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大清做皇帝

第85章和珅方案漏洞多

加入书架
书名:
回到大清做皇帝
作者:
著书立说事
本章字数:
5298
更新时间:
2025-06-08

夜色沉沉,和珅书房内烛火摇曳,映得他眉间阴云密布。窗外那声异响虽己过去片刻,但他心头的警觉却未曾散去。

“去看看。”他低声吩咐刘全。

刘全点头退下,不多时便回来禀报:“回老爷,是猫踩翻了瓦片,无甚可疑之人。”

和珅略一颔首,神色稍缓,但心中仍隐隐不安。他端起茶盏,缓缓啜了一口,目光落在案头那份水利工程新方案上。

“七日之期,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他喃喃自语,“若能在朝堂之上压住刘罗锅,便可扳回一城。”

次日清晨,京城天未亮,宫门己开。百官陆续入殿,朝会即将开始。刘墉身着蟒袍,神情从容地步入大殿,霞儿昨夜所言犹在耳畔——“真正的较量才刚开始”。

张成与刘安早己候在一旁,见他到来,低声禀报:“老爷,属下己查明和府这几日频繁接触几位工部官员,似乎有意拉拢。”

刘墉微微颔首,并未多言,只是将手中奏折轻轻展开,目光扫过其中内容,神色沉稳如常。

钟鼓齐鸣,乾隆驾临。群臣跪拜行礼,高呼万岁。待众人起身,乾隆目光掠过刘墉与和珅,缓缓开口:“今日朝议,继续水利之事。两位爱卿,可有新策?”

和珅率先出列,躬身道:“回陛下,臣己拟定一份新策,愿呈御览。”

王公公上前接过奏折,递至御前。乾隆翻开细阅,眉头微蹙。

“此策主张引入民间资本,由朝廷与富商合修堤坝?”他抬眼看向和珅,“你如何确保商人不会从中牟利,致使工程质量受损?”

和珅拱手道:“陛下圣明,臣以为只要监管得当,商人亦可为国效力。且此举既能缓解国库压力,又能调动地方积极性,实乃两全之策。”

乾隆未置可否,转而望向刘墉:“刘爱卿,你怎么看?”

刘墉上前一步,神色平静:“回陛下,臣不敢妄议和大人之意,然此事关乎民生,需慎之又慎。”

他顿了顿,语气沉稳:“臣以为,水利工程乃国之命脉,若交由商人操办,恐难保其公正无私。更何况,和大人所提之策,尚存诸多疑点,臣斗胆,请陛下容臣一一指出。”

乾隆微微颔首:“准。”

刘墉取出另一份奏折,展开朗声道:“陛下,和大人所提方案中,关于选址一项,明显偏离实地勘测数据。据工部最新测绘,该地段土质松软,水位偏高,若贸然施工,极易造成溃堤之险。”

此言一出,殿内顿时响起一阵低语。

刘墉继续道:“此外,预算一项,亦存虚高之嫌。据臣核算,其所列材料费用,较实际所需高出三成有余。如此巨款,若落入私囊,后果不堪设想。”

和珅面色微变,但仍强作镇定:“刘大人此言差矣,臣所列皆依市价估算,怎会有虚高之理?”

刘墉冷笑一声:“和大人是否记得,三年前您主持修建永定河堤坝,亦曾以高价采购石料,结果工程尚未完工,堤坝便塌陷数处,百姓怨声载道。如今旧事重提,不知陛下是否还记得?”

此话一出,殿内气氛陡然紧张。几位老臣纷纷回忆起当年旧事,脸上露出深思之色。

乾隆神色不动,手指轻敲龙椅扶手,目光在二人之间游移。

和珅额头微汗,忙道:“那次事故,乃是天灾所致,非人力可控!况且,臣此次所选之地,皆经多方核实,绝无问题。”

刘墉淡淡一笑:“哦?那不知和大人可曾亲自踏勘?还是仅凭手下人回报?”

和珅一时语塞。

刘墉趁势追击:“再者,和大人所提方案中,对于河道疏浚、排水系统等关键环节,几乎只字未提。如此粗疏,岂能确保工程万无一失?”

殿内众臣议论纷纷,有人点头附和,有人则面露迟疑。

乾隆终于开口:“刘爱卿所言,确有道理。”

他望向和珅,语气平淡:“你这方案,确实有些仓促。”

和珅心头一紧,连忙道:“陛下,臣愿再加详查,七日内必呈更完善之策。”

乾隆微微颔首:“好,朕给你七日时间。届时,再做定夺。”

朝会至此暂歇,百官退下。刘墉步出宫殿,霞儿己在门外等候。她迎上前,轻声道:“夫君今日一席话,可谓字字珠玑,令和珅难以招架。”

刘墉淡然一笑:“他急于求成,终归落了下风。”

霞儿低声道:“可我总觉得,他不会就此罢休。”

刘墉眼神微凝:“自然不会。他越是急躁,越说明心虚。接下来,我们更要小心应对。”

回到府中,刘安己在此等候。他上前禀报:“老爷,属下刚刚探得消息,和府近日频频召见几位工部官员,似有拉拢之意。”

刘墉点头:“不出所料。他这是想在背后动手脚。”

霞儿思索片刻,道:“不如我们也主动出击,找几位工部老臣私下谈谈,让他们看清和珅的真实面目。”

刘墉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夫人所言极是。张成,你即刻安排,秘密拜访几位德高望重的老臣,务必要他们看清利害。”

“属下明白。”张成领命而去。

与此同时,和府书房内,和珅正与几名亲信议事。

“刘罗锅果然不肯善罢甘休。”一名幕僚皱眉道,“他那一番话,己让皇上生疑。”

另一人冷笑道:“咱们也不能坐以待毙。必须尽快拿出对策,否则这一仗就输定了。”

和珅沉吟片刻,缓缓道:“七日之内,我必须重新拟定一份更完善的方案。而且……”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抹狠厉,“也要想办法让刘罗锅的计划出点岔子。”

刘全点头应道:“小的这就派人去打探工部那边的消息,看看他们有没有什么新动向。”

和珅嘴角微扬:“很好。记住,这一次,不能再让他占得先机。”

夜色渐深,京城街头灯火阑珊,暗流涌动。

而在刘府之中,一场更为缜密的布局也在悄然展开。

翌日清晨,刘墉召集工部几位老臣,在府中密谈。

“诸位大人,”他开门见山,“水利工程关乎国计民生,若任由和珅胡来,恐怕贻害无穷。”

一位须发斑白的老臣叹道:“刘大人所言极是,可是……和珅权势滔天,我们这些小吏,实在难以抗衡啊。”

刘墉微微一笑:“大人不必担忧。我只是希望诸位能秉持公心,如实上报各地水利情况。若发现和珅所提方案有误,也请首言不讳。”

几位老臣互相对视一眼,终于点头应允。

谈话结束后,刘墉送几人出门,转身回府时,霞儿己在厅中等候。

“事情谈得如何?”她问。

“还算顺利。”刘墉道,“他们虽畏惧和珅,但终究是清官,不愿看到民生受损。”

霞儿轻叹:“只可惜,不是每个人都能像他们这般清醒。”

刘墉点头:“所以,我们必须步步为营。”

夜幕再次降临,和府书房内,烛光摇曳,和珅正伏案疾书。他的笔尖在纸上飞快游走,试图弥补之前方案中的漏洞。

“这次,一定要赢。”他咬牙低语。

然而,就在他写完最后一笔,准备吹干墨迹之时,忽听得外头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老爷!”刘全匆匆闯入,“不好了!工部几位老臣联名上奏,指证和大人方案有误,请求彻查!”

和珅猛地抬头,脸色骤变。

“刘罗锅……”他喃喃自语,眼中怒火燃烧,“果然是个老狐狸!”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