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离开许久的赵沐泽终于处理好了“嘉宴”的事情,回到了“苏记”。
他本以为回归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到“苏记”后厨。可没想到,苏清兰直接把他拉到办公室,请教马上要到的采访摄制该怎么应对。
毕竟赵沐泽作为“嘉宴”的总经理,各种访谈应对过不知凡几,哪怕是舆论危机也处理过两三回的。
看着拿着自已手写采访稿、一脸紧张纠结的苏清兰,赵沐泽难得有些好笑。
这还是第一次,他在向来运筹帷幄的苏清兰脸上看到这种表情。
也是在这时,赵沐泽突然有了苏清兰也只是同龄人的实感。
轻笑着摇了摇头,赵沐泽接过苏清兰的稿子,逐一告诉苏清兰哪里可能会引起误解,哪里改一下说法会更比较好。
苏清兰一边点头一边做笔记,心里不停感叹自已真是挖到了宝。
另一边,兰飞明几人也挪出了午休时间,聚在一起互相帮忙讨论各自准备的采访稿。
其实,本来像李招娣几人是准备放弃这次采访,这对她们来说属实难度太大。
后来,还是杨佳佳不经意的一句话点醒了她们,如果每次遇到困难就放弃,以后还怎么在苏清兰需要的时候给她帮忙呢?
苏清兰既然教给了她们珍贵的手艺,让她们每个人各自负责一个品类,还付了高额的报酬,她们就要表现的对得起苏清兰这份付出。
没理由让苏清兰每次迁就他们。
他们总是需要学着立起来,甚至要更快更努力的成长,这样才能不一直在苏清兰的庇佑下享福,才能有朝一日,反过来为苏清兰遮风挡雨。
而这转变的第一步,首先就是要走出舒适区,应对好这次采访。
而兰飞明几人的付出也都收到了回报。
至少在几天后,电视台播出的采访里,兰飞明几人各个满脸自信阳光,谈起各自负责的美食眼神闪闪发光,整个人都格外耀眼。
而在临水县把采访视频放到网上,开始让官媒大力推广的时候,更是取得了比所有人预想中更为热烈的反响。
之前大众对于“苏记”只是有个模糊的概念,那里好像东西还不错。
不过,也就仅限于此。
可看了这次采访视频,人们突然发现,“苏记”的最大魅力并不在于美食,而在于独特的人文关怀。
这一点,从“苏记”员工的招聘上就能看出来,一般的店是不会招赵美芳这样年纪大的员工,也不会招李永强这样受过重伤胳膊没那么好使的员工,甚至对于李招娣这样没什么学历文化的员工也是各种挑三拣四。
但是,在“苏记”,他们不仅得到了工作,更得到了重用,每个人的薪资更是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福利待遇在整个行业那都是独一份。
随着越来越多的关注,有许多赵美芳等人身边的亲戚邻居开始在网上爆料,店里这些老员工的背后故事也展现在众人面前。
这种洋溢着默默温情的故事,这种带着宿命味道的救赎,狠狠戳中了许多人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那部分。
于是,一时间,各种有关“苏记”的好评火爆全网。
巨大的流量带动之下,许许多多主播开始奔赴“苏记”探店体验,只要话题带上“苏记”,势必会迎来一波巨大流量。
而这些疯狂的人流,也终于让临水县的普通大众体验了一把旅游城市的快乐。
天呀,这开门就有客,每天都能挣钱的日子可太舒坦了。
一时间,“苏记”真的成为了临水县的一张新名片,还是众人都在努力维护、与有荣焉的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