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草事关民生,只要有波动,户部都会收集数据,上达天听。
皇帝知晓后,一边命令户部平抑粮价,一边命令速速从江南调粮,以满足京城百姓的需要。
只是远水解不了近渴,运河上冻,江南的粮食一时没办法调来,也就暂且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其实市面上的米粮总数,还是能够满足大半月的所需的,再稍微节约一点,吃个一月也没问题。
但人心慌张,如果市面上粮食不足,老百姓就忍不住想要多买点,再多买点,囤在自家才能安心。一个人买完铺面的库存,剩下的人就买不到,再一传十十传百,就容易引发抢购风潮,再加上从中间涨价谋利的奸商,一下子就显得整个市面都没粮了。
所以想平抑粮价,除了调粮,还要树立百姓的信心,表彰仁商,惩处奸商。
一查之下,平安粮铺顺利进入皇帝的视线中,背后的东家是七皇子,当然也被皇帝知道了。
皇帝龙颜大悦,自家人办事大气爽快,真是给自家长脸,都是自个教导有方啊。
七皇子被叫到御前还一脸懵,反省最近是不是做错了什么,又要挨训斥。
没想到父皇一阵夸赞,夸的他都不好意思了,他也不敢随便应承,只得含糊说,这事他只是起了个章程,具体办事的是皇子妃。
“文正公的家学渊源,还是让人信服的。”皇帝很高兴,即刻召见了七皇子妃。
七皇子妃沈如璧同样忐忑,还以为自已不经意犯了什么错,引的皇帝龙颜大怒,亲自训斥。为了做足准备,她偷偷跟传旨的小太监打听,小太监说,是为了粮铺的事。
难道是为了皇家不能经商的事?七皇子妃慌了。不让经商是为了不与民争利,虽然勋贵家中基本都没把这条律法当回事,假托亲戚和朋友的名义,经商做的风生水起,赚的盆满钵满。
可要是拿到台前来说,终究还是个错处,七皇子妃咬着牙,准备一力承担,只说自已妇道人家不懂事贪图金银,可不能影响到娘家和七皇子。
所以皇帝刚提到粮铺的事,七皇子妃已经惶恐跪下,叩拜请罪,只说自已愚笨犯了忌讳。
皇帝哈哈大笑,“老七家的何必害怕,朕今天是来夸你的。”
然后才说起平安粮铺平价卖粮,稳定局面的功劳。
七皇子妃起身时,后背都是冷汗,她悄悄擦汗,表情恭敬,聆听皇帝的夸奖,随声附和。
皇帝夸完了,沉吟着想要赏七皇子妃点什么,又想起她已经是一品皇子妃,赏无可赏。
再看七皇子,主意打定,“老七,你跟着户部的章大人,一起处理这次平抑粮价的事,你做副手,也好跟章大人多学学,万万要小心认真,事情办妥当。”
章大人是户部侍郎,跟他办事岂不是能去户部?飞来一块馅饼,直接把七皇子砸晕,他满脸晕红,连忙谢恩。
他身上没有任何差事,这次居然拿到跟章大人一起办差的机会,就算是副手,至少也走进官场第一步,对吧?
回去路上,七皇子牵着皇子妃的手,含情脉脉,“家有贤妻,真是胜过万千谋士,我真是有福气,能娶到如璧这样的贤妻。”
“这都是我该做的。”七皇子妃轻轻靠到他怀里,两人之间温情脉脉,更胜往昔。
气氛刚好,皇子妃才说,“进宫前我担心是问罪,没敢多说,其实这事,也有秦氏的功劳。”
她把清理陈粮,秦氏建议她暂且留下到春耕再卖的事说了,如果不是这样的机缘巧合,她们就是想卖粮,都没的卖。
七皇子听完,也觉诧异和运气,“她也是个福星,这么偶然的机会也让她碰上了,功劳我记下了。”
七皇子妃嗔道,“哪儿能光记下,殿下应该重重赏她才对。”
“好好好,赏!”七皇子想到自已新到手的差事,意气风发,挥斥方遒,只觉得人生一片光辉灿烂。
男人的事业就是他们的勋章,忙起来三天三夜不睡都起劲,自然而然的,就没时间去百花楼了。
七皇子妃真是松了一口大气,这也算是一举两得了,只要时间久,关系就慢慢断掉。
二人分别厚赏了秦令怡,七皇子赏了许多贵重摆件,什么和田玉鸡血石,都是名家雕工,异常罕有,皇子妃赏的是名贵首饰,金的玉的都不算贵重,最稀罕的还是一块翠的发绿的翡翠原石,应该是最顶尖的帝王绿,原石的分量都足够打造一整套的头面了。
这么大的手笔,秦令怡拿着赏赐都烫手,连忙找人打听,知道是七皇子拿到新差事,才能安心收礼。
那这礼物她收着,是真心安理得。七皇子若是把差事办好,顺理成章就能进官场,那才是千金不换的好东西。
大皇子和太子彼此争斗不休,老皇帝对底下的皇子爵位就吝啬,大概也是想等到新帝登基,再施恩惠下吧。
总之,七皇子拿到的机会,难得。
理清关系后,秦令怡顾不上赏赐,想到,更巧妙的机会,送上门了!
她让爹收集了大概两间铺子的粮食库存,本来是打算顺手赚一笔快钱,一出手,五万变十万,就算有人问起,两间铺子的数量也不算太多,不能说可疑。
可现在,与其赚银子,不如给自已赚一块仁商的招牌,就是秦家以后的金字护身符。
秦令怡立刻抓起笔,飞快写信告知爹目前的状况,让他见机行事,在最恰当的时机,献上那批粮草。
相信凭着爹对时机的把控,不会让秦令怡失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