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大清做皇帝

第86章刘罗锅方案获赞

加入书架
书名:
回到大清做皇帝
作者:
著书立说事
本章字数:
4874
更新时间:
2025-06-09

和珅猛地抬头,脸色骤变。他手中尚未来得及收起的奏折啪地一声落在案上,墨迹未干,竟被他慌乱间碰洒了一角。

“刘罗锅……”他喃喃自语,眼中怒火燃烧,“果然是个老狐狸!”

刘全站在一旁,额头微汗:“老爷,现在怎么办?工部几位老臣联名上奏,皇上若看了,恐怕不会轻易放过此事。”

和珅咬牙道:“他们怎会突然联名上奏?我明明己派人去拉拢,怎还会有如此变故?”

刘全低声答道:“属下怀疑是刘罗锅暗中做了手脚。他昨日召集几位工部老臣密谈,怕是早己布下后手。”

和珅拳头紧握,指节泛白:“好啊,刘墉,你倒是沉得住气。既然你不仁,也别怪我不义了!”

夜色如墨,京城街头灯火稀疏,风穿巷而过,卷起几片枯叶。而在刘府之中,书房烛火通明,刘墉正与霞儿、张成、刘安围坐案前,细细推敲新方案的最后一处细节。

“老爷,工部几位老臣今日果然上奏,指出和珅所提方案有误。”刘安低声禀报,“看来他们己被您说服。”

刘墉点头:“他们虽惧和珅权势,但终究心存良知。只要我们拿出一份真正可行的方案,便可将局势彻底扭转。”

霞儿轻声道:“夫君,时间紧迫,明日便是朝议之期,是否还需再检查一遍?”

刘墉缓缓展开手中奏折,目光坚定:“不必再改了。这份方案,是我与诸位工部老臣反复推敲,结合实地勘察数据,确保每一条都经得起推敲。”

张成拱手道:“老爷,属下己安排人手,在宫门外等候消息。一旦明日朝堂之上有所变动,我们也能第一时间应对。”

刘墉微微颔首:“很好。明日,便是一锤定音之时。”

翌日清晨,朝钟响起,百官陆续入殿。乾隆端坐龙椅之上,神情淡然,目光扫过殿中众人,最终落在刘墉与和珅身上。

“昨日工部几位老臣联名上奏,指证和珅所提水利方案有误。”乾隆缓缓开口,“两位爱卿,可有何话说?”

和珅上前一步,躬身道:“陛下,臣所提方案,皆依实情拟定,并无虚妄之处。工部几位大人或许受人挑拨,才会上奏质疑。”

乾隆不置可否,转而看向刘墉:“刘爱卿,你有何见解?”

刘墉出列,神色从容:“回陛下,臣昨夜己重新整理了一份更为完善的水利工程方案,愿呈御览。”

王公公上前接过奏折,递至御前。乾隆翻开细阅,眉头微蹙,随即缓缓点头。

“此策详尽周全,不仅对选址、预算、施工步骤进行了详细分析,更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提出了应对之法。”乾隆抬眼看向众臣,“诸位大臣,可曾见过如此缜密的政务方案?”

几位老臣纷纷点头称是,有人甚至当堂称赞:“刘大人此策,堪称滴水不漏,若能施行,必能使工程顺利推进,百姓安居乐业。”

乾隆目光转向和珅:“和爱卿,你以为如何?”

和珅强作镇定,却难掩眉宇间的焦躁:“陛下,刘大人的方案固然精细,但其中部分设想过于理想化,恐难以在短时间内落实。”

刘墉微微一笑:“和大人所言极是,但臣己在方案中预留了弹性空间,并设定了分阶段实施方案,以确保进度可控,风险可控。”

乾隆缓缓合上奏折,目光深沉:“刘爱卿所言,确有道理。朕观其方案,不仅考虑周详,且处处为民着想,实为难得。”

和珅心中一紧,忙道:“陛下,臣亦愿再行修改,七日内呈上更完善之策。”

乾隆却摇头:“不必了。水利工程关乎国计民生,不可久拖。朕决定,采纳刘爱卿之策,命其全权负责此次工程。”

此言一出,满殿哗然。

和珅脸色骤变,嘴唇动了动,却终未能说出一句话。

刘墉上前一步,躬身谢恩:“臣领旨,定不负陛下重托。”

乾隆微微颔首,目光在殿中扫过一圈:“诸位大臣,若有异议,可即刻提出。”

殿内鸦雀无声,无人敢出声反对。

“既无异议,那便如此定下。”乾隆起身,拂袖转身,“退朝。”

百官叩首送驾,气氛凝重。

待乾隆离去,众臣三三两两地散去,议论纷纷。

和珅立于原地,眼神阴冷,死死盯着刘墉的背影,指尖几乎掐进掌心。

“刘罗锅……你赢了这一局。”他低声呢喃,“但游戏才刚刚开始。”

回到府中,和珅召来刘全,语气森然:“传我命令,所有与刘墉有关的人,全部盯紧。我要知道他的一举一动。”

刘全应声而去。

与此同时,刘府之中,霞儿正在厅中等候,见刘墉归来,迎上前去。

“夫君,事情成了?”她问。

刘墉点头:“圣上己正式采纳我的方案,由我全权负责水利工程。”

霞儿脸上露出喜色:“太好了!终于可以扳回一城。”

刘墉却并未显得轻松,反而神色凝重:“和珅不会善罢甘休。他此刻虽失势,但背后势力仍在。接下来,才是真正的较量。”

霞儿轻叹:“那你打算怎么做?”

刘墉缓缓坐下,目光坚定:“首先,我要尽快启动工程筹备,确保一切按计划进行。其次,必须加强防范,防止和珅在暗中捣乱。”

张成在一旁插话:“老爷,属下己安排人手,密切监视和府动向,若有异动,立刻回报。”

刘安也道:“另外,属下己联络几位工部官员,确保他们在工程执行过程中保持公正。”

刘墉点头:“很好。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夜幕降临,刘府书房内,烛光摇曳,映照着案头那份厚厚的水利工程方案。

刘墉拿起朱笔,在最后一页写下一行小字——“民心为本,工程为纲。”

就在此时,外头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老爷!”一名亲信匆匆闯入,“不好了!工部一位负责测绘的大人突然病倒,说是要告假数日!”

刘墉眉头一皱:“此人可是参与实地勘测的关键人物?”

亲信点头:“正是。他掌握大量地形数据,若无法及时恢复,恐怕会影响工程进度。”

霞儿面色微变:“会不会是和珅……”

刘墉缓缓放下朱笔,眼神微眯:“极有可能。他这是要从内部瓦解我们的部署。”

张成立即道:“老爷,要不要立刻另派他人接替?”

刘墉摇头:“不可贸然换人,否则反倒授人以柄。先查清楚这位大人病情真假,再做定夺。”

霞儿低声道:“若真是人为所致,那和珅这次,比以往更狠。”

刘墉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夜色沉沉的京城街道,语气平静却透着一丝寒意:“他越是急躁,越说明他己无计可施。只是……这一步棋,来得太快了。”

屋外风起,吹动窗纸沙沙作响。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