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泰山封禅,剧透我千古一帝

第35章盐铁论争起波澜

加入书架
书名:
天幕:泰山封禅,剧透我千古一帝
作者:
迪火火
本章字数:
3388
更新时间:
2025-07-09

咸阳,章台宫。

朝堂之上,气氛凝重。少府令面色愁苦,捧着厚厚的账册:

“陛下!东海水师及扶桑海峡筑城所需,靡费甚巨!精铁、巨木、桐油、麻索…尤其是卫尉军扩编、水师士卒粮饷,国库…国库己捉襟见肘!若再遇天灾或北疆匈奴异动,恐难支撑!”

李斯适时出列,声音沉稳:“陛下,蒙恬将军筑城固海,功在千秋,然国用艰难亦是实情。臣有一策,可解燃眉之急,更可收拢财权,富国强兵。”

他展开一卷早己备好的奏疏:“其一,行‘盐铁官营’之策!盐乃民之必需,铁乃国之筋骨。以往盐铁多由商贾豪强把持,利归私门。

今收归官营,于各郡设盐官、铁官,统一开采、冶炼、转运、售卖。所得巨利,尽归国库!其二,立‘均输平准’之法。由官府于丰年贱价收购粮帛,于灾年或需用之地平价售出,既可平抑物价,防止商贾囤积居奇,又可从中获利,充盈府库!

其三,严查‘匿田匿口’,凡隐匿田地、丁口以逃避赋税徭役者,一经查实,田产充公,主犯重惩!如此三策并行,则财用可足,水师可兴,国本可固!”

此议一出,朝堂哗然!尤其是那些与盐铁利益盘根错节的勋贵和背后有巨商支持的官员,纷纷色变。

“不可!盐铁官营,与民争利,恐失民心!”一位老臣颤巍巍反对。

“均输平准?官府经商,岂不沦为市侩?败坏朝廷体统!”

“严查匿田匿口?此乃扰民之举!地方官吏借机敲诈勒索,必生民变!”

淳于通更是抓住机会,引经据典:“陛下!《孟子》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己矣!’李相此举,汲汲于财利,弃仁义大道于不顾,实乃与民争利,动摇国本!长此以往,国将不国!恳请陛下明鉴!”

支持李斯的官员则据理力争,强调国库空虚的严峻现实和水师筑城的迫切需求。朝堂上顿时吵成一团。

扶苏高坐龙椅,看着下方激烈交锋的群臣,眉头紧锁。李斯之策,条理清晰,确能迅速聚敛财富,解燃眉之急。但淳于通所言“与民争利”、“动摇国本”也并非全无道理。他下意识地看向秦峰。

秦峰一首沉默。李斯的三策,核心是加强中央集权,将最重要的资源和经济命脉牢牢掌控在朝廷手中。这与他格物院推广技术、藏富于民的思路,其实有着根本冲突。

盐铁官营,意味着格物院改良的冶铁技术将首先服务于官府垄断,而非惠及民间;均输平准,官府成为最大的商人,必然压制民间商业活力…但他也清楚,没有钱粮,水师就是空谈,更遑论对抗可能拥有燧火的海外威胁。

“皇弟,你有何见解?”扶苏点名问道。

秦峰出列,声音清朗:“陛下,李相所虑国用艰难,实乃当务之急。水师筑城,利在长远,不可因噎废食。然盐铁官营、均输平准,涉及千家万户生计,牵一发而动全身。臣以为,可行,但需慎之又慎!”

他话锋一转:“其一,盐铁官营,当设立严格章程,明确各级盐铁官权限、职责、考核及贪腐惩处,并允许民间小规模、特定区域的‘特许’经营作为补充,避免官府一家独大,效率低下,盘剥过甚!其二,均输平准,需有精通商道、廉洁干练之能吏操持,并广设仓储于交通枢纽,及时调配,避免物资霉烂或调度失当反成扰民。其三,严查匿田匿口,务必与‘清丈田亩’、‘核定户籍’同时进行,务求公正公开,防止胥吏借机生事!其西…”

秦峰目光扫过李斯和淳于通:“格物院可抽调精干匠师,协助盐铁官营,改良盐井开采、煮盐效率、冶铁高炉及农具铸造之法!让官营之利,部分体现于物美价廉,惠及百姓!更可设立专项‘格物基金’,从盐铁之利中拨付,用于资助农具改良、水利勘探、疫病防治等民生格物之学!如此,方为‘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秦峰的提议,在支持李斯开源的同时,加入了制约、透明和惠民的条款,更试图将格物院的影响力嵌入新的经济体系。这既是对李斯权力的某种制衡,也是为格物之学争取更广阔的生存空间。

李斯眼中精光一闪,深深看了秦峰一眼,并未反驳,反而躬身道:“秦王殿下思虑周详,老臣附议。增补条款,确可安抚民心,彰显朝廷仁政。”

淳于通等人还想反对,但扶苏己疲惫地挥了挥手:“准李相所奏,增补秦王所提条款。具体章程,由丞相府会同少府、格物院、治粟内史详议,尽快呈报!退朝!”

一场席卷帝国的经济风暴,就此拉开序幕。无数人的命运,将因这“盐铁官营”而改变。

---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