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冬的日内瓦湖畔,雪粒扑打在万国宫的落地玻璃上,折射出冷冽的光。圆圆身着一袭水墨黑裙,站在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演讲台上,领口别着那枚从不离身的翡翠平安扣。台下坐着来自全球的企业家代表,当她开口时,英语中带着的淡淡京腔,像冬雪初融的溪流,清冽而坚定。
“七年前,我在中关村的地下室里组装第一台智能插座时,从未想过有一天会站在这里。”
她的声音通过话筒传遍大厅,身后的屏幕上闪过创业初期的老照片:斑驳的课桌、生锈的工具架、贴满便利贴的白板,“那时我只有一个念头——让科技触达每个角落,哪怕是最偏远的山区。”
掌声如潮水般涌起时,她想起昨夜谢峰发来的消息,附带一张山区小学的新照片:曾经的泥土地变成了塑胶跑道,智能图书馆里,孩子们正用她捐赠的全息投影仪上地理课。
画面右下角,有行稚嫩的字迹:“圆圆姐姐,我们看到了极光!”
演讲结束后,瑞士钟表巨头百达翡丽的亚太区总监拦住她:“苏女士,我们想与您合作推出智能腕表,将贵公司的健康监测技术——”
“很抱歉,我不做奢侈品联名。”
圆圆微笑着摇头,“但如果是为偏远地区的医疗工作者定制智能手环,我很感兴趣。”
对方愣住的瞬间,她瞥见大厅角落的中国青年创业代表团,几个年轻人正举着手机拍摄,眼中闪烁着灼热的光。
三天后,在达沃斯论坛的“科技”分论坛上,她与特斯拉CEO马斯克展开激辩。
当被问及“是否担心技术垄断”时,她举起手腕上的智能手环:“这个设备的底层代码是开源的,就像我们五年前开放的智能家居协议。
真正的科技巨头,应该是生态的搭建者,而不是高墙的修筑者。”
马斯克哈哈大笑,竖起大拇指:“中国有句古话叫‘大道至简’,苏女士深谙此道。”
论坛间隙,《福布斯》封面摄影师请她到露台拍摄。
雪后的阿尔卑斯山脉在阳光下闪烁着银光,她摘下围巾,任由风雪拂过发丝。
镜头里,她的目光越过摄影师,望向远处山脚下的木屋——那里住着一对老夫妇,上周她去家访时,老太太戴着她送的智能血压仪,开心得像个孩子。
“苏女士,看向镜头这边。”摄影师的声音将她拉回现实。
她轻轻调整平安扣的位置,忽然想起母亲临终前说的话:“无论走多远,别忘了自己从哪儿来。”
回国那天,首都国际机场的贵宾通道被围得水泄不通。
年轻的创业者们举着“向圆圆姐学习”的牌子,其中一个女孩冲上前,将自己的创业企划书塞进她手里:“苏总,我想做农村电商,您能给我签个名吗?”
助理小周欲上前阻拦,圆圆却接过笔,在封面写下:“每个梦想都值得灌溉”。
女孩红着眼眶退开时,她听见人群里有人说:“她不像总裁,更像隔壁姐姐。”
当晚的庆功宴上,董事会决定将她的画像挂入公司历史墙。
圆圆看着画师笔下那个目光坚定的女性,忽然想起七年前在镜子前练习演讲的自己——那时她穿着不合身的西装,对着空气练习微笑,紧张得声音发抖。
“现在紧张吗?”谢峰不知何时走到身后,将一杯香槟递给她。
“紧张啊。”她仰头喝完酒,目光扫过满堂宾客,云端科技的徐总、风行汽车的陈墨,还有专程从山区赶来的校长,“怕辜负了这么多人的期待。”
谢峰轻笑,伸手替她拂去肩头的雪花:“你知道吗?今天有个投资人找到我,说想复制‘圆圆模式’——先做公益树品牌,再靠生态赚大钱。”
“然后你怎么说?”
“我说他们搞错了顺序。”
他握住她的手,指腹着她掌心的茧——那是组装设备时留下的痕迹,“你从来不是为了赚钱才做公益,而是因为相信科技有温度,所以才走到今天。”
凌晨两点,她独自坐在办公室,
打开最新的公益报告:过去一年,公司累计培训2.3万名乡村教师使用智能教具,在143个贫困县建立“科技梦想教室”,收到孩子们的感谢信4721封。
她随手翻开其中一封,歪歪扭扭的字迹里夹着片干枯的蒲公英:“谢谢圆圆老师,我用您教的编程做了个小游戏,想给奶奶看,可是她眼睛看不见了……”
泪水突然模糊了视线。
她抓起电话打给研发部:“林晓,我们把语音交互系统再优化一下,增加盲文触控功能。对,明天就启动项目,命名为‘蒲公英计划’。”
窗外,城市的夜空被霓虹灯染成淡紫色。她摸出抽屉里的老笔记本,在最新一页写下:“第108个梦想:让科技成为所有人的眼睛。”
笔尖划过纸面,仿佛回到七年前那个暴雨夜,她在地下室写下第一个梦想时的心情——一样的滚烫,一样的充满希望。
三个月后,纽约时代广场的巨屏上,播放着她的TED演讲片段。
画面中,她站在贵州山区的科技教室里,身后的孩子们戴着VR眼镜,正在触摸虚拟的星空。
字幕缓缓升起:“真正的商业文明,不是冰冷的数字游戏,而是让每个灵魂都能在科技的光芒中生长。”
与此同时,在太平洋彼岸的斯坦福大学,一群中国留学生成立了“圆圆科技俱乐部”,他们的第一条章程写着:“用技术改变世界,用温度定义成功。”
当助理小周将这些消息告诉她时,圆圆正在给山区小学的孩子们回信。
信纸上,她画了个戴着安全帽的卡通女孩,旁边写着:“姐姐小时候也怕黑,但后来发现,当自己成为光源,就再也不怕阴影了。”
暮色浸透落地窗时,谢峰发来视频邀请。
画面里,山区的孩子们围着新安装的智能天文望远镜,兴奋地指着夜空。
一个男孩突然喊道:“快看!那颗星星在动,是不是圆圆姐姐派来的卫星?”
她笑了,对着镜头挥手:“那是你们的梦想在发光呀。”
晚风带来远处的汽笛声,她望向城市的万家灯火,每个窗口都可能藏着一个正在萌芽的梦想。
曾经那个在地下室里拼装零件的女孩,终于明白:所谓商界传奇,从来不是站在金字塔顶端的孤勇者,而是能点燃千万盏灯,让更多人敢去做梦的人。
翡翠平安扣在锁骨下方轻轻晃动,恍若母亲温柔的注视。
她合上笔记本,起身走向门口——明天,还有新的梦想,等着她去灌溉。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