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蚀之尘

第29章 晨光熹微

加入书架
书名:
不蚀之尘
作者:
川岳长弓
本章字数:
2984
更新时间:
2025-07-08

寅时三刻,南江书院的晨钟穿透薄雾。晏尘早己起身,将青布首裰的每一道褶皱都抚得平整。镜中的少年眼下一片淡青——昨夜他翻来覆去,脑海中全是罗槿言裙角扫过青石板的窸窣声。

"《礼记》有云:'礼之初,始诸饮食'。"陈师兄蓬乱的脑袋突然从窗棂边冒出来,"新来的,膳堂再过半刻就只剩粥底了。"

晏尘慌忙跟上,穿过回廊时,晨露打湿了布鞋。膳堂里人头攒动,他捧着粗瓷碗排队,忽然看见罗槿言正在灶台边帮厨娘分粥。少女挽着袖子,一截雪白的手腕上沾了灶灰,却浑不在意。

"张同窗!"她眼睛一亮,舀了满满一勺黍米粥,"给你多加了枣。"

碗底沉着三颗蜜枣,甜得发腻。晏尘捧着碗,觉得渝州的晨雾都透着蜜糖味。

辰时的讲堂坐满青衿学子。罗槿言跪坐在讲席旁的小案前,正将山长要用的《春秋繁露》竹简一一排开。阳光透过格窗,在她睫毛上投下细碎的金影。

"今日讲《郑伯克段于鄢》。"罗山长敲了敲戒尺,"先考校句读。"

晏尘后背一紧。在宁州时,大姐教他读过这篇,说这是"礼崩乐坏之始"。他正犹豫要不要应答,后排突然站起个圆脸书生:"学生愿试!"

"樊世安!"陈师兄在晏尘耳边嘀咕,"他爹是渝州通判,最爱出风头。"

樊世安摇头晃脑地诵读,故意将"不及黄泉,无相见也"读得百转千回。罗槿言突然"噗嗤"一笑,又急忙低头研墨。山长瞪了女儿一眼,却见晏尘举起手:"学生以为,'寤生'当读作'牾生',取逆产之意。"

满堂寂静。罗槿言的墨锭在砚台上打了个滑。

"善。"山长抚须,"宁州张氏,家学渊源啊。"

日头西斜时,晏尘在藏书阁后找到罗槿言。少女正踮脚去够高处的《水经注》,腰间环佩叮当作响。

"我帮你。"晏尘伸手,衣袖擦过她的鬓角。取书时,他发现竹简上积灰被手指抹开一道——显然常有人翻阅。

"你竟读这个?"他讶异。在宁州,连大姐都少涉猎地理志。

罗槿言抱紧竹简:"渝州往北三百里有座铁索桥,是前朝女将军修的。"她眼睛亮晶晶的,"我才不要学他们整日'之乎者也'。"

远处传来哄笑。几个学子围着樊世安,正朝这边指指点点。晏尘突然想起陈师兄的话:"山长女儿及笄两年了,提亲的踏破门槛——可她说,要嫁就嫁能带她走遍《水经注》的人。"

戌时的灯火映着《九章算术》残卷。晏尘正在核算"均输"题,忽听隔壁斋舍吵嚷。樊世安带着酒气的声音格外刺耳:"罗山长装清高,还不是想把女儿塞给学政大人当儿媳?"

砚台"砰"地砸在墙上。晏尘冲出去时,看见罗槿言站在廊下,月白衫子被泼了半幅墨汁。

"我爹若肯攀附,"她声音发抖,"我早就是秀才了!"

晏尘脱下外衫递过去,触到她冰凉的指尖。夜风里,他闻到她发间淡淡的桂花油香,混着墨的苦涩。

"槿言三岁能诵《千字文》,十岁通《论语》。"罗山长在灯下擦拭一方古砚,"去年她偷偷去考童试,被学政当场逐出——说女子进学有伤风化。"

晏尘盯着砚上"宁州张氏"的暗款——这竟是大姐用过的旧物。

"令姐的文章,我拜读过。"山长突然推过一封信,"刘修儒先生来信,说《选举志》修订己有眉目。"

信纸在晏尘手中簌簌作响。月光透进来,照见那句:"女子入会试之议,己得首辅默许,须得等待"

次日清晨,晏尘在膳堂堵住罗槿言。

"你看!"他抖开舆图,"从渝州往北,经甘州、秦州,确实有座铁索桥。"朱砂笔圈出的路线蜿蜒如蛇,"等大姐她们改了律法,我带你去看。"

罗槿言指尖抚过图纸,突然"呀"了一声——她摸到图边小字:"张晏清注,宣和十七年"。

"你大姐......"她抬头,发现少年耳尖通红。

晨钟又响,惊起满树麻雀。陈师兄蓬头垢面地跑来:"快!今日考《禹贡》,樊世安那厮又抢答了!"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