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帝台:我在王莽新朝当首辅

第180章 结束?不,还没完

加入书架
书名:
血色帝台:我在王莽新朝当首辅
作者:
沃柑要自渡
本章字数:
4506
更新时间:
2025-06-17

长安城的晨光宛如金箔般洒落,轻轻覆在朱雀大街的青石板上。街市渐渐热闹起来,贩夫走卒穿梭其中,肩挑手提,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新立的学堂前,一群孩童正捧着竹简,摇头晃脑地诵读新政条文,琅琅书声清脆悦耳,恰似春风轻拂柳枝,带着勃勃生机。

街角处,一个卖炊饼的小贩正麻利地翻动着烤炉里的炊饼,金黄的饼面滋滋冒油,香气西溢。他时不时抬头看看学堂前读书的孩童,脸上露出憨厚的笑容。

李想与王临退居幕后己有数月,然而新政之名早己如春风化雨,深植人心。各地官学皆开设了讲习课程,新政实录被仔细誊抄成卷,分发至郡县,供学子们研习。百姓口中的“新政”二字,不再是朝堂上遥不可及的空谈,而是田间地头、茶馆酒肆中真切可见的生活改变。

洛阳城东的一条狭窄巷弄里,那位卖糖人的老翁依旧每日出摊。他身形佝偻,脸上布满皱纹,但眼神却透着精明。他虽目不识丁,却能将新政的故事说得绘声绘色,仿佛亲身经历一般。孩子们围在他身边,眼睛紧紧盯着他手中那团不断变幻的糖稀,听他说李大人如何救活南阳妇孺,王公如何断案如神。他的糖人技艺愈发精湛,捏出的李想与王临铜像栩栩如生,引得路人纷纷驻足,有的孩子还忍不住伸手去摸。

“这都是新政带来的福气。”老翁边捏边说,眼中透着自豪,“你们长大后,也要做这样的好人。”这时,一个穿着破旧但干净衣服的小男孩仰起头,眼睛亮晶晶地问:“爷爷,新政真的能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吗?”老翁笑着摸了摸他的头:“当然啦,你看现在的生活,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嘛。”

而在南阳郡的一家药铺中,那位医女如今己成为乡里的支柱。她身着素色衣衫,发髻简单挽起,面容温和而坚定。她每日为村民诊治,耐心地传授药理知识,还将《伤寒杂病论》的部分内容整理成册,供学童背诵。药铺里弥漫着淡淡的药香,一位年轻的学徒正认真地研磨着药材,不时抬头看向医女,眼中满是敬仰。每当夜深人静,她便坐在灯下,翻阅那本由李想亲授的笔记,字里行间仿佛仍能听见当年那位墨家传人的教诲。

关中平原的村落里,老农带着孙子调整机关水车的角度。老农穿着粗布短衣,皮肤黝黑,双手布满老茧。孙子穿着补丁摞补丁的衣服,但眼神里透着机灵。麦田在阳光下泛起金色波浪,微风拂过,麦浪翻滚。孙子一边帮忙,一边念叨:“爷爷,你说这些机关术是谁发明的?”

“是墨家传人。”老农笑道,脸上的皱纹如沟壑般纵横,“若不是他们,咱这庄稼汉哪懂什么机关?”

少年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目光落在远处的新建水利设施上,心中升起一股莫名的向往。这时,一个路过的村民停下脚步,看着他们说:“老张头,你们家这机关水车可真管用,今年收成肯定差不了。”老农哈哈一笑:“这都是新政的功劳啊。”

而这一切的变化,都被史官一一记录。他们身着深色长袍,手持毛笔,在竹简上刻下新政推行以来的点点滴滴。从最初的土地改革到盐铁专营,再到墨家机关术与农耕秘法的融合运用,每一项政策的背后,都凝聚着无数心血与智慧。

“新政之始,贵在知行合一;新政之终,贵在代代相传。”这是李想在太常寺讲学馆中留下的箴言,如今己成为士子们必读的治国格言。

在一座新建的纪念馆内,一幅描绘新政初期艰难场景的画作尤为引人注目。画面中,百姓衣衫褴褛,面露饥色,孩子们瘦骨嶙峋,眼神中满是恐惧与迷茫。而李想与王临则站在泥泞中,亲自指导修建水利工程,他们的衣衫也被泥水溅满,脸上却透着坚定。观者无不为之动容,有人低声感慨:“若无新政,今日之繁华何来?”这时,一个年轻的学子站在画前,久久凝视,眼中闪烁着敬佩的光芒。

与此同时,周边诸国也纷纷派遣使者前来学习新政经验。高句丽、南诏、西域诸国的使节络绎不绝,他们在长安的大街小巷中穿梭,好奇地打量着这座繁华的城市。他们在长安逗留数月,带回了大量关于新政的典籍与制度。一位来自扶桑的使者更是在归国途中写下长篇记述,称新政为“东方之光”。

然而,在这表面的繁荣之下,仍有暗流涌动。

雁门关外,天际忽现异象。乌云低垂,仿佛一块巨大的黑色幕布,遮住了天空。电闪雷鸣之间,一道血色光芒自北方划破苍穹,坠入荒原深处。守关将士惊恐万分,他们握紧手中的兵器,眼神中满是警惕。一名年轻的士兵声音颤抖地说:“这……这是什么东西?”一名老兵拍了拍他的肩膀:“别慌,快去飞报长安。”

李想闻讯,立即召集旧部商议。他身着黑色长袍,身姿挺拔,站在殿前,望着远方的天际,眉头紧锁。“那颗流星……难道真与徐福有关?”他喃喃自语。

王临亦神色凝重,他身着白色长衫,气质儒雅:“若真是长生未绝,嬴魂未亡,我等岂非只是延缓了一场浩劫?”

此时,一名年轻官员匆匆走入,手中捧着一封密信。他跑得气喘吁吁,额头上满是汗珠。“大人,雁门关外发现一具古棺,棺盖之上刻有《河图洛书》残纹,疑为秦时方士所留。”

李想接过密信,指尖微颤。他想起那日在西郊山洞中看到的血色符文——“长生未绝,嬴魂未亡”。难道,这一切尚未结束?

他缓缓抬起头,对众人道:“即刻启程,前往雁门关。”

王临点头,随即下令整备马队。两人再次踏上征途,身后是长安城巍峨的城墙,前方则是未知的命运。

而在千里之外的集市上,那位讲述新政故事的老者忽然停下了话头。他望向天边,眼神中闪过一丝奇异的光芒,仿佛看到了什么。周围的孩子们正听得入神,见他突然停下,纷纷仰起头,好奇地问:“爷爷,怎么不讲了?”

“孩子们,”他轻声道,声音低沉而神秘,“历史才刚刚开始书写新的篇章。”这时,一个卖花的小女孩从旁边走过,手中捧着一束鲜花,她好奇地看了老者一眼,然后蹦蹦跳跳地离开了。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