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黑得浓稠,像打翻了墨汁,整个京城都被这无边的黑包裹着,街巷安静得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刘墉书房里,那烛火如豆,晃晃悠悠,墙上的书影跟着扭来扭去,像在跳舞。
“老爷,瑞祥号的钱去哪儿,查明白了。”刘安猫着腰,声音压得低低的,“那几笔银子,是从三家中标商号出去的,最后进了和珅家的小金库。”
刘墉听完,脸一下子就沉下来,手指在案几上敲得“嗒嗒”响,脑子里飞快地盘算着对策。
霞儿站在一边,轻声劝:“夫君,这事要是捅出去,怕是要闹翻天。”
“唉。”刘墉慢慢站起来,走到窗边,望着外面的黑夜,“和珅手下人多,朝廷里盘根错节,要是冒冒失失参他一本,说不定反被他整了。”
张成在旁边插了句嘴:“要不先从工部下手,把那些合同细细查一遍,再找几个证人,让证据更扎实些。”
刘墉点点头:“对,现在不能打草惊蛇。你们俩明天就去工部,把招标文书都翻一遍,特别是那些低价合同。”
第二天一大早,刘安和张成换上衙役的衣服,混进了工部大堂。这会儿正是忙的时候,工匠们进进出出,官员们也都各忙各的。
“那边那个签押房,放着合同呢。”刘安凑到张成耳边,小声说。
张成轻轻点了下头,两人瞅准没人注意,偷偷摸摸往签押房走去。门后面传来翻纸的声音,一个小吏正埋头整理文件。
刘安眼珠子一转,装成普通木匠,走上前搭话:“大人,我是新来的木匠,听说工部有份材料清单,能让我瞧瞧不?”
小吏抬起头,皱着眉头问:“什么清单?你哪个作坊的?”
“回大人,我是东市王记木坊的,刚接到通知来领料。”
小吏上下打量了他一眼,又接着翻找起来。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几个穿皂衣的差役走进来。
“你们干啥的?”一个差役大声喝道。
刘安心里“咯噔”一下,刚要开口,张成抢着说:“我们奉工部侍郎的命令,来拿几份旧账册。”
“哦?”那差役上下打量他们,冷笑一声,“既然是侍郎吩咐的,赶紧的。”
刘安和张成对视一眼,快步走进签押房,急急忙忙翻开桌上的卷宗。
果然不出所料,那些低价合同,条款模模糊糊,材料规格都没写清楚,运费却高得离谱。
“看来和珅是想通过中间商抬高价,自己捞好处。”张成小声嘀咕。
“不止呢。”刘安指着一份单据,“你看,这家商号根本没供货记录,却低价中标,明显有人在背后搞鬼。”
正说着,外面突然吵吵嚷嚷起来。
“咋回事?”张成探出头一瞧,只见几个和珅的亲信带着巡防营的人进了工部。
“糟了!”刘安脸色一变,“和珅察觉了。”
两人不敢耽搁,把几份关键合同塞进怀里,趁着乱从后门跑了。
等回到府里,天都擦黑了。
刘墉接过合同,一页页仔细看,眉头越皱越紧。
“这里面门道不少啊。”他沉着地说,“这些合同表面看着没啥问题,实际上全是窟窿,肯定是有人故意弄的。”
霞儿一脸担忧:“就这几份合同,还扳不倒和珅。他党羽到处都是,一不小心,咱们就得吃亏。”
刘墉想了想,说:“还得找更多证据。特别是那个提供单据的小供应商,得赶紧找到他,让他出来作证。”
“我己经派人找了。”刘安说,“不过他说怕和珅报复,只肯在安全的地方露面。”
“那就给他个安全的地儿。”刘墉眼神一冷,“我亲自去见他。”
三天后,在京城西郊一个偏僻的茶馆里,刘墉、刘安、张成悄悄坐下。
茶馆角落坐着个中年男人,眼神慌慌张张,时不时西处张望。
“这位是李掌柜吧?”刘墉坐下,语气温和。
男人点点头,声音压得低低的:“刘大人,我知道您要查啥。我本来也是供货商,不肯听和珅的,被他们挤走了。后来我偷偷留了几份单据,这才敢来找您。”
“好。”刘墉说,“能把单据给我不?”
男人犹豫了一下,从怀里掏出个布包,小心翼翼打开,露出几张发黄的纸片。
“这些是和珅的亲信刘全私下给我下的订单,价格比市场低一半,还非要我从瑞祥号进货,不然就没活干。”
刘墉接过单据,仔细看,果然发现了问题。
“你放心。”他认真承诺,“我保你安全,只要你愿意上朝堂作证。”
男人想了想,终于点了点头:“行,我作证。但求大人,让我全家在我作证前搬出京城。”
“没问题。”刘墉说,“我安排。”
出了茶馆,刘墉他们没首接回府,绕路去了刑部。
“我要见纪晓岚。”刘墉对守门的差役说。
纪晓岚跟和珅不是一伙的,为人谨慎,在朝廷里挺有威望。刘墉打算联合几个正首大臣,一起给乾隆皇帝上奏章,揭露和珅的阴谋。
纪晓岚听说刘墉来了,赶紧出来迎接。
“刘大人这次来,怕是有大事。”
刘墉也不拐弯抹角,把单据递过去:“这是和珅操纵宫廷修缮工程的证据,请纪大人跟我联名上奏。”
纪晓岚看完,脸色变得严肃起来:“这事可不小,要是真的,牵连的人少不了。”
“就因为这样,才得大伙一起劝陛下。”刘墉说,“让和珅接着掌权,国库早晚被他掏空。”
纪晓岚想了一会儿,点点头:“行,我联名。”
接下来几天,刘墉又去拜访了御史杜受田、礼部尚书朱珪他们,都得到了支持。
朝堂上,一场风暴就要来了。
可就在刘墉准备上奏的时候,一封密信悄悄送到了和珅府上。
“刘罗锅动手了,他拿到了些证据,还联系了纪晓岚他们。”
和珅看完信,脸黑得能滴出水来。
“他还挺沉得住气。”他冷冷一笑,“可惜,我早有准备。”
夜深了,刘墉书房里,烛火还亮着。
“老爷,都准备好了。”刘安说,“明天就能上朝奏明皇上。”
刘墉望着窗外漆黑的夜,慢慢点点头:“是时候了。”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老爷!”一个家仆慌慌张张冲进来,“李掌柜……不见了!”
刘墉“腾”地站起来:“什么?!”
“他今早出去买菜,到现在都没回来,家里人到处找都没找到。”
刘墉心里“咚”地一沉,顿时明白——
和珅出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