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之中,各方势力围绕着储君之位的角逐愈发激烈,而朱梓依旧秉持着明哲保身的策略,在这场权力漩涡的边缘小心翼翼地游走。
然而,局势的发展却远超众人预料,一股新的势力悄然崛起,搅乱了原本就错综复杂的局面。
这日,朱梓的府上来了一位不速之客——翰林院侍讲方孝孺。
方孝孺身材修长,面容清俊,眼神中透着一股书生特有的坚毅与执着。
他踏入王府,见到朱梓后,恭敬行礼道:“齐王殿下,久闻殿下贤名,今日冒昧来访,还望殿下恕罪。”
朱梓心中疑惑,却也热情还礼,说道:“方先生客气了,不知先生此番前来,所为何事?”
方孝孺微微皱眉,神色凝重地说道:“殿下,如今朝廷立储之事悬而未决,局势动荡不安。近日,江南一众文官联合起来,力挺皇孙朱允炆为储君,此事殿下想必也有所耳闻。”
朱梓心中一凛,他虽一首关注局势,但没想到江南文官竟如此迅速地形成一股强大势力,力推朱允炆。朱梓说道:“本王确有听闻,只是不知方先生对此事有何见解,又为何与本王提及?”
方孝孺看着朱梓,目光诚恳地说道:“殿下,江南文官此举,看似突然,实则早有谋划。他们认为朱允炆仁厚善良,颇具乃父之风,若立为储君,必能让大明江山绵延万代。然而,朝中各方对此看法不一,一场风暴恐在所难免。殿下在诸王中素有威望,且行事沉稳,学生以为,殿下不应置身事外,当为朝廷稳定出一份力。”
朱梓心中暗忖,方孝孺虽为一介书生,却敏锐地察觉到局势的严峻,且有意将自己拉入局中。
但朱梓深知其中利害,当下仍不动声色地说道:“方先生,本王明白你的意思。只是立储乃父皇圣断,本王岂敢随意置喙。况且,如今局势不明,本王贸然行事,恐会适得其反。”
方孝孺微微摇头,有些急切地说道:“殿下,事己至此,若再迟疑,恐怕朝廷将陷入更深的混乱。江南文官虽力挺朱允炆,但秦王、晋王等诸位王爷岂会轻易罢休,一场争斗恐怕难以避免。殿下若能出面斡旋,或许能平息这场纷争。”
朱梓心中冷笑,这方孝孺看似为朝廷着想,实则是想借自己的力量巩固朱允炆的地位。
但朱梓不想轻易卷入这场争斗,他说道:“方先生,本王感激你的信任。但此事重大,本王需慎重考虑。还望先生给本王一些时间。”
方孝孺见朱梓态度模棱两可,心中有些失望,但也不好强求,只得说道:“既然如此,还望殿下尽快决断。学生告退。”
方孝孺离开后,陈风从内室走出,说道:“王爷,方孝孺此来,分明是想拉拢您支持朱允炆。江南文官此举,恐怕会让局势更加复杂。”
朱梓微微点头,说道:“本王何尝不知。江南文官势力庞大,他们力挺朱允炆,必定引起其他诸王的不满。但本王此时若卷入其中,稍有不慎,便会成为众矢之的。”
陈风思索片刻后说道:“王爷,我们不妨继续观望。看看其他诸王对此事的反应,再做打算。不过,我们也需做好应对各种情况的准备。”
朱梓认同道:“陈先生所言极是。密切关注各方动向,尤其是秦王和晋王,他们必定不会坐视朱允炆被立为储君。”
正如朱梓所料,秦王朱樉得知江南文官力挺朱允炆后,暴跳如雷。
他在王府中来回踱步,怒声骂道:“一群酸腐文人,竟敢擅自拥立朱允炆。那朱允炆乳臭未干,何德何能继承大统!”
谋士李贤在一旁劝道:“王爷息怒。江南文官此举虽出人意料,但他们势力不可小觑。王爷若此时贸然行事,恐怕会被他们抓住把柄。”
秦王瞪着眼睛,说道:“那依你之见,本王该如何?难道就眼睁睁看着朱允炆夺走本王的皇位?”
李贤说道:“王爷,我们可联合晋王等其他王爷,一同向皇上表明态度,反对立朱允炆为储君。同时,继续拉拢朝中大臣,壮大我们的势力。”
秦王点头道:“好,就依你所言。立刻派人联系晋王,商讨对策。”
在晋王府中,晋王朱棡同样收到了江南文官力挺朱允炆的消息。
他面色阴沉,对谋士张元说道:“张元,这江南文官是想坏我大事。朱允炆若被立为储君,我们之前的努力岂不是白费了?”
张元说道:“王爷,事己至此,我们不能慌乱。秦王那边想必也不会坐视不管,我们可与他联合,共同抵制朱允炆。但我们也要小心,不能让秦王趁机壮大势力,抢了王爷您的风头。”
晋王冷哼一声,说道:“哼,本王自然明白。派人去与秦王联系,就说本王愿与他共商大计。”
而在宫中,朱元璋也听闻了江南文官力挺朱允炆的消息。
他坐在御书房中,眉头紧锁,心中暗自思忖。
太子朱标去世后,他一首为立储之事烦恼。
朱允炆是朱标的长子,生性仁厚,但年纪尚轻,缺乏历练。
而其他皇子,虽各有才能,但始终不如朱标的孩子,他又担心立他们为储君会引发兄弟相残的局面。
这时,太监来报,秦王和晋王求见。朱元璋心中明白他们的来意,说道:“宣他们进来。”
秦王和晋王进入御书房,跪地行礼后,秦王率先说道:“父皇,儿臣听闻江南文官力挺朱允炆为储君,儿臣以为此举不妥。朱允炆年纪尚轻,难以担当大任,还望父皇三思。”
晋王也说道:“父皇,秦王所言极是。如今朝中局势复杂,储君之位关系重大,应立年长且有能力者,方能稳定朝局。”
朱元璋看着两位皇子,心中不悦,说道:“你们的心思,朕岂会不知。立储之事,朕自有考量,轮不到你们在这里指手画脚。都退下吧!”
秦王和晋王心中虽有不甘,但也不敢违抗朱元璋的旨意,只得退下。
数日后,朱元璋经过深思熟虑,最终决定立朱允炆为皇太孙。这一消息传出,京城内外一片哗然。秦王和晋王等人心中不满,但也无可奈何。
朱梓得知此消息后,对陈风说道:“陈先生,父皇立朱允炆为皇太孙,这局势愈发复杂了。”
陈风说道:“王爷,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秦王、晋王等必定不会甘心,日后恐怕还会有变数。我们仍需小心谨慎,暗中积蓄力量。”
朱梓点头道:“本王明白。只是苏门答腊岛那边,与爪哇国的合作受阻,本王需尽快解决此事,不能让那边的局势影响到我们在国内的布局。”
就在朱梓准备着手解决苏门答腊岛的问题时,林羽再次传来消息。
经过一番调查,他们终于查明了谣言的源头,正是阿龙等海盗残余势力在背后搞鬼。
林羽在信中详细说明了情况,并请示朱梓该如何处置。
朱梓看完信后,眼中闪过一丝寒光,说道:“这些海盗,真是不知死活。陈先生,你说该如何对付他们?”
陈风思索片刻后说道:“王爷,既然己查明真相,我们可让林羽将证据呈给哈山王子,消除他的疑虑。同时,让王猛带领联合卫队,务必将这些海盗残余势力一网打尽,以绝后患。”
朱梓点头道:“好,就按陈先生说的办。即刻修书给林羽,让他照此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