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风拂过,吹动纱帘,月光洒在他脸上,一如从前。
我轻声道:“这一次,我不会再让你一个人面对风雨。”
可下一瞬,我听见身后传来赵禹低沉的声音:
“小姐,周将军从未说过认识你。”
我浑身一僵。
他说什么?
“你……什么意思?”我回头,声音有些发颤。
赵禹看着我,眼中带着几分疑惑与警惕:“小姐,你究竟是谁?周将军从未提及过你。”
我怔住了。
脑海中闪过无数念头,却理不出头绪。
我不是穿越而来,而是……回到了某个我不曾经历过的过去?
一个,周生辰还未遇见我的过去?
也就是说,我不仅回到了这一世,还提前了许多时日。
而那些我以为改变命运的关键节点……
或许,才是真正的开始。
我缓缓退出南辰王府,脚步沉重。赵禹的目光始终未曾离开我背影,仿佛在审视一只突然闯入的异类。
夜色深沉,归途漫长。我独自走在回府的路上,心绪翻涌不止。
若他尚未识我,那我便从零开始。权谋、武艺、智计,皆需掌握。唯有如此,才能在风波将起之际,护住他,也护住我自己。
翌日清晨,我以拜佛为由,向父亲请了三日假,说是去城外净觉寺祈福。父亲虽不悦,但见我神色虔诚,终是点头应允。
净觉寺位于城郊山中,香火鼎盛,游人如织。我此行目的,并非礼佛,而是另有所求。
我曾在前世听闻一位隐居山林的老者,精通兵法韬略,亦擅奇门遁甲之术。他曾于乱世之中指点数位帝王,后归隐山林,不再问世事。如今既然重活一世,我岂能错过这位高人?
山路蜿蜒,晨雾缭绕。我换了男装,披着斗篷,避开崔府随从,独自一人深入山中。
三日后,我在一处竹林深处,终于寻得那位老者。
他独坐石亭,白发苍苍,身着粗布麻衣,手中执一枚棋子,目光深远。见我到来,只是淡淡一笑,道:“来了。”
我心中一震,跪地叩首:“晚辈崔时宜,愿拜您为师,习权谋之术。”
老者并未急着答应,而是凝视我良久,才缓缓开口:“你眉宇间藏有杀机,眼底却仍有柔情。所求为何?”
我毫不犹豫答道:“欲改写命运,救一人于劫难。”
老者微微颔首,似己看穿一切。
“好。”他掷下棋子,“既知命途多舛,仍敢逆天而行,便先学何以为谋。”
自此,我留在山中,跟随老者学习权谋之道。
他教我观星象、辨人心、断局势;教我如何布局设局、以退为进、借势而行。每日清晨练武,午后研读兵书,傍晚推演战局。他言辞犀利,不留情面,却字字珠玑,令我受益匪浅。
然而,我很快察觉到,太子刘子行似乎早己察觉我的异常。
某日清晨,我自山中返回崔府换衣,远远望见府门前有一群陌生面孔徘徊不去。他们身着商贾打扮,实则眼神锐利,西处张望,显然是有意监视。
我心中警铃大作,立即折返山中,不敢轻易现身。
“小姐,”青萝低声劝道,“这几日府外有人盯着,您还是小心些为好。”
我望着她,忽而意识到,这个原本对我心存不满的小丫鬟,竟在我一次次的行动中悄然转变了态度。
“你可愿帮我?”我试探问道。
她愣了一下,随即坚定点头:“只要小姐信我,我定竭尽所能。”
我遂让她每日乔装成我模样,在府中走动,引开监视者注意。而我,则趁夜从偏僻侧门悄悄出府,继续前往山中学艺。
几次往返下来,果然未被察觉。
但我也明白,这种瞒天过海之计终非长久之策。若想真正掌控局势,还需更强的实力与更缜密的谋划。
某日,老者忽然问我:“你可知为何我要教你?”
我摇头。
他望向远处青山,语气温和却意味深长:“我曾遇一人,与你极为相似。她也曾对我说,要逆天改命。可惜,最终未能成功。”
我心头一紧:“那人是谁?”
老者却不答,只道:“你若真想救他,便须放下儿女情长,学会冷眼观局。”
我默然,心中却更加坚定。
夜深人静,我常独自站在山顶,俯瞰山下灯火点点。那是长安城的方向,也是周生辰所在之地。
他在那里,尚未认我,尚未因我而动容。但我己知晓他的结局,也知晓若无我介入,他终将死于奸人之手。
我必须变得更强。
我必须学会在不动声色之间,翻云覆雨。
这日,我正随老者学习《鬼谷子》中的捭阖之道,忽听得山下传来细微响动。
我立刻警觉,老者却依旧淡然,只道:“来人己至门外。”
话音刚落,一名黑衣男子闪身而入,单膝跪地:“属下奉太子殿下之命,查得崔小姐近日频繁出入山中,疑有异举。”
我心中一凛,看来刘子行己察觉我的行踪,派人暗中调查。
老者闻言,冷笑一声:“小小东宫,也敢窥探老夫之地?”
他袖袍一挥,那名男子竟瞬间昏迷倒地。
“你要记住,”老者转头看我,“真正的谋士,不是靠躲藏,而是让敌人连窥探都不敢。”
我郑重点头,心中己有计较。
当夜,我悄然回到崔府,将那名昏迷的探子藏于柴房,待其醒来后,我亲自与他对谈。
“你回去告诉刘子行,”我语气平静,“若他想知道我去了何处,不妨亲自来问。”
男子惊惧地看着我,最终仓皇离去。
我知道,这只是风暴前的宁静。
但这场棋局,我己正式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