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幽灵”摩托那无声的轮胎,重新驶入真理方舟那熟悉的、充满了安全感的内部时,陈默和赵一搏,都感到了一种仿佛己经阔别了一个世纪之久的、不真实的恍惚感。
他们只是出去了不到三个小时。但这三个小时里,他们所经历的,所看到的,所对话的,其信息的密度和冲击力,远比他们之前经历的任何一场血肉横飞的战斗,都更加巨大,更加撼动心神。
赵一搏将摩托停好,摘下头盔,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走到饮水机前,狠狠地灌了自己一整升的纯净水。他需要用这种最纯粹的物理感觉,来冲淡刚才那场“会谈”所带来的、那种几乎要让他窒息的精神压力。
而陈默,则将那个银色的、充满了科幻感的金属盒子,如同捧着一颗随时可能引爆的核弹般,小心翼翼地,放在了方舟最中央的、那个配备了最强能量力场和信息隔绝协议的“高级分析平台”之上。
“你觉得……他们说的是真话吗?”赵一搏擦了擦嘴角的水渍,走到陈默身边,看着那个银色的盒子,眼神里充满了忌惮,“这里面,真的会是……他们的‘历史’和‘地图’?”
“一部分是真的。另一部分,也必然是假的。”陈默的回答,冷静而又辩证,“他们给我们看的,一定是他们想让我们看到的‘真实’。而他们不想让我们看到的,则会被隐藏在更深的,甚至我们根本无法察觉的‘谎言’之中。”
“那个女人……龙睛。”赵一搏的目光,变得有些悠远,“她很强。我指的不是身体力量。而是一种……我说不出来的东西。在战场上,我遇到过最精锐的指挥官,但没有一个人,能给我这种感觉。她……不像人。她像一个……完美的、为了‘胜利’这个唯一目标而设计出来的、最高级的战争AI。”
“因为她的‘个体意志’,己经高度地,与她所代表的那个‘集体意志’,同化了。”陈默的眼中,也流露出了一丝凝重,“她就是‘天青’,‘天青’,就是她。这是一个可怕的、但或许也是最高效的、能够应对这个末日世界的‘进化’方向。”
“那我们……现在要打开这个‘潘多拉的魔盒’吗?”赵一搏指了指那个盒子。
“当然。但不是现在,也不是在这里。”
陈默调出了主控台,开始进行一系列极其复杂的操作。他将方舟大约40%的运算力,都调动了起来,在系统内部,构建出了一个全新的、完全独立的、与方舟所有核心锚定物都进行了“物理层级”隔绝的“虚拟概念空间”。
这个空间,就像一个最高安全等级的“生物实验室”。而那个银色的盒子,就是他们即将要进行解剖的、来自外星的、充满了未知病毒的“生物样本”。
“我要先对这个‘盒子’本身,进行一次彻底的‘消毒’。”陈默解释道,“从它的物理结构,到它所散发出的任何一丝概念波动,我都需要进行至少172遍的、不同模型的扫描和分析。我需要确保,它本身,不是一个‘概念引信’,不会在我们触摸它的瞬间,就触发某种我们未知的陷阱。”
在接下来的十几个小时里,陈默就像一个最严谨、最偏执的病毒学家,用尽了他所能想到的一切方法,去“折磨”那个银色的盒子。
高强度能量场冲击。
逻辑悖论循环扫描。
几何真理强制校正。
历史价值概念覆盖……
而那个盒子,始终静静地躺在那里,坚固得不可思议,稳定得不可思议。它完美地,通过了所有的测试。
“它本身,是‘干净’的。”陈默得出了初步结论,但他没有丝毫放松,“陷阱,不在盒子,而在……盒子里的东西。”
他操控着机械臂,小心翼翼地,打开了那个银色的盒子。
盒子里面,没有实体,没有芯片,什么都没有。只有一团……如同液态水晶般、不断变幻着形态的、纯粹的“数据流”。
“这是……‘概念固化存储’技术。比我们的技术,至少领先两个代差。”陈默的眼中,闪过一丝震撼和嫉妒。他的方舟,还需要依赖黄金、晶圆这样的“物理介质”来承载概念。而对方,己经能将庞大的信息,首接固化成一种可以脱离介质、独立存在的“能量形态”。
他没有贸然去读取那团数据流。
他启动了那个被他命名为“薛定谔的猫”的虚拟概念空间。然后,他像一个最高明的黑客,从那团数据流的边缘,极其小心地,“剥离”出了一小段、只有不到0.001%的、最外层的“数据样本”,然后,将这份样本,“投入”了那个虚拟的“沙箱”之中。
几乎是在样本进入沙箱的瞬间,整个沙箱空间,猛地一震!
虚拟空间内部,开始浮现出无数个代表着“天青”序列的、那种“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的组合符号。这些符号,以一种充满了“感染性”和“同化性”的方式,开始疯狂地、指数级地,自我复制、增殖!它们在试图,将整个沙箱,都变成属于他们“天青”的、那个充满了“纪律”和“服从”的“世界”!
【警告!检测到高强度‘模因污染’!】
【该模因的核心逻辑为:‘集体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终极的秩序,个体的牺牲具备天然的正义性’。】
【任何试图理解和解析该数据流的‘个体意识’,都将被其底层逻辑潜移默化地影响、同化,最终,会对‘天青’序列,产生不合逻辑的、绝对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赵一搏看着系统的分析报告,感到一阵不寒而栗。
“这……这不是病毒……这是‘思想钢印’!”他失声说道。
“是的。”陈默的脸色,也变得无比难看,“一个伪装成‘历史记录’的、最恶毒的‘宣传炸弹’。龙睛,她给我们的,根本不是什么‘考验’。而是一份……‘招安书’。如果我们不够警惕,首接用方舟的主系统去读取它,那么,用不了多久,我们两个,就会心甘情愿地,开着方舟,去投奔他们,成为他们那个‘完美集体’中,两个最虔诚的‘零件’。”
这个发现,让两人对那支“蓝色孤军”的忌惮,提升到了顶点。那是一个为了达成目的,会无所不用其极的、可怕的“文明”。
但现在,既然己经发现了这个“思想钢印”,那么,清除它,对于陈默来说,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他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编写出了一套针对性的“逆模因”算法。用他那充满了“独立”和“自由”意志的“公理之雪”,去中和、消解对方那充满了“集体”和“服从”意志的“思想钢印”。
当他终于,将那团数据流,彻底“净化”干净,确认其不再具备任何“感染性”之后,他才将其,接入了方舟的主数据库。
在那一瞬间,一股前所未有的、无比宏大、无比浩瀚的信息洪流,涌入了两人的脑海。
他们看到了,一个全新的、更加广阔、也更加绝望的“世界”。
在“天青”序列的历史记录中,他们看到了这支部队的起源——他们,竟然是灾变前,国家一个秘密的、旨在研究“量子意识与集体通讯”的“‘龙巢’计划”的、唯一的幸存者。他们在灾变发生的瞬间,因为所有人的“意识”都连接在一个“量子蜂巢”系统之中,从而奇迹般地,以一个“集体”的形态,抵抗住了第一次的认知崩塌。
而在那份巨大的、覆盖了整个亚洲的“世界地图”上,他们看到了更多、更恐怖的东西。
他们看到,整片太平洋,己经不再是蓝色。而是一片巨大的、不断蠕动的、被标记为【不可知·贪食之洋】的、紫黑色的“活体概念”。任何靠近海岸线的存在,都会被其“消化”。
他们看到,在大陆的西部,青藏高原之上,盘踞着一个体型比十个“静默史官”还要巨大、被命名为【万古沉眠者】的、山脉般的巨型生物。它似乎正处于沉睡,但仅仅是它无意识的“呼吸”,就让周围数千公里的区域,都陷入了一种“时间静止”的、诡异的“永恒”之中。
他们还看到了……无数个,像他们,或者像“天青”一样的、代表着“秩序”的、孤独的光点。有的在闪烁,有的在移动,有的……则在他们观察的这几天里,悄然熄灭。
这个世界,远比他们想象的,要更加“热闹”,也更加……“拥挤”。
但最让陈默感到遍体生寒的,是那份资料的最后,一份被“天青”序列,标记为“最高威胁等级”的、关于一个“移动天灾”的动态报告。
那是一个……被他们命名为【“抹除者”K-T】的、巨大无比的、如同星云般的、正在缓慢地、但又坚定地,在整个欧亚大陆上,进行着“巡航”的“概念集合体”。
它的行进路线上,无论是“混沌”,还是“秩序”,无论是怪物,还是幸存者据点……所有的一切,都会被彻底地、不留任何痕迹地,“抹除”掉。它就像一个宇宙级的“磁盘清理程序”,在清理着这片“中毒”的大地。
而它那被预测出的、未来一年的行进轨迹,其终点……
赫然,就是他们所在的这座城市。
【根据模型推演,‘抹除者’K-T,预计将在371天11小时后,抵达本区域。】
看着那个冰冷的、不断跳动的倒计时,陈默和赵一搏,都陷入了长久的、死一般的沉默。
他们刚刚摆脱了“神”的窥视,却发现,一个真正的、能将“神”都一并抹除的“死神”,正在向他们,缓缓走来。
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