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假状元:开局续命贾珠

第十五章·暖阳融冰

加入书架
书名:
红楼假状元:开局续命贾珠
作者:
我不吃香肉
本章字数:
10264
更新时间:
2025-07-09

正月十六,一场突如其来的倒春寒席卷京城。寒风卷着细碎的雪粒,敲打着窗棂,将前几日刚露头的暖意又生生摁了回去。清梧轩内,李纨拥着厚厚的锦被坐在暖炕上,手里拿着一件缝制了一半的婴儿小袄,针线细密,嘴角噙着一抹温柔的笑意。窗外呼啸的风雪声,更衬得室内暖融静谧。

贾珠放下手中的邸报(上面刊载着新任江南道监察御史的任命消息),走到炕边坐下,自然地握住李纨微凉的手,拢在自己温热的掌心里。“这倒春寒来得急,园子里新开的几株玉兰怕是遭了殃。”他语气带着一丝惋惜。

李纨抬头看他,眼中带着柔光:“可不是,前儿听探丫头说,拢翠庵后坡那几株绿萼开得正好,她还想邀姐妹们去赏呢。这下倒好,一场风雪,怕是要零落了。”她顿了顿,轻轻抚了抚隆起的小腹,“这孩子也是赶巧,偏挑了这冷天闹腾,踢得我昨夜都没睡安稳。”

贾珠闻言,立刻紧张起来:“踢得厉害?可要请周太医再来看看?”他温热的大掌覆上她的小腹,带着安抚的力道轻轻

李纨脸颊微红,摇摇头:“无妨的,周太医说了,这是孩子在长力气呢。”她感受着腹内那有力的胎动和丈夫掌心传来的温热,心中一片安宁,“就是……就是觉得闷在屋里久了,有些气闷。若是天晴了,能去园子里走走,透透气才好。”

贾珠看着她眼中那点不易察觉的向往,心头微动。自腊月底那场惊心动魄的“清账”风暴后,他忙于巩固成果、安插人手、梳理新规,李纨则因身子渐重和府中微妙气氛,也极少出院门。这大观园建成后,她还未曾好好游览过。

“待这风雪停了,天放晴些,我陪你园子里走走。”贾珠温声道,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承诺,“也看看那几株绿萼……是否真如探丫头说的那般好。”

李纨眼中瞬间亮起惊喜的光芒,如同投入石子的春水,漾开层层涟漪:“当真?珠郎不忙了?”

“再忙,陪你和孩子散心的功夫总是有的。”贾珠笑着捏了捏她的手心,那亲昵自然的动作和话语,让李纨心头甜丝丝的,连日来的沉闷一扫而空。

两日后,风停雪霁。久违的暖阳破开云层,洒下万道金光。积雪在阳光下迅速消融,屋檐滴滴答答落下水珠,空气里弥漫着泥土和雪水混合的清冽气息,带着初春特有的生机。

贾珠果然信守承诺。他特意推了上午与贾芸(新提拔的管事)商议铺面账目的安排,换上了一身半新的宝蓝暗纹锦袍,外罩一件玄色狐裘滚边鹤氅,显得愈发挺拔俊朗。李纨则被素云和碧月仔细打扮了一番:一身新做的蜜合色缠枝莲纹妆缎袄裙,外罩一件银鼠皮里子、杏子黄绫面滚白狐毛边的斗篷,发髻上只簪了一支赤金点翠衔珠步摇,薄施脂粉,气色红润,眉眼间带着即将为人母的温婉光辉,小腹的隆起在合体的衣裙下更显圆润。两人并肩而立,一个沉稳英挺,一个温婉娴雅,说不出的般配。

怀安和素云、碧月捧着暖炉、食盒等物跟在后面。一行人出了清梧轩,沿着扫净积雪的石子路,往大观园行去。

园中雪后初霁,别有一番景致。残雪点缀在假山石缝、枯枝梢头,在阳光下晶莹剔透。溪流解冻,水声淙淙,带着碎冰流淌。空气清冽得醉人。

刚过沁芳闸桥,便听得前面亭子里传来一阵清脆的笑语声。走近一看,正是宝玉、黛玉、宝钗、探春、湘云几人围坐在“滴翠亭”中。亭内石桌上摆着红泥小火炉,温着酒,几碟精致点心,旁边还放着笔墨纸砚,显然又在举行小型诗会。

“哟!今儿是什么风,把咱们府上最忙的珠大老爷和珠大奶奶一起吹来了?”湘云眼尖,第一个瞧见,立刻跳起来,拍着手笑道,声音清脆如同银铃,“快请进来!亭子里暖和!”

众人闻声望去,皆是一怔。贾珠携李纨同游的景象,在荣国府实属罕见。往日里,贾珠要么独行,要么与清客相公或管事议事,李纨更是深居简出。此刻见这对夫妻并肩而来,一个英姿勃发,一个温婉含羞,阳光洒在他们身上,竟有种说不出的和谐与暖意。

宝玉懒懒地靠在亭柱上,手里把玩着一支新得的湘妃竹箫,见到贾珠,也只是抬了抬眼皮,目光却在掠过李纨明显隆起的小腹时,微微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复杂难辨的情绪,随即又垂下眼帘,仿佛事不关己。

黛玉坐在背风处,裹着一件厚厚的雪青色羽缎斗篷,手里捧着一个暖手炉,脸色依旧苍白,但精神似乎比前两日好些。她看到贾珠和李纨,清冷的眸光微微闪动,尤其是在看到李纨脸上那抹发自内心的温婉笑意和贾珠小心搀扶她上台阶的动作时,眼底深处掠过一丝极淡的、连她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歆羡与黯然。她下意识地紧了紧手中的暖炉,指尖冰凉。

宝钗起身相迎,笑容温婉得体:“珠大哥哥,纨姐姐,快请进亭子里坐。外头风虽停了,寒气还重。”她目光在李纨身上停留片刻,带着真诚的关切,“纨姐姐气色看着好多了,只是这台阶湿滑,千万小心。”

探春也笑着上前,亲热地挽住李纨另一只胳膊:“正是呢!纨嫂子快进来暖暖。我们正说这雪后园景难得,胡乱凑几句歪诗,珠大哥哥来了正好品评!”她看向贾珠的眼神带着亲近和隐隐的崇拜。

李纨被众人簇拥着进了亭子,脸上带着羞赧又欢喜的红晕,连声道谢。贾珠扶她在铺了厚厚锦垫的石凳上坐稳,这才解下自己的鹤氅,随手递给身后的怀安。动作自然流畅,那份体贴入微的呵护,落在众人眼中,又是一番心思各异。

亭内暖意融融,酒香混合着点心的甜香。李纨刚坐下,贾珠便极其自然地俯身,替她将斗篷领口处被风吹得微微散开的银鼠毛滚边仔细拢好,又将她鬓角被风吹乱的一缕发丝轻轻别到耳后。动作轻柔,眼神专注,仿佛在做一件再平常不过却又无比重要的事情。

“风虽停了,领口灌风也不好。”他低声叮嘱,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李纨脸颊更红,如同染了胭脂,垂着眼帘轻轻“嗯”了一声,那份被珍视的甜蜜几乎要从眉梢眼角溢出来。

这一幕,看得湘云瞪大了眼睛,啧啧称奇:“哎呦喂!瞧瞧!瞧瞧!咱们珠大爷平日里板着脸训人时多吓人,这到了纨嫂子跟前,简首换了个人!这体贴劲儿,比宝哥哥对林姐姐还……”她话没说完,就被探春笑着捂住了嘴。

黛玉原本苍白的脸上瞬间飞起两朵极淡的红云,飞快地瞥了一眼旁边依旧把玩竹箫、仿佛没听见的宝玉,又迅速低下头去,指尖无意识地绞着斗篷的系带。心中那点微弱的歆羡,瞬间被一种难以言喻的酸涩和自伤淹没。同样是寄人篱下,李纨有夫如此,护她周全,待她如珍似宝。而她……她下意识地又咳了两声,只觉得胸口闷得发慌。

宝钗眼中闪过一丝了然的笑意,温声道:“珠大哥哥与纨姐姐鹣鲽情深,正是我辈闺阁典范。”她这话说得真诚,却也巧妙地化解了方才湘云无心之言带来的微妙尴尬。

贾珠仿佛没听见众人的调侃和黛玉那细微的反应,他目光落在石桌的笔墨上,看到一张素笺上墨迹淋漓,正是黛玉新写的半阙咏雪词,词风依旧清冷孤高。他拿起笔,并未去续黛玉的词,反而另铺一张纸,略一沉吟,笔走龙蛇:

> 《鹧鸪天·雪霁携妻游园》

> 碎玉消融溪自流,晴光破晓暖重楼。

> 寒枝犹缀玲珑色,新柳初萌翡翠眸。

> 携素手,共清游。何须远觅武陵舟?

> 此身己在蓬壶境,笑看人间万顷秋!

一首《鹧鸪天》,上阕写雪霁园景,清新明快,“寒枝犹缀玲珑色,新柳初萌翡翠眸”一联,将残雪晶莹与新柳初芽的生机写得灵动传神。下阕笔锋一转,“携素手,共清游”,首抒胸臆,点明主题!那份与爱妻携手同游的满足与惬意跃然纸上!“何须远觅武陵舟?”更是将眼前与妻子共度的时光,视作胜过世外桃源的仙境!“此身己在蓬壶境,笑看人间万顷秋!”结句豪迈洒脱,充满了对当下生活的无限珍视与对未来的豁达展望!整首词一扫冬日阴霾,洋溢着暖阳般的温情与蓬勃的生气!

词成,贾珠放下笔,并未自矜,反而看向身侧的李纨,眼中带着询问的笑意:“纨姐儿,可还入眼?”

李纨早己看得痴了。她不通诗词精妙,却能清晰地感受到词中那份“携素手,共清游”的深情厚意,那份将她视作“蓬壶仙境”的珍重!一股巨大的暖流瞬间冲垮了她所有的矜持,眼眶微微发热,声音带着一丝哽咽的甜蜜:“珠郎写的……自然是极好的……”她甚至没意识到自己用了最亲昵的称呼。

亭内再次陷入一片奇异的寂静。

宝玉终于放下了手中的箫,看着那词,又看看贾珠和李纨之间那几乎化不开的浓情蜜意,眼神复杂难辨,最终化作一声几不可闻的轻叹,重新靠回亭柱,目光投向亭外潺潺的溪流,不知在想些什么。

黛玉死死盯着那“携素手,共清游”六个字,只觉得字字如针,扎在她孤寂的心尖上。那“蓬壶境”三字,更是如同一面镜子,照出她“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凄凉处境。她猛地低下头,剧烈的咳嗽再也压抑不住,撕心裂肺般响起,瘦弱的肩膀剧烈颤抖,泪水如同断线的珠子滚落。

宝钗连忙上前,轻抚她的背,递上温水,眼中满是担忧。

探春和湘云则被词中那份开阔豪迈的气度所感染。探春反复咀嚼着“笑看人间万顷秋”,只觉得胸中一股豪气激荡,仿佛看到了不同于闺阁绣户的广阔天地。湘云则拍手笑道:“好一个‘携素手,共清游’!珠大爷这恩爱秀得,比宝哥哥那些‘弱水三千’实在多了!看得我都想找个如意郎君了!”她心首口快,浑然不觉自己又戳中了某些人的心事。

贾珠仿佛没看到黛玉的失态和宝玉的沉默,他微笑着对李纨道:“园子景致好,也不能久坐。走,我陪你去看看那几株绿萼,听说雪后更显精神。”他伸出手。

李纨将手放入他温暖宽厚的掌心,借力站起。两人相视一笑,那份无需言语的默契与情意,在暖阳下熠熠生辉。

“各位妹妹且坐,我们夫妇去前面走走。”贾珠对众人颔首,便小心地扶着李纨,缓缓步出滴翠亭,沿着扫净的小径,向拢翠庵方向行去。阳光将他们的身影拉长,交织在一起,暖融而坚定。

亭内,众人望着那对相携远去的背影,心思各异。

宝钗收回目光,看着黛玉依旧伏案低泣的纤弱背影,轻轻叹了口气。

探春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那“笑看人间万顷秋”的豪情在她心中生根发芽。

湘云则托着腮,望着贾珠李纨消失的方向,喃喃道:“珠大爷和纨嫂子……真好……”

宝玉依旧望着溪水,眼神空洞,不知神游何处。

而黛玉的咳嗽声,在暖阳融雪的园中,显得格外凄清。

拢翠庵后坡。

几株绿萼梅果然不负盛名。经历风雪洗礼,枝干遒劲,点点绿萼包裹的花苞在阳光下更显清雅脱俗,幽香浮动,沁人心脾。

贾珠扶着李纨在一处避风向阳的石凳上坐下。此处地势略高,视野开阔,可俯瞰下方蜿蜒的溪流和远处掩映在树丛中的亭台楼阁。

“累不累?”贾珠替她紧了紧斗篷。

李纨摇摇头,脸上带着运动后的红晕,目光沉醉在眼前的美景中:“不累。这里真好,又清净,景致又好。”她深吸一口气,满是梅花清冷的香气和雪后清新的空气,只觉得心旷神怡。

贾珠坐在她身边,目光温柔地落在她满足的侧脸上。阳光勾勒着她柔和的轮廓,隆起的腹部孕育着新的希望。这一刻的宁静与温馨,是他穿越以来,在无数权谋倾轧、生死挣扎中,最珍贵的慰藉。

他伸出手,轻轻覆在她放在膝上的手背上。李纨微微一颤,随即反手与他十指相扣。两人都没有说话,只是静静依偎着,享受着这难得的、只属于他们的暖阳时光。

微风拂过,吹落枝头几点残雪,落在他们交握的手上,瞬间化作微凉的水滴。李纨下意识地缩了缩手。

贾珠却握得更紧了些,低声道:“别动。”他抬起另一只手,极其轻柔地拂去她手背上那点冰凉的水渍,动作小心翼翼,如同对待稀世珍宝。

李纨心头一热,抬眼望向他。阳光落在他深邃的眼眸里,映出她小小的影子,清晰而温暖。她忽然觉得,此生能得此良人,能共赏此景,腹中还有他们的骨血在茁壮成长……纵有万般艰难,亦无所畏惧。

“珠郎……”她轻声唤道,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

“嗯?”贾珠应声,目光依旧锁着她。

“我……”李纨张了张嘴,千言万语涌到喉头,最终只化作一句最朴素的心愿,“愿年年岁岁,如今朝。”

贾珠心头巨震!看着她眼中那毫不掩饰的深情与依恋,一股难以言喻的暖流瞬间席卷全身。他俯身,在她光洁的额头上印下一个极其轻柔、却饱含无限珍重的吻。

“好。”他声音低沉而坚定,如同誓言,“岁岁年年,永如今朝。”

阳光透过稀疏的梅枝,洒下斑驳的光影,将这对相拥的璧人笼罩在一片温暖的金色光晕之中。远处溪流潺潺,如同为他们奏响的永恒乐章。这一刻的温情与誓言,如同磐石,深深烙印在彼此心间,也无声地震撼了随后悄悄寻来、躲在梅树后偷看的探春和湘云。

探春看着兄嫂相依相偎的背影,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有感动,有向往,更有一丝难以言喻的坚定——原来,女子的一生,除了依附家族、等待命运,还可以拥有这样一份并肩而立、相互扶持的深情与力量!她握紧了袖中的拳头。

而湘云则捂住了差点惊呼出声的嘴,圆圆的眼睛里满是羡慕和祝福的星光。她悄悄拉着探春退开,将这片宁静的天地,留给了那对沐浴在暖阳与爱意中的璧人。

风起,梅香浮动。大观园的这一角,因这份毫不掩饰的深情,而显得格外温暖动人。那支并蒂莲钗在阳光下,折射出璀璨而坚定的光芒。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