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莴笋和黄瓜也差不多了,秦岁安几人把水分挤干净,装到己经完全晾晒干透的坛子里,再倒入晾凉的酱汁淹没过莴笋和黄瓜,再盖上盖子。
“等到明天就能拿去卖了。”秦岁安看着装满六个坛子的咸菜,对明天充满了期待。
其实这种短期腌的莴笋黄瓜,也能算泡菜或凉拌菜。
不过秦岁安在看来,凉拌菜比较有季节性,但是咸菜却能常年卖,所以她觉得主打咸菜这个招牌,生意更能细水长流。
现在己经是五月,洪港县的夏天来得早。
夜里还算凉快,白天己经很炎热了,现在卖这种下饭下粥的咸菜,正正合适。
等到天更热的时候,秦岁安就打算推出凉拌菜,那个利润才大呢。
就是上一世她误打误撞,没搞成凉拌菜,做了咸菜。
后来网络兴起,信息大爆炸,等她把凉拌菜学会,那会儿,大街小巷都开满各种小吃店、各种菜馆了,凉拌菜倒是不稀奇了。
而且这个也需要人手和精力,秦岁安就一个人,就没再去折腾了。
这次有两个女儿帮忙,看来以后做起来也不是问题。
隔天一早,三人就起来做早饭了。
晓梅起最早,开始生火熬粥,又煎了几个鸡蛋饼。
秦岁安从坛子里,拿用沸水煮过的筷子,夹了一碗腌好的莴笋和黄瓜。
“闻起来就好开胃啊。”晓娟蹲在旁边,闻着坛子里飘散出来的酸香味,感觉食欲大增。
晓梅己经把白粥和鸡蛋饼端上桌了,秦岁安把两碗咸菜放到桌上,夹了一筷子腌黄瓜,吃了一口。
不错,酸辣爽脆又开胃。
晓梅和晓娟也都尝了尝,果然清爽开胃得很。
晓娟胃口本来就大,就着腌莴笋和黄瓜,三两下就把一碗白粥干完了。
“好痛快啊!!”她又去盛了一碗,这次放慢了一点速度,好好品尝。
“真的很好吃。刚开始怀孕那会儿,我什么都吃不下,喝白粥都想吐,这个太开胃了。”晓梅也爱上了这口。
她也会做这种小咸菜,就是味道没有妈做的好,一旦吃过,就忘不了。
秦岁安露出一点得意的笑容,这个可是她干了十几二十年的老手艺了,加上后来不断改良配方,可不是随便就能做出来的。
吃过早饭,晓梅在家看家,秦岁安把两个坛子,放到昨天准备好的箩筐里,用扁担挑上,和晓娟出门了。
晓娟负责挑碗筷和桌子板凳。
秦岁安和晓娟来到码头附近的菜市,挑了一个不挡着人家铺面的位子,就开始摆摊。
这个菜市,原本只是一条街道,有人开始在这里摆摊卖菜,慢慢就成了菜市。
之前大部分铺面都关门了,开放后,才又慢慢热闹起来。
后来这里会改建成老街商业区,一些老房子保留了下来,秦岁安的咸菜铺子,租的就是其中一间,铺子不大,就两米宽的小铺子,生意不算红火,每天生意还成,也算这条街的一个老字号了。
不过现在的码头菜市,和十几年后,差别还是挺大的。
整个洪港县横穿了一条怀山河,水路发达,有了码头后,不少北上南下,东走西去的商船,都会经过这里,加上纺织业机械业发展不错,所以洪港县还算颇为繁华的一个县城。
因为世代人来人往的交融,这里的饮食也是融汇南北东西,主食米饭和面食都有,咸辣甜酸都有人爱。
当然,在洪港县,也就做不到统一口味。
另一方面,也说明,大家都接受度很高,只要好吃,都能被接纳。
秦岁安把坛子拿出来,各装了一盆,摆到桌子上。
还准备了一个试吃小碗,一个竹子做的牙签筒,桌子下面,还放了一个专门扔牙签的小木桶。
接着,秦岁安又摆出一块用毛笔写的简易招牌。
“岁安咸菜,一毛钱一碗”
秦岁安选的这个地方,在菜市一条巷子拐角。
周围都是摆摊卖菜卖水果的,卖鸡鸭鱼肉的也有。
还有卖衣服的,卖自己编的竹筐竹篮的,也有卖自己绣的一些小孩帽子衣服鞋子的,大多数都是自产自销的商品。
一些摊贩看到又来了新人,都不由得看了过来,看看人家是卖什么的,可别跟她们卖一样了。
有认字的,看到秦岁安卖的是咸菜,就放心下来了。
这菜市里,好像还没有卖咸菜的。
不过这咸菜也有人买吗?
不大都自己在家就能做吗?
谁会花钱买这玩意啊?
别看小摊小贩的不起眼,看着谁都能干,但是能坚持下来的,都是有原因的。
不是脑袋一拍,随便卖个东西就能赚到钱的。
有个卖自己竹编制品的大娘,就对秦岁安这个摊子挺好奇的。
她每天挑着竹编来卖,每天卖出几个竹筐几个竹刷把就不错了。
她看秦岁安跟那年轻姑娘应该是一对母女,穿着打补丁的衣服,应该是刚从乡下出来摆摊的,倒也勇气可嘉。
“岁安咸菜,快来免费尝一尝啦,一毛钱一碗,不好吃不要钱。”秦岁安摆好后,就嗓子一亮,把附近来来往往买菜的大娘大叔吸引住了。
跟她的性格一样,声音爽朗响亮,传得远。
路过的人向母女看过来,只见两人头上都包了浅色的头巾,没有碎发露出来,衣服虽然有补丁,但洗得干干净净,看起来就是爱干净的人。
再看桌子前的招牌,“岁安咸菜,一毛钱一碗”,简洁明了。
“你这是什么咸菜?”一个正想买早饭回去的大娘,挎着个篮子走过来。
“这是腌莴笋,这是腌黄瓜。大姐,来尝尝?免费的。”秦岁安脸上带着笑,热情地招呼道。
“莴笋黄瓜天天吃,你这咸菜有什么特别的?一毛钱一碗,可不便宜,新鲜黄瓜才五分钱一斤呢。”大娘拿起桌上的牙签,戳了一条腌黄瓜,放进嘴里尝了尝。
入口确实爽脆,鲜辣可口,滋味很特别,让人一吃就难忘。
跟家里自己做的拍黄瓜还真不一样。
家里一般就是用蒜、糖和醋腌一下,也可口,味道却没有秦岁安腌的味道丰富,也更爽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