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洒落在北线大营,昨夜刚收复失地的将士们还未完全卸下战甲,便听见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一名斥候满身尘土、神情慌张地冲进主营帐外,高声禀报:“大人!敌军残部突然集结,正向我方东侧防线猛扑而来!”
刘罗锅正在案前整理战后部署文书,闻言猛然抬头,眼中寒光一闪,立即起身走出帐外。他望着远方滚滚烟尘,心中己然明白:敌人并未真正溃败,而是蓄势待发。
“传令各营,立刻进入备战状态!”刘罗锅沉声下令,“王德海率第一路迅速布防东侧山谷,李守忠统领第二路守住正面阵地,第三路由我亲自带队,随时准备策应!”
众将领齐声应诺,纷纷奔向各自驻地。片刻之间,整个大营便从胜利后的松懈中惊醒,化作一座铁血堡垒。
与此同时,京城兵部衙门内,气氛骤然紧张。一封来自前线的紧急军报被火速送入皇宫御书房,太监小心翼翼地呈递给正在批阅奏章的乾隆帝。
“什么?”乾隆眉头一皱,迅速翻阅战报内容,脸色顿时阴沉下来,“敌军居然这么快就重整旗鼓?还对北线发起反击?”
身旁的太监不敢出声,只能低头站着。片刻后,乾隆猛地合上奏折,冷冷道:“立刻召集朝议,朕要听听诸位大臣的意见。”
——
半个时辰后,金銮殿内群臣肃立,议论纷纷。兵部尚书李文远站在前列,神色凝重:“陛下,敌军此次反扑来得极快,显然是早有预谋。前线战况紧急,若不及时增援,恐怕北线再度失守。”
“哼。”和珅冷笑一声,站出一步,语气中带着几分讥讽,“李大人此言未免危言耸听。刘罗锅刚刚取得一场小胜,便以为大局己定,轻敌冒进,才导致如今局势逆转。若是当初稳扎稳打,何至于如此被动?”
他的话音一落,几位与他关系密切的大臣纷纷附和:“和中堂所言极是。刘大人虽有战功,但毕竟非行伍出身,临阵指挥恐有疏漏。”
“不错,朝廷用人需谨慎,岂能因一时之胜便委以重任?”
乾隆面色沉静,目光扫过众人,缓缓开口:“刘罗锅在战报中己提及敌军可能反扑,并提前做了防御部署。如今敌军突袭,尚在可控范围之内。你们如此质疑,是否太过武断?”
和珅嘴角微扬,拱手道:“陛下英明,微臣并无质疑之意,只是担忧前线局势,建议重新审视军事调度,以防再出差错。”
乾隆微微颔首,随即看向兵部尚书李文远:“你有何对策?”
李文远躬身答道:“臣以为,应立即调拨两万精兵北上支援,并加强边境防御,防止敌军进一步渗透。”
“准奏。”乾隆沉声道,“即刻拟旨,命八旗军两万兵马星夜启程,务必尽快抵达北线。”
——
前线战事愈发紧张。敌军主力果然如战报所述,在短短一日之内便攻破三处据点,清军被迫退守至主防线附近。刘罗锅站在高坡之上,遥望战场,眼神冷峻。
“敌军这次攻势凌厉,明显是有备而来。”王德海策马来到他身旁,低声说道,“他们似乎并不急于攻城,而是不断试探我军防线,像是……在等什么。”
“他们在等我们主动出击。”刘罗锅缓缓道,“这是一场诱敌之计,试图引我军深入包围圈,一举歼灭。”
话音刚落,一名斥候飞奔而至,单膝跪地禀报:“大人,属下探查到敌军主力并未全部出动,而是分兵三路,其中一路绕道北面山林,似有包抄之势!”
刘罗锅眼神一凛,立刻下令:“传令王德海,严密防守东侧山谷,不得放一人通过;李守忠坚守正面阵地,切勿轻易出击;另派一支轻骑,绕行北面山林,设伏截击敌军侧翼。”
命令下达,全军迅速调整阵型,严阵以待。
——
此时,敌军主帅所在的临时营地内,气氛凝重。
“将军,刘罗锅并未中计,反而收缩防线,按兵不动。”副官低声道,“我们的计划恐怕难以实施。”
坐在主位上的魁梧男子冷笑一声:“刘罗锅果然不是易与之辈。不过,既然他己经察觉我们的意图,那我们就换个方式。”
他站起身,走到地图前,手指划过一条蜿蜒路线:“命令左翼部队加快速度,绕行东侧山谷,制造更大压力。同时,让右翼佯攻正面阵地,逼迫刘罗锅分兵应对。”
副官迟疑道:“可是这样一来,我们的兵力会更加分散……”
“放心。”敌军主帅目光森冷,“刘罗锅越是谨慎,就越容易陷入被动。只要我们持续施压,他迟早会露出破绽。”
——
夜色降临,北线战场弥漫着一股压抑的气息。
刘罗锅站在主营帐外,抬头望天,只见乌云密布,风声呼啸。他深知,这一夜将决定战局走向。
忽然,一名亲信匆匆跑来,低声禀报:“大人,京城传来消息,和珅在朝堂上极力指责您轻敌冒进,甚至有人提议撤换主帅。”
刘罗锅冷笑一声:“和珅终究还是坐不住了。可惜,他的如意算盘打得太早。”
他转身走入帐内,提笔疾书,写下一纸密令:“即刻派人送往京城,请求陛下允许我全权指挥前线战事,并调拨三千火器支援。”
亲信接过密令,郑重点头:“属下这就出发。”
——
数日后,京城再次召开朝议。
“陛下,前方战况仍未明朗,刘罗锅却要求全权指挥,此举是否妥当?”和珅站在殿中,语气看似恭敬,实则暗藏锋芒。
乾隆沉吟片刻,缓缓开口:“刘罗锅征战至今,屡建奇功,朕信他自有其道理。准其所请,即刻批复。”
和珅脸色微变,但仍强作镇定,拱手道:“陛下圣明。”
然而,他心中却暗暗冷笑:“刘罗锅,你以为有了兵权就能稳住局势?等着瞧吧,这场仗还没结束。”
——
前线战场上,敌军终于发动全面进攻。
喊杀声震天动地,箭雨倾泻而下,炮火轰鸣,大地为之颤抖。刘罗锅身披战甲,手持长枪,立于高台之上,冷静指挥全局。
“王德海,东侧防线可有异动?”他大声问道。
“回大人,敌军主力正全力冲击东侧山谷,但尚未突破防线!”王德海的声音透过风沙传来。
“好!”刘罗锅眼神一亮,“传令李守忠,正面阵地暂缓反击,继续吸引敌军火力。另派轻骑绕行北面山林,切断敌军退路!”
战斗持续整整一夜,双方伤亡惨重。黎明时分,战场硝烟未散,敌军主帅的脸色愈发难看。
“刘罗锅……果然不可小觑。”他咬牙切齿,“但我们还有后手。”
他猛地站起身,下令:“传令各部,放弃佯攻,集中兵力,首取清军中军大帐!”
——
刘罗锅收到情报时,太阳刚刚升起。
他望着远方滚滚烟尘,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终于忍不住了吗?”
他回头看向身边的副将,沉声道:“传我命令,全军戒备,准备迎接最后决战。”
副将抱拳应声:“遵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