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的路,用权谋走向战国

第2章 入儒求学

加入书架
书名:
春秋的路,用权谋走向战国
作者:
土豆有点胖
本章字数:
2564
更新时间:
2025-07-08

榆木镇的硝烟尚未散尽,苏逸便背着破旧的行囊,踏上了前往鲁国的道路。他赤脚踩过深秋的碎石子,脚底磨出血泡,却始终未曾停下脚步。历经半月跋涉,当他终于望见曲阜城墙上飘扬的杏黄旗时,干裂的唇角才微微上扬。

儒家学堂坐落在泗水之滨,朱漆大门上镌刻的 “克己复礼” 西字,在阳光下泛着古朴的光泽。苏逸攥着好不容易凑来的束脩 —— 五块干肉,站在门槛前深吸一口气,跨进了这座承载着无数人治国理想的殿堂。

夫子的讲学声如洪钟般回荡在讲堂:“不学礼,无以立。诸侯若能以礼相待,又何来这连年战火?” 众弟子正襟危坐,手中竹简沙沙作响。苏逸却盯着窗外纷飞的落叶,想起榆木镇的断壁残垣,喉咙发紧:“夫子,若礼义能止战,为何齐国的戈矛仍在屠戮百姓?”

霎时间,整个讲堂陷入死寂。数十道目光如芒在背,苏逸看见同窗们瞪大的眼睛里,写满了震惊与愤怒。夫子手中的戒尺重重拍在案几上,震落几缕花白的胡须:“竖子!周礼乃治国之本,自周公制礼作乐以来……”

“可如今周礼崩坏己久!” 苏逸猛地起身,粗布短打因激动而微微发颤,“齐国践踏盟约时,可曾念及礼义?楚国吞并小国时,可曾遵循礼制?空谈仁义,不过是让百姓继续在战火中煎熬!”

“住口!” 夫子气得面色涨红,“来人,将这狂徒逐出学堂!” 几个身强力壮的师兄立刻上前,架起苏逸往外拖。他挣扎着大喊:“夫子若不愿听真话,与那些掩耳盗铃的诸侯又有何异?”

这一闹,苏逸彻底成了众矢之的。此后的日子里,他的饭食总会莫名少上一半,竹简上时常被泼满墨汁,甚至连夜间休息时,也会有人故意在他床榻边大声诵读《论语》。但最让他难受的,是林修年那复杂的眼神 —— 这位曾在战场上救过他的儒生,如今却只是摇头叹息:“苏逸,你太执着于表象了。”

深秋的雨淅淅沥沥地下着,苏逸蜷缩在柴房角落,就着昏黄的油灯研读典籍。突然,门外传来细碎的脚步声,他警惕地握紧手边的木柴。门被轻轻推开,竟是学堂中年纪最小的师弟,怀里抱着几个冷硬的饭团:“师兄,他们说你不配吃饭…… 但我觉得,你说得对。”

苏逸眼眶发热,伸手接过饭团时,指尖触到师弟掌心的老茧 —— 那是常年握笔抄写留下的痕迹。他突然意识到,这学堂里并非所有人都被教条蒙蔽了双眼。

第二日晨课,夫子讲解 “为政以德”,苏逸再次举手:“以德治国固然美好,可若遇暴君,该当如何?” 不等夫子回答,他便自顾自说道:“郑国子产铸刑书,以法治国,郑国方能在晋楚夹缝中生存;魏国李悝变法,制定《法经》,国力便日益强盛。难道这些不比空谈仁义更实在?”

“荒谬!” 大师兄拍案而起,“法家重刑轻德,有违圣人之道!”

“圣人之道若不能救百姓于水火,要它何用?” 苏逸的声音在讲堂中回荡,惊飞了屋檐下的麻雀。他知道,自己与这里的距离,正随着每一次争辩越拉越远,但他不愿妥协 —— 在榆木镇的战火中发过的誓言,始终如烙铁般烫在心头。

雨不知何时停了,阳光透过窗棂洒在苏逸身上,照亮他倔强的侧脸。他握紧拳头,暗暗发誓:即便被整个学堂孤立,也要找到真正能让天下太平的道路。而这条道路,注定要在质疑与反对声中,一步一步艰难地开辟出来。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