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穿越后,王者归来

第079章 物以稀为贵

加入书架
书名:
我穿越后,王者归来
作者:
星空散人
本章字数:
4842
更新时间:
2025-06-17

"你的针法很特别,"邓红英收起手机,"我在古籍上见过类似描述,但以为早就失传了。"

陈青文心跳加速:"什么古籍?"

"《黄帝内经》的注疏本里提到过'天罡三十六针',但具体手法..."邓红英突然住口,警惕地看着他,"你从哪里学的?"

陈青文不知如何回答。

"家传的。"他含糊其辞,"我爷爷的爷爷是游方郎中..."

邓红英明显不信,但没再追问。她转而观察起药柜里的药材,突然皱眉:"你的当归放错位置了,应该放在补血药区,而不是活血化瘀区。"

"我觉得当归既能补血又能活血,"陈青文反驳,"放在这里更合理。"

两人争论了十分钟中药分类学,谁也说服不了谁。

最后邓红英气呼呼地说:"至少把你的黄芩和黄芪分开!外行人看了会搞混!"

陈青文正要反驳,门口风铃又响了。一个捂着腰的老大爷蹒跚而入:"大夫,我这老腰突又犯了,能治吗?"

陈青文瞬间换上职业微笑:"当然可以,大爷您先坐下。"他转向邓红英,压低声音,"要旁观就帮忙,不帮忙别碍事。"

出乎意料的是,邓红英没走,反而主动帮老人登记基本信息。

陈青文则专注地为老人把脉——虽然脑海中那些"望气"的技巧很神奇,但传统诊断方法也不能丢。

"腰椎第西节轻微错位,压迫坐骨神经,"他边说边写病历,"先做针灸缓解疼痛,再开些活血化瘀的药。"

治疗过程中,陈青文能感觉到邓红英灼热的视线。

每当他下针,女孩就会不自觉地前倾身体,似乎想看清每个细节。

奇怪的是,他并不反感这种"监视",反而有种被认可的满足感。

老人治疗后明显轻松多了,痛快地支付了268元(针灸加药费)。

临走时还连连道谢:"陈大夫手艺真好!我回去跟老伙计们说说!"

送走老人,陈青文和邓红英不约而同地长舒一口气,然后相视一笑。

"你手法确实不错,"承认,"但药材分类真的有问题。"

"你理论知识丰富,"陈青文回敬,"但临床经验不足。"

两人又争论起来,但气氛己经不同。最后邓红英看了看表:"我该回学校了。不过..."她犹豫了一下,"我对你的针法很感兴趣,周末能来观摩学习吗?"

陈青文心跳突然加快:"随你。不过要收学费。"

"多少?"邓红英警惕地问。

"帮我整理药材柜。"陈青文咧嘴一笑,"顺便纠正我的'错误分类'。"

邓红英翻了个白眼,但嘴角微微上扬:"成交。"

她离开后,陈青文锁上诊所门,把今天的收入——总共416元——数了三遍。

他把钱锁进抽屉,又忍不住拿出来再数一次。纸币的触感如此真实,让他有种久违的安全感。

晚上九点,陈青文在诊所后间的小床上辗转反侧。

他掏出手机,搜索"天罡三十六针",结果寥寥无几。唯一有价值的信息是一篇论文摘要,作者赫然是"省中医药大学邓红英"。

他犹豫许久,还是添加了邓红英的微信。验证信息他只写了三个字:"当归性温。"

对方几乎秒回:"味甘苦,归肝、心、脾经。还没睡?"

陈青文看着屏幕,嘴角不自觉上扬。他突然意识到,这是山体滑坡后,第一次有人和他讨论专业问题,而不是把他当作"那个可怜的幸存者"。

窗外月光皎洁,照在"芝薇医馆"的招牌上。

陈青文摸着口袋里实实在在的钞票,感到一种久违的、踏实的前进动力。

"左边点,再左边点...过了!回右边一点点!"

陈青文站在梯子上,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双手举着"芝薇医馆"的木质招牌,小心翼翼地按照邓红英的指挥调整位置。

清晨的阳光照在招牌上,那西个烫金大字闪闪发亮。

"好了!就这个位置,固定吧!"邓红英在下面仰着头,一只手扶着梯子,另一只手遮在眼前挡阳光。

陈青文从口袋里掏出螺丝刀,将招牌牢牢固定在门头上。

爬下梯子后,他退后几步,和邓红英并肩站着欣赏他们的杰作。

"不错吧?"陈青文用袖子擦了擦额头,"这木头是实打实的红松,比那些塑料牌子强多了。"

邓红英撇撇嘴:"花了两千三,就为了这块木头。要我说,做个亚克力的能省一半钱。"

"这你就不懂了,"陈青文掏出钥匙打开医馆的玻璃门,"门面是给病人的第一印象,得让人觉得专业、可靠。"

他顿了顿,压低声音,"这样他们才愿意多掏钱。"

邓红英翻了个白眼,跟着走进医馆。五十平米的空间被划分为候诊区、诊疗区和药房三部分。

最里面用布帘隔出一个小空间,放着一张折叠床——那是陈青文现在的"卧室"。

"今天能完工吗?明天可是正式开业。"邓红英把背包放在崭新的问诊桌上,从里面掏出一摞书,《中药学》《针灸大成》《中医诊断学》,整整齐齐地码在桌角。

陈青文拍了拍刚组装好的中药柜:"就差把这些药材分类装进去了。你确定要帮我?周末你们研究生不是有很多课吗?"

"导师去北京开会了。"邓红英己经卷起袖子,露出白皙的手臂。

"再说,我得看着你别把药材放错位置。"她指了指墙角那堆麻袋,"先从最贵的开始,川贝母和藏红花放最上层,锁起来。"

两人忙活了一上午,将一百多种常用中药材分门别类放入药柜的小抽屉。

陈青文坚持按功效分类,邓红英则主张按药用部位分,争论到最后各退一步——柜子左边按部位分,右边按功效分。

中午时分,陈青文从隔壁小吃店买了两碗牛肉面回来,发现邓红英正站在一个小板凳上,往药柜最高处贴标签。

"歇会儿吧,"他把面放在问诊桌上,"下午还得调试煎药机和理疗仪。"

邓红英跳下板凳,鼻尖上沾了一点灰尘。

陈青文鬼使神差地伸手想帮她擦掉,却在半路停住,尴尬地转而去拆一次性筷子。

"谢谢。"邓红英似乎没注意到他的小动作,接过筷子就大口吃起来,"对了,你定价最后怎么定的?"

陈青文从抽屉里拿出一张精美的价目表,上面清晰地列着:

「普通挂号诊金:50元

专家号:168元

针灸治疗:268元/次

天罡针法特诊:888元/次

中药另计,代煎服务加收20%」

邓红英差点被面条呛到:"八百八十八?你真敢要价!"

"物以稀为贵,"陈青文得意地眨眨眼,"整个县城,不,全省能有几个会天罡针法的?"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