修过无数服务器,现在才明白,每个数据节点就像电路板上的电容——看着小,缺了它整个系统就转不起来。"

视频右下角,是他新考取的"区块链运维工程师"证书编号。

"最重要的是,我们有别人没有的优势。"

圆圆关掉视频,目光扫过每位董事,"当其他企业在花钱买技术时,我们的员工己经在日常工作中积累了大量可上链的场景数据。

刘师傅的采购经验、周会计的风控模型、老张头的故障处理案例,这些都是用金钱买不来的'链上资产'。"

董事长突然笑了:"你让我想起公司创业初期,那时候大家也是靠着一股子拼劲,把小作坊变成上市公司。"

他转头看向财务总监,"把转型预算拆成三期拨付,首期五百万用于搭建底层链,剩下的看季度里程碑再决定。"

散会后,圆圆在电梯间遇见行政部张姐。

大姐神秘兮兮地往她手里塞了个保温桶:"小林,这是我家老张头炖的天麻鸡汤,他说你们搞技术的费脑子。"

保温桶上贴着张便利贴,歪歪扭扭写着:"区块链是不是跟以前的黑板报一样?大家都往上面写,谁也改不了?"

深夜的办公室里,圆圆对着电脑调整转型路线图。

屏幕右下角突然弹出内部论坛新帖,标题是"我给区块链提个建议"。

点开后,满屏的跟帖让她眼眶发热——采购部建议"给常用物料创建数字孪生档案",技术部提议"开发移动端链上审批APP",甚至保洁阿姨都留言:"能不能在清洁设备上装传感器,把维护记录上链?"

手机在桌面震动,是母亲发来的照片。

父亲戴着老花镜,正在社区教老人们用区块链溯源APP查蔬菜产地:"囡囡你看,王大爷说这比菜市场的合格证靠谱多了!

"照片里,刘师傅穿着志愿者红马甲站在一旁,手里举着写有"链上生活,老有所为"的横幅。

凌晨两点,圆圆终于完成转型方案的最后修订。

在"风险控制"章节里,她特意加了段批注:"最大的风险不是技术投入,而是让员工在变革中失去方向。

每个转型节点都需配套'人'的升级计划,确保老经验在新系统中延续价值。"

落地窗外,城市的霓虹在雪夜里闪烁。

圆圆裹紧大衣走向电梯,路过技术部时,看见陈工和几个工程师正趴在桌上打盹,旁边的白板上写满区块链公式,旁边用红笔圈着老张头的建议:"故障链分析可参考1998年服务器集群故障树"。

电梯下行的数字跳动间,她突然想起第一次见老张头时的场景——老人蹲在服务器旁,用螺丝刀敲着机箱说:"这玩意儿就像老钟表,得听齿轮的声音才能知道哪儿出问题。"

如今,那些齿轮的声音正以数据的形式,在区块链上编织成新的发展脉络。

回到家时,玄关的灯还亮着。茶几上放着父亲新写的毛笔字:"革故鼎新",旁边是刘师傅寄来的特产,包装上贴着区块链溯源标签。

她摸着标签上的二维码,突然明白:所谓转型决策,从来不是孤注一掷的豪赌,而是让每个个体的价值在时代浪潮中找到新的锚点。

手机弹出总经理的消息:"董事会通过了你的'灯塔计划',明天召开全员转型动员大会。"圆圆望向窗外,雪不知何时停了,启明星在天幕上闪烁。

她知道,当清晨的阳光照亮写字楼时,一场关于未来的旅程即将开启——不是少数人的冒险,而是整个团队带着历史的沉淀,向未知的蓝海扬帆。

在转型方案的扉页,她郑重签下名字,笔尖划过"以人为本"的核心条款。

窗外的雪地上,不知谁踩出一串脚印,从旧时光的深处延伸向黎明的方向,每一步都清晰而坚定,如同这个时代里所有敢于变革者的注脚。

(待续)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