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燕京带着萧索的凉意,研发中心的中央空调却始终维持着24℃恒温。
苏圆圆站在玻璃观察室外,看着王博士团队围在实验台前,镊子夹着米粒大小的传感器模块在显微镜下移动。
她的掌心沁着薄汗,指腹反复着白大褂口袋里的U盘——里面存着昨夜和沈知远熬夜优化的算法模型。
“苏总,生物电采集模块校准完成!”王博士突然摘下护目镜,镜片上蒙着层白雾。圆圆推门而入时,正看见李明远将最后一片柔性电路板嵌入腕带模具,金属压合机发出沉闷的轰鸣。
当第一只完整的智能手环样品被递到她手中时,清晨的阳光正好穿透实验室百叶窗,在OLED屏幕上碎成金斑。
“心率变异性监测误差小于0.5%,跌倒识别响应时间0.3秒。”王博士的声音带着破音的颤抖,“而且我们做到了您要求的——”“不用充电。”
圆圆接过话头,指尖抚过表带内侧的细槽,那里嵌着层状排列的微型温差发电片,“依靠人体体表与环境的温差就能供电,彻底解决老年人忘记充电的痛点。”
新闻发布会的聚光灯在凌晨三点仍亮如白昼。圆圆站在后台,听着场务人员调试AR投影设备的声响,忽然想起三个月前那个在车间啃三明治的深夜——李明远举着被汗水浸透的工艺流程图,说“温差发电材料的供应链被国外卡着脖子”;王博士顶着爆炸头冲进她办公室,喊着“生物电信号降噪算法陷入死循环”。
“紧张吗?”沈知远的声音从身后传来,西装袖口挽起,露出腕间她送的机械表。
他将润喉糖塞进她掌心时,指腹蹭过她虎口的茧——那是这段时间频繁操作3D建模软件留下的痕迹。远处传来倒计时的电子音,圆圆忽然握住他的手腕,金属表链硌着掌心:“如果失败了——”“不会。”
他打断她,拇指轻轻擦过她泛红的眼角,“你见过凌晨西点的研发中心吗?那里的灯光比星星还亮。”
舞台幕布升起的瞬间,掌声如潮水漫过耳膜。
圆圆站在全息投影前,看着虚拟老人模型戴上手环的刹那,腕间泛起的蓝光如星河流淌。
“我们研发的不仅是一款设备,”她的声音通过拾音器传遍会场,“而是一套完整的银发智能守护系统——手环实时监测12项生命体征,数据同步至家庭终端,当异常值出现时,0.5秒内触发三级预警机制。”
台下忽然传来抽气声。
某养老产业巨头的CEO站起来,西装口袋里的钢笔在笔记本上快速移动:“苏总刚才提到的‘非侵入式血糖监测’,目前国际上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所以我们来了。”
圆圆点开下一页PPT,曲线图上的波动曲线清晰可辨,“通过近红外光谱与AI算法的结合,我们实现了无创血糖监测的临床级精度。这是中国智造的一小步,却是全球银发群体的一大步。”
产品上市首日的凌晨,圆圆守在电商后台前。
实时销售数据像心跳般跳动,当“库存己售罄”的红色提示弹出时,她听见研发部传来此起彼伏的欢呼声。
手机在桌面震动,连续弹出数十条消息——合作医院的采购单、连锁养老机构的意向书、海外代理商的越洋电话。
“苏总,线验店传来反馈!”市场部小张举着平板冲进办公室,屏幕上是位白发奶奶的采访视频,“她说终于不用每天扎手指测血糖了,手环就像长在手腕上的贴心小护士!”
圆圆看着视频里老人眼角的笑纹,忽然想起自己外婆临终前攥着她的手,说“最怕麻烦孩子们”的模样。眼眶突然发热,她迅速低头翻找抽屉,却碰倒了装满咖啡胶囊的罐子。
沈知远弯腰捡拾时,看见她藏在文件后的指尖在发抖。
他没有说话,只是将她轻轻拥进怀里,下巴抵着她发顶:“知道吗?刚才陈默说,我们的股价在开盘后涨了23%。
但我更想告诉你——”他握住她的手,放在自己胸口,“这里,比股价跳得更厉害。”
深夜的研发中心里,庆功宴的香槟气泡还在旋转。
王博士抱着吉他弹《夜空中最亮的星》,李明远举着扳手当话筒和声,陈默用马克笔在白板上画着销量走势图。
圆圆悄悄退到消防通道,掏出手机给周明谦发消息:“周教授,您说的‘在无人区种麦子’,我们好像真的种出了麦田。”
老人很快回复,附带一张泛黄的旧照片:年轻的周明谦站在实验室里,身后是初代智能血压仪的雏形。
“西十年前,我在国外实验室擦试剂瓶时,就在想什么时候我们能有自己的银发科技。
今天,我在你们身上看到了答案。”圆圆盯着照片里年轻人眼里的光,忽然明白有些梦想是会穿越时光的。
手机忽然收到新邮件,是瑞士某顶尖医疗展会的邀请函,标题栏写着“a's New Voice”。
她摸出手环戴上,屏幕亮起的瞬间,后台系统显示有127位用户的实时健康数据正在云端流转。远处传来同事们的笑声,混着夜风里隐约的桂花香,她忽然想起沈知远说过的话:“真正的技术突破,从来不是灵光一现,而是千万次试错后,终于触到的那道光。”
此刻,她站在这道光里,看着腕间的设备像颗微型星辰,正将无数人的心跳连缀成银河。
而她知道,这只是开始——在智能养老的宇宙里,他们才刚刚点燃第一颗恒星。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