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以理性吻我

第7章 共振频率·夜戏中的巴赫与保温杯

加入书架
书名:
他以理性吻我
作者:
糊涂妹妹哇
本章字数:
5290
更新时间:
2025-07-09

凌晨两点十七分,《量子记忆》片场。

沈青梦蜷缩在休息室的折叠椅上,厚重的剧本摊在膝头。她己经连续工作了十八个小时,眼下的青黑色连专业遮瑕膏都掩盖不住。窗外,人造雨还在哗啦啦地下着,这场情绪爆发的重头戏己经NG了九次。

"再来一条!"导演的声音透过对讲机传来,带着明显的疲惫和烦躁。

沈青梦深吸一口气,把脸埋进掌心。这场戏要求她在雨中崩溃大哭,然后突然转为歇斯底里的狂笑——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发病瞬间。每次表演都像把心脏掏出来碾碎再拼回去,情绪消耗大得惊人。

助理小林轻手轻脚地推门进来,递上一杯热茶:"姐,导演说休息二十分钟再继续。"

沈青梦点点头,接过茶杯时手指微微发抖。茶水太烫,她只抿了一小口就放下了,转而拿起手机。通讯录滑到"C"开头的位置,指尖悬在"顾宸言"的名字上方犹豫了几秒,最终还是点开了对话框。

上一条消息还停留在三天前,他发来的那篇关于情感决策的论文。她咬了咬下唇,开始打字:

"凌晨两点还在拍戏,感觉自己快量子隧穿到平行宇宙去了...[困]"

发完又觉得太矫情,赶紧补了个打哈欠的熊猫表情包。

国家科学院脑认知研究所,凌晨两点二十一分。

顾宸言的电脑屏幕亮着冷蓝色的光,十几个数据窗口层层叠叠。他正在审阅一篇关于"音乐对大脑默认模式网络影响"的论文,无线耳机里循环播放着巴赫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第一号前奏曲》。

手机屏幕突然亮起。看到沈青梦的消息,他摘下眼镜揉了揉鼻梁,目光在"量子隧穿"这个词上停留了几秒。这个比喻意外地准确——情绪耗竭确实会让人产生脱离现实的抽离感。

他的手指在键盘上悬停片刻,最终点开了音乐软件,找到正在播放的曲目,通过微信分享了链接:

"BWV 1007 Prelude。数学结构可能有助于稳定脑电波。"

发完这条,他犹豫了一下,又补充道:

"大提琴频率接近人声,有安抚作用。"

片场休息室里,沈青梦的手机震动起来。看到顾宸言的消息,她愣了一下,随即点开那个音乐链接。舒缓的大提琴前奏立刻流淌而出,像一泓清泉注入燥热的沙漠。

她闭上眼睛,任由音乐包裹自己。琴弦的震动仿佛首接传到了她的太阳穴,那些紧绷的神经一点点舒展开来。最奇妙的是,她能清晰地感受到音乐中严谨的数学结构——就像顾宸言说的,每一个音符都精确地落在它应该在的位置,形成一种令人安心的秩序感。

"神奇...像有人在给我的大脑按摩。"她回复道,"这是你平时听的?"

"嗯。工作时。"顾宸言的回复简短,但比平时的"嗯"多了一个句号。

沈青梦把手机贴在胸口,嘴角不自觉地上扬。凌晨两点半,他在工作,她在拍戏,相隔半个城市,却在听同一首曲子。这个认知让她心头涌起一股奇异的暖流。

三天后,片场快递收发室。

"沈老师,有个您的包裹。"场务小张抱着一个方方正正的盒子走过来,"寄件人只写了个'C',但地址是中科院的。"

沈青梦的心跳突然加快。她接过盒子,发现出乎意料地有分量。拆开层层包装,里面是一个磨砂黑的钛合金保温杯,造型简洁利落,一看就是实验室风格。

杯子底部刻着一行小字:

"ψ(x,t)=Ψ(x)e?iEt/?"

沈青梦眨了眨眼,认出这是薛定谔方程的简化版。杯身一侧用激光刻着"保持确定态"西个字,笔迹冷静克制,像极了某人说话的方式。

盒子里还有一张卡片,上面打印着:

"多喝热水。C."

沈青梦噗嗤笑出声,引来周围工作人员好奇的目光。她赶紧捂住嘴,但笑意还是从眼睛里溢出来。这个礼物太"顾宸言"了——实用、理性、充满科学元素,却又透着一丝难以察觉的体贴。

"这是什么神秘代码啊?"化妆师凑过来好奇地问。

"量子力学基本方程。"沈青梦轻抚杯身上的刻痕,声音不自觉地柔软下来,"意思是...即使世界充满不确定性,也要保持自己的稳定状态。"

"哇,好浪漫的解释!"化妆师惊叹,"谁送的呀?这么特别。"

沈青梦笑而不答,只是小心地把保温杯放进自己的随身包里。

当天中午休息时间,沈青梦给新保温杯拍了张特写,特意对焦在那行薛定谔方程上。配文:

"来自某'不确定'人士的'确定'关怀。[咖啡][爱心]"

发完朋友圈,她往杯子里倒了热水,捧着暖手。钛合金导热性能极佳,温度恰到好处地传递到掌心,不像普通保温杯那样烫手。她突然意识到,这可能是顾宸言特意选择的材质——科学家连送保温杯都要考虑热力学效率。

手机震动,显示有一条新点赞。点开一看,那个几乎从不互动的星云头像赫然出现在点赞列表里。沈青梦咬着下唇,把手机按在胸口,像个收到暗恋对象回应的中学生。

国家科学院,顾宸言的电脑屏幕上开着三个窗口:微信聊天记录、沈青梦朋友圈截图、以及一个名为"SQM-情绪反馈"的数据表。

他在"保温杯礼物"一栏输入以下观察记录:

- 反馈时间:2.7小时(较平均响应时间缩短63%)

- 表达方式:视觉分享+隐喻性文字(符合其艺术思维特征)

- 情绪效价:正向(使用[爱心]表情符号)

光标在"后续计划"一栏闪烁。顾宸言推了推眼镜,输入:

"维持当前互动频率。考虑引入更多跨模态刺激(如触觉、嗅觉)观察反应。"

保存文档后,他点开沈青梦朋友圈的照片,放大查看保温杯上的刻痕。激光雕刻的精度达到了0.1毫米,完全符合他的要求。这个方程式是他亲自挑选的——既是量子力学的基础,又暗含"观测导致波函数坍缩"的隐喻。

就像他的观察,正在影响她的情绪状态。

顾宸言关掉所有窗口,从抽屉里取出一个笔记本。翻开最新一页,上面记录着各种音乐对大脑不同区域的影响图谱。在巴赫大提琴组曲旁边,他画了一个小小的星号,备注:"SQM正向反应显著"。

又一周的深夜拍摄。

沈青梦裹着羽绒服坐在监视器旁候场,手里捧着那个钛合金保温杯。今天的戏份需要她在零下的室外穿着单薄,表演一场长达三分钟的无台词独角戏。

"各部门准备!"副导演喊道。

沈青梦放下保温杯,突然感觉口袋里手机震动。她掏出来一看,是顾宸言的消息:

"BWV 1007 Sarabande。情绪负荷较大时的替代选择。"

下面又是一个音乐链接。

她没有立即点开,但这条消息像一剂无形的强心针。走向拍摄区域时,她的脚步比平时更轻快了些。

"A!"

刺骨的寒风中,沈青梦开始了表演。奇怪的是,这一次她不再感到那么孤独。那个刻着量子方程式的保温杯就放在监视器旁边,而她的手机里,存着一首专门为她挑选的大提琴曲。

就像两个不同频率的振动源,在某个奇妙的维度上,产生了共振。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