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第二次征金川故事

第8章 情报之争

加入书架
书名:
乾隆皇帝第二次征金川故事
作者:
离翁随笔
本章字数:
4816
更新时间:
2025-04-06

题记诗曰:

营帐争情报火燃,东西异议各喧阗。

一云碉堡屯兵处,一报山谷积谷川。

忽报敌探营外现,又逢伏计雾中悬。

几经查证明虚实,终破金川奏凯还 。

乾隆年间,大金川地区局势剑拔弩张。清军在征讨金川的进程中,每一步行动都关乎战争的走向,而准确的情报,无疑是制胜的关键。在清军的情报营内,气氛紧张得如同即将点燃的火药桶,一场激烈的争论正在上演。

宽敞却略显昏暗的营帐中,烛火摇曳,将两名情报官的身影拉得忽长忽短。左边的情报官姓张,身形瘦削,一双眼睛透着精明。此刻,他涨红了脸,脖子上青筋暴起,大声吼道:“我得到的情报才可靠!据我线人所言,金川兵主力集中在东边的碉堡群,我们应重点进攻那里。只要拿下碉堡群,就能重创金川兵的有生力量,这场战事指日可待!”

坐在右侧的王情报官,身材魁梧,满脸络腮胡。他不屑地冷哼一声,针锋相对道:“荒谬!我多方查证,金川兵的粮草囤积在西边山谷。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我们先摧毁他们的粮草,断其补给,让他们不战自乱,才能事半功倍。贸然进攻碉堡群,只会陷入金川兵的陷阱,徒增伤亡!”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互不相让。营帐内的空气仿佛都被点燃,弥漫着浓浓的火药味。随着争论愈发激烈,其他情报人员纷纷投来担忧的目光,却无人敢上前劝阻。最终,这场争论闹到了主帅温福面前。

温福端坐在帅椅上,面色凝重。听完两人的汇报,他眉头紧皱,陷入沉思。营帐内一片寂静,所有人都屏气敛息,等待着主帅的决断。良久,温福缓缓开口:“如今情报混乱,若贸然行动,后果不堪设想。稍有差池,不仅会让士兵们白白送命,还可能影响整个战局。”

就在这时,营帐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名士兵匆匆跑来,神色慌张,单膝跪地禀报道:“将军,有消息传来,金川方面似乎也在派人刺探我军动向。就在昨日,有几个形迹可疑的人在营地附近出没,我们的巡逻队前去搜查,却一无所获。”

温福脸色一变,心中暗忖:看来金川兵早有防备,这情报之争背后,说不定还有金川人的阴谋。他沉思片刻,果断下令:“传令下去,加强营地戒备。从现在起,所有出入营地的人员都要严格盘查,不得有丝毫懈怠。同时,再派几路人马,深入打探情报。务必搞清楚敌军的真实部署,不可轻信片面之词。”

为了确保情报的准确性,温福决定让张、王两位情报官各率一队人马,分别前往东边碉堡群和西边山谷探查。出发前,温福严肃地叮嘱道:“此次任务事关重大,你们务必小心行事。若有差池,军法处置!”两人领命后,各自带领手下,趁着夜色出发了。

张情报官带着一队精兵,小心翼翼地朝着东边的碉堡群摸去。一路上,他们避开了金川兵的巡逻队,顺利抵达碉堡群附近。借着月光,张情报官看到碉堡群内灯火通明,人影晃动,似乎有不少士兵驻守。他心中暗自得意:看来我的情报没错,只要回去禀报将军,定能立下大功。

就在他准备撤离时,突然听到碉堡内传来一阵奇怪的声音。他示意手下潜伏下来,仔细聆听。原来,金川兵正在商议如何应对清军的进攻,他们提到东边的碉堡群只是诱饵,真正的主力和粮草都藏在西边山谷。张情报官大惊失色,意识到自己差点中了金川人的圈套。

与此同时,王情报官也带着人马来到了西边山谷。山谷中弥漫着浓浓的雾气,让人看不清前路。他们小心翼翼地前行,突然发现前方有一群人正在搬运粮草。王情报官心中一喜,正准备下令出击,却又觉得事有蹊跷。他示意手下隐蔽起来,观察动静。

果然,没过多久,山谷中涌出大批金川兵,将王情报官等人团团围住。原来,这也是金川人的陷阱,他们故意让王情报官发现粮草,引清军上钩。王情报官暗暗叫苦,后悔自己太过轻敌。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张情报官带着人马及时赶到,从背后突袭金川兵。金川兵腹背受敌,顿时乱作一团。

经过一番激战,清军成功突围。张、王两位情报官回到营地,将探查的结果如实禀报给温福。温福听完,长叹一声:“看来金川人诡计多端,这情报之争差点让我们铸成大错。”他沉思片刻,决定改变作战计划,集中兵力攻打西边山谷,同时设下埋伏,防备金川兵的反扑。

在接下来的战斗中,清军凭借准确的情报,成功摧毁了金川兵的粮草囤积地,打乱了他们的部署。金川兵失去了补给,士气低落,最终被清军击败。这场情报之争,也让清军上下深刻认识到,在战争中,情报的准确性至关重要,任何一个疏忽都可能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

经此一役,清军在情报收集和分析方面更加谨慎,为后续的战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张、王两位情报官,也从这次事件中吸取了教训,明白了团队协作和深入调查的重要性。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将继续为清军的胜利贡献自己的力量。

情报争战赋

维乾隆之盛岁,值金川之扰攘。王师西指,欲靖边荒;烽火东燃,遂兴兵仗。于时情报之司,乃战事之要枢;虚实之讯,系胜负之衡杠。清军情报营帐之内,争端忽起,波澜遂扬。

二吏纷纭,各陈己见。一吏言东,坚称碉堡屯劲旅;一官语西,力证谷壑储粮馔。面赤颈粗,声高词悍。互不相下,如矛戟之对峙;各执一词,似水火之难缓。乃诣主帅温福,以决是非之断。

温帅凝眉,沉思未判。曰情报之淆乱,若贸然之征缮,兵凶战危,祸将难挽。斯时一卒驰入,急报敌谍窥瞰。温帅色变,即颁军令,饬营地之警备,遣多路之探侦,务得敌情之真,勿蹈奸谋之陷。

于是张王二吏,各率麾下,分赴东西,以探虚实。张吏夜趋碉堡之侧,见灯火之明灿,人影之攒簇,方自欣喜,以为得实。俄闻堡内密语,始觉中敌之诈术,实为诱我之饵物。

王吏亦抵西谷,雾霭弥漫,朦胧难睹。遥见粮草搬运,方欲进击,忽觉事有可虞。未几,伏兵骤起,将其困堵。危困之际,张吏援兵突赴,两面夹攻,敌始惊怖。突围之后,共归营幕。

具以实情,回禀温督。帅乃定计,移师西谷。设伏出奇,一战而克。破敌之粮储,挫贼之锐锷。自是军威大振,边尘渐落。

嗟乎!情报之重,可比千钧。片言或误,全局将倾。此战之鉴,后世当铭。惟精惟慎,乃保泰宁。

要知后事如何请听下文分解!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