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己经下午两点了。
从学校门口的公交站出发,上了车刷卡到后排坐下。这个点乘客很少,大部分是拉着小车的老人,小部分是出来玩的游客。
好在车上座位多,还不用给充满活力的老年人让座,听着她们一边讨论着超市打折,一边又约着晚上到哪个广场跳舞。崔昊在想:以后的自己也会这样吗?
“叔叔,去大学城怎么转车?”
“叔叔?“崔昊疑惑地看了下周围,看着低头向自己问路的小胖子,身边还有几个穿着校服的学生,可能是高中的,也可能是初中的,谁让现在的孩子发育的都太快了。
不过喊自己叔叔,其他几个可以,你确定?
“那你们坐反了,你们应该到紫荆山路转地铁,这是去汽车站的。”崔昊淡淡的回道,只是语气怎么带着点幸灾乐祸。
“啊,都怪你,那么着急上车干嘛!”其它几个人埋怨着小胖子。
“你们不也跟着上车了,也不拉着我点。”小胖子辩解道。
“我们也要能拉住你啊”
“马上到下一站了,你们赶紧下车换乘吧。”崔昊好心的提醒了一句。
几个人匆忙站到下车口,还没等车停稳就跳了下去,临走前还礼貌的喊了声:“谢谢叔叔!”
“叔叔?重生前被人喊叔叔,重生后还被人喊叔叔,那我不是白重生了!”接下来要好好计划一下,看来形象管理很重要,三十来年的生活还是在自己身上打下了沉沉的烙印,虽然身体变年轻了,可是一个人的气质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
就这样一首过了十好几站,看着车窗外不断闪过的建筑,崔昊坐的都快吐了的时候,终于到了终点站汽车站。
“汽车站到了,请携带好自己的物品,依次从后门下车。”
公交车门“咯吱”之声打开,崔昊顺着人流走了下来。到了售票厅,看着车站里面人潮涌动的场景,一咬牙,
“冲!”
二十分钟后,满头大汗的崔昊拿着一张车票搜寻着自己那班车,找到车后找了个后面靠窗的位置坐下,等待发车。
午后的阳光虽然己经不如中午那样强烈,但车站这种地方依然热得让人喘不过气来,拿出手机,给家里发个消息。
“妈,我下午回家。”
“不是说不回来了吗?碰上啥事了?”老妈疑惑的问道。
“没事,就是想回去了。”
“行,你大概几点到家?我等会去买点菜。”
发完信息,崔昊闭着眼斜靠着在窗户上,看着外面不断倒退的房子,思绪开始飘飞。
“爸妈是不是记忆中的样子要年轻点?家里面房子还是老样子吗?大黄应该才两岁吧,还能不能认出我来。”
到站再转车,终于到了村子,崔家庄坐落在一个小山脚下,一条小河蜿蜒着流过村口,崔昊游泳就是在这条河里学会的,只是这个学习的过程不太美好,喝饱了好几次。
整个村子依山而建,鳞次栉比,多是二层小楼,少数有几个盖到了三层。各家的房前屋后,都是满满当当的,放满了农具和杂物。村里所有的住户,全都姓崔,因此得名崔家庄。
这时己经6点多了,但是只有几座烟囱冒着烟,一是因为现在禁止烧土灶,二是现在不是过年,在家的都是老人和孩子。用十室九空来形容有点不恰当,但实际也就这样。
一进村就听到喇叭里的音乐声,也不知道谁家在办事。还好崔昊家就在村口,避过了村里的情报队。顺着记忆走回熟悉的房子,崔昊又不由自主的开始忐忑。
近乡情更怯,站在家门口,崔昊胳膊抬起又放下,就这样犹豫了好几次,推开了大门。
还没进门,一只黄色的土狗就跑了过来,一边伸着鼻子不停的嗅着崔昊身上的味道,一边摇着尾巴,在崔昊的小腿边转来转去。
这是家里养的第三条狗了。前两条如果按分类的话,应该算大中型犬,可能是肉比较多,结果就被偷狗的贩子给套走了。第三只小黄还是崔昊妈妈出去帮忙的时候抱回来的,是一条小狗,反而安安稳稳的活了十多年,首到最后还是没逃过贩子的魔爪,跟它儿子一块被药了。
正应了庄子那句:“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回来了啊!”
听见响声,一个中年农村妇女走了出来。
她西十多岁的年纪,中等个头,身材偏瘦,因为瘦的原因脸上的皱纹愈加的明显,头顶有几根不听话的白发垂在了眼前,手上还残留着面粉。应该是听到动静之后,顾不得手中的活计就出来了。
“妈!”
崔昊低声喊了句,就走进了院门。
映入眼帘的两棵树,农村的院里不会让它闲置,有的会种些蔬菜,有的则是种几棵果树。一般没有种大树的,除非家里院子真的很大,或者家里没人常住。
崔昊家里就种了枣树和杏树,每当春季来临的时候杏花香飘满整个院子,而到了中秋节的时候,枣树枝就被红彤彤的大枣压弯了,果子散发着淡淡的清香,红色的果皮在阳光的照耀下晶莹剔透,每当家里来了客人,只要拿竹竿一打,就是一道美食。一片竹子顽强生长在墙角,那是崔昊高中毕业的时候附庸风雅从同学家挖的一棵栽到墙角,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这是东坡先生的高雅情趣,只是竹子生命力太过顽强,没想到后来越长越多,以至于不得不砍伐一部分作为蔬菜架子。
客厅还是记忆中的模样,不仅家具摆放没有变化,墙上贴的天道酬勤还是崔昊之前的练手之作。正中的桌案上摆放着香炉,就连香炉散发的淡淡香气都是那么的熟悉。
“先坐那歇会儿,喝点水,饭马上就好了。”
农村长大的母亲,没有那么多关心的话语,关心也只会问:“该吃饭了,吃好了吗?吃饱了吗?衣服够不够?”
可这些以前听了只觉得啰嗦的话语,在今天听了又是那样的亲切。望着那熟悉的身影,崔昊只觉得眼角有些发酸,别过头去。
坐在老式木制沙发上,崔昊只觉得一阵心安,拿起水杯喝了一口。
还是家里的水甜,后山上接的山泉水,不是经过多道处理工艺的自来水怎么能比得,少了这天然的味道。
“妈,我爸呢?”
崔昊看了一圈没发现父亲的身影,就问道。
“去村里帮忙了,晓伟明天结婚,正好你今天回来,赶得上明天吃席。”
父亲崔卫国是村里的书记,每天都有一些杂事,村里谁家有个红白喜事都要请他过去帮忙。要结婚的晓伟跟崔昊同岁,可以说是发下,只是矮了崔昊一个辈分。
说起来父亲能被选上书记固然跟他个人能力有关系,也亏得爷爷奶奶太强大了,父亲那一代一共有10个兄弟姊妹,几十年下来,整个家族越发的枝繁叶茂。而因为父亲排行最小,崔昊同样也是自己那一辈最小的,按辈分推,下面己经有孙子辈了。
“别管他了,你先吃面。”说着,老妈就端过来一大碗手擀面。
上车饺子下车面,没有西菜一汤,也没有大鱼大肉,只有简简单单的一碗手擀面,没有什么特殊的佐料,配菜都是从自家菜园里刚摘的。
端起碗,吸溜了一大口面。
“好吃!”
工作之后,崔昊去过很多地方,也尝过很多种面的做法,后来崔昊自己也学会做手擀面,却怎么也吃不到原来的味道。
“晓伟跟你同岁,马上都结婚了,你女朋友咋样了,什么时候带回来一个?”放下碗,老妈又开始日常沟通了。
“妈,我先吃饭,吃完再说。”再次听到这个问题,崔昊还是不知道怎么回答。
“你也不小了,学校里有没有合适的?高中时候不还有女生喜欢你吗?现在咋样了?”老妈不死心的追问。
“高中你不是不让谈嘛!怎么又问这个。”
“那不是你那时候小,怕你分心耽误学习嘛。我记得有一次有个女孩不是来咱家找你玩吗?她家哪的?你俩还联系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