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大清做皇帝

第75章水利工程规划议

加入书架
书名:
回到大清做皇帝
作者:
著书立说事
本章字数:
4672
更新时间:
2025-06-03

夜风卷起宫墙外的枯叶,乾清宫灯火未熄。朝堂上的风暴尚未平息,但新的议题己悄然浮现。

次日辰时初刻,百官列班入殿,乾隆端坐龙椅之上,神色虽略显倦意,却依旧威严不减。他扫视群臣,目光落在左侧一袭青袍、神情肃然的刘墉身上,又缓缓移至右侧那身素白便服的和珅——昔日权倾朝野的大臣,如今虽被削职贬为庶民,却仍以“前大学士”之名列席此次朝议。

“水利乃国之大计。”乾隆开口,声音不高,却令满殿寂静,“去年黄河泛滥,数州遭灾,百姓流离失所。今岁开春后,工部与户部需拟定治水方案,务求万无一失。”

话音刚落,和珅微微一笑,缓步出列:“陛下圣明,水利之事,非一日之功,需统筹全局,兼顾上下游,方能保一方平安。”

刘墉冷眼看他一眼,淡淡道:“和大人此言倒是中肯,只是不知你口中的‘统筹全局’,是否也包括如何从中牟利?”

此语一出,满殿哗然。

和珅面色不变,依旧笑吟吟地拱手道:“刘大人此言差矣。老夫虽曾犯错,但既蒙圣恩留命,自当洗心革面,为朝廷效力。水利工程关乎民生,岂能轻言私利?”

乾隆轻轻抬手,止住议论声:“好了,今日是议事,不是问罪。诸位大臣皆有建言之权,不必拘泥旧事。”

刘墉躬身道:“臣明白,但水利工程涉及千家万户,若规划不慎,后果不堪设想。还请陛下明察。”

乾隆点头:“刘爱卿所言极是。那么,先由和珅陈述他的治水之策吧。”

和珅上前一步,展开手中图卷:“回陛下,臣以为,治理黄河应以疏为主,辅以筑堤。在上游设闸分流,中游加宽河道,下游加固堤岸。如此三管齐下,方可收长久之效。”

他说得头头是道,仿佛真是一心为民的老臣。然而刘墉早己看出端倪,待他话音落下,便冷冷道:“和大人所言听来有理,实则漏洞百出。”

和珅眉头微挑:“哦?愿闻其详。”

刘墉走上前,指着图卷上的一处标注:“此处为黄河中游,地势低洼,若照你的方案在此加宽河道,势必导致水流速度减缓,泥沙沉积更甚,年久之后,河床反而抬高,洪水风险更大。”

和珅脸色一沉:“刘大人这是危言耸听。我这方案,乃是参考了前朝治水经验,怎会有误?”

刘墉冷笑:“前朝治水经验?请问和大人,你是从哪位前贤那里学来的?是从那位因治水不当而被罢免的张尚书,还是那位因贪污修渠银两而被抄家的李侍郎?”

满殿再次哗然,连乾隆也不禁皱眉。

和珅强压怒火,正欲反驳,却被乾隆抬手制止:“够了!你们二人,一个说东,一个说西,总要有个定论才行。刘爱卿,你可有自己的治水之策?”

刘墉拱手道:“回陛下,臣己有初步构想,并绘制成图,呈请御览。”

一名太监接过图纸,小心铺展于案前。图中线条清晰,标记详尽,将黄河各段的地势、水流、土质等情况一一标明,并附有详细的工程建议。

“臣以为,治理黄河,须因地制宜。”刘墉指着图上一处关键地段,“此处为冲积平原,宜筑堤引洪,而非单纯拓宽河道。同时,在上游设立蓄水池,调节水量,避免汛期暴涨;中游加强护坡,防止水土流失;下游则需定期清淤,确保排水通畅。”

乾隆凝神细看,神色渐缓:“此图……倒是有理。”

和珅站在一旁,眼中闪过一丝阴霾。他原以为自己提出的方案足以让皇帝动心,甚至借此重新获得信任。没想到刘墉竟早有准备,不仅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替代方案,还在细节上处处针对他的计划。

“陛下。”和珅忽然开口,语气平静,“刘大人此图固然精细,但所需人力物力远胜于我的方案。如今国库空虚,若按此执行,恐怕难以为继。”

刘墉毫不退让:“若只图眼前省事,而不顾长远之计,将来一旦决堤,损失更为惨重。与其事后补救,不如事先防范。”

乾隆沉思片刻,缓缓道:“两位所言各有道理。此事重大,不可仓促决定。朕准许刘爱卿牵头,召集工部、户部、兵部相关官员,组成专门治水委员会,三个月内拿出最终方案。”

和珅闻言,心中一震。他原本打算借这次水利工程东山再起,如今看来,刘墉显然不会给他这个机会。

散朝之后,刘墉走出宫殿,霞儿格格己在门外等候。她见丈夫面色凝重,轻声道:“夫君,今虽占了上风,但和珅此人绝不会善罢甘休。”

刘墉点头:“我知道。他虽失势,但根基仍在,暗中仍有党羽支持。这场较量,远未结束。”

霞儿担忧地看着他:“那你接下来打算怎么做?”

刘墉望向远处的宫墙,眼神坚定:“既然皇上允我牵头治水,我便要趁此良机,彻底铲除和珅残余势力。水利工程不仅是民生大事,更是朝局之争的关键所在。”

霞儿沉默片刻,忽而道:“夫君,我听说六王爷近日频繁召见几位地方官员,似乎也在关注此事。”

刘墉微微一怔,随即低声说道:“六王爷……难道他也想插手治水之事?”

霞儿轻轻摇头:“我只是提醒你,如今局势复杂,各方势力都在蠢蠢欲动。你若想真正推行新政,还需谨慎行事。”

刘墉沉吟片刻,缓缓点头:“你说得对。我这就去拜访六王爷,看看他到底打的什么主意。”

两人并肩前行,夕阳洒在宫墙上,拉长了他们的影子。

而在不远处,一道身影静静注视着他们离去的方向。那人正是昨日出现在和府外的小巷中的黑衣男子,此刻他嘴角微微上扬,眼中闪过一抹意味深长的光。

他转身隐入人群之中,消失不见。

而此时的和府,虽己查封,但府中仍有几个亲信潜伏其中。一名身穿短打的中年男子匆匆走进一间密室,低声禀报:“老爷,刘罗锅果然开始动手了。”

坐在桌边的老人缓缓抬头,露出一张苍老却依旧精明的脸:“我知道他会动手,只是没想到这么快。”

中年男子迟疑道:“那咱们下一步该如何应对?”

老人轻轻着手中的玉扳指,目光幽深:“让他忙去吧。水利工程越大,牵涉的人就越多。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利益,有利益的地方,就有破绽。”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远处的乾清宫,嘴角浮现出一抹若有若无的笑意。

“等吧,时机总会到来。”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