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之上

第12章 概念的等价交换

加入书架
书名:
定义之上
作者:
冰刀刀
本章字数:
4200
更新时间:
2025-06-30

那股狂喜,像一股灼热的岩浆,在他的血管里奔流了足足十分钟,才渐渐冷却下来。

言知瘫靠在椅子上,大脑因为过度的兴奋而嗡嗡作响。他看着桌上那本《词与物》,又看了看手中那块恢复了冰凉和沉默的石板。他知道,自己人生的前二十西年,那些看似无用的、在故纸堆里的求索,都在此刻,被赋予了全新的、也是最重大的意义。

他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恐惧这份力量的受害者。

他成了一个研究者。一个,以整个“现实”为实验对象,以“哲学”为手术刀的,独一无二的研究者。

狂喜之后,一种属于学者的、近乎于本能的冷静,重新占据了他的大脑。

他意识到,仅仅找到“钥匙”,是远远不够的。他需要做的,是绘制一幅完整的“地图”。一幅,关于这块石板,关于这份力量的,完整的操作地图。

他需要更系统,更严谨,更安全的实验。

他拿起那个空白的日记本,就是那本被他亲手抹除过字迹的“无字碑”,翻开了新的一页。这一次,他不再是记录罪证,而是在撰写一份,真正的,实验日志。

他拿起笔,在第一行,写下了几个大字。

“‘概念干涉’基本规律猜想。”

然后,他开始在下面,列出他的推论。

“一、关于损耗:‘损耗’的大小,与‘定义’的复杂度,以及对现实世界的‘扰动’程度,成正比。”

他在这句话下面,画了一条横线,然后,写下了两个案例。

“案例A:创造黄金。定义复杂度:极高(涉及原子结构、物理性质、经济及文化属性)。现实扰动:极大(无中生有,创造物质)。损耗结果:流鼻血,剧烈头痛,濒临昏厥。”

“案例B:修改字母‘A’的‘所指’。定义复杂度:中等(涉及符号学链接,信息篡改)。现实扰动:极小(仅在‘解读’层面生效)。损耗结果: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写到这里,他停了下来。一个全新的理论,像一道闪电,劈开了他脑中的迷雾。

“二、等价交换原则。”

他写下了这几个字。他觉得,自己可能,触碰到了这套“系统”最底层的,一个核心法则。

所谓的“损耗”,或许,并不是一种纯粹的、单向的付出。

它更像是一种“交换”。

他想要从这个世界上,“拿走”什么,或者,“添加”什么,就必须,付出等价的“东西”作为交换。而当他没有指定“祭品”时,系统,就会默认,从他自己身上,抽取这个“代价”。

创造黄金,需要巨大的能量和信息。于是,系统从他的身体里,抽取了大量的“生命力”。

而修改一个符号的意义,所需要的信息量,微乎其微。所以,他付出的代价,也就可以忽略不计。

这个猜想,让言知感到一阵不寒而栗,却又有一种奇异的、属于“理科生”的兴奋。因为,如果这个猜想成立,就意味着,这份力量,不再是纯粹的、不可理喻的“神迹”。它,同样,遵循着某种形式的,“能量守恒定律”。

它,是可以被理解,被计算,甚至,被利用的。

言知需要验证这个猜想。

他不能再创造黄金。那个代价,他付不起第二次。他需要一个中间项。一个既能对物理世界产生影响,但又不至于让他当场猝死的实验。

他把目光,投向了桌上那杯,早己凉透了的白开水。

他要做的,不是把水变成别的东西。

他要做的,只是,改变它的一个“属性”。

比如,温度。

他要让这杯常温的水,变“冷”。

他握住了那块黑色的石板,另一只手,则触碰着那个冰冷的玻璃杯壁。

他闭上了眼睛。

这一次,他的“定义”过程,无比清晰,无比严谨。

他没有去“想”那个模糊的,“冷”的概念。

他开始,从更底层的,物理学的角度,去下达指令。

“定义:我手中这杯水,其内部,水分子的平均动能,正在,以一个可控的速率,开始,降低。”

“定义:其热能,正在,向外界,发生转移。”

他把自己的精神,高度集中在这两个定义上。他感觉自己,像一个最高明的黑客,正在用最简洁的代码,去修改这个世界的“底层参数”。

精神被抽离的感觉,再一次出现。

不强烈,但很清晰。像是一阵轻微的、持续的头晕。

他能承受。

然后,他感觉到了。

他清晰地感觉到,他左手触摸着的那个玻璃杯,它的杯壁,正在,以一种不正常的速度,迅速变凉。一层薄薄的水雾,开始在杯壁上凝结。

成功了。

他睁开眼睛,看见杯子里的水,甚至,己经结上了一层薄薄的冰。

而他的代价,仅仅,是感到了一阵轻微的、可以忍受的头晕目眩。

他的猜想,被证实了。

然而,就在他为自己的成功,感到一阵狂喜的时候。

他忽然,察觉到了另一件,更怪异,也更重要的事情。

他的右手。

那只,握着黑色石板的右手,此刻,竟然,感到一阵温热。

那种温热感,不是错觉。它真实存在,而且,似乎,还在随着左手边那杯水温度的降低,而同步地,在增强。

言知愣住了。

一个全新的,让他感到头皮发麻的认知,浮上了水面。

他所定义的,那部分从水中“转移”出去的“热能”,并没有,凭空消失。

它们,被这块石板,吸收了。

然后,又以某种他无法理解的方式,传递到了,他的手上。

这不是“损耗”。

这是“交换”。

是一场,以他自己和石板为媒介,所进行的,最精准的,概念层面的,等价交换。

这块石板,它不是一个单纯的,用来许愿的“神灯”。

它,更像是一个,绝对公平的,炼金术师的天平。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